![]()
从戈壁荒漠上碾压成型的土质跑道,到如今天山南北28个现代化机场星罗棋布;从“航线不出疆”的艰难起步,到如今“东联西出、畅达欧亚”的空中枢纽;从年旅客运输量不足万人次,到年旅客吞吐量超4800万人次……新疆民航用70年时间,书写了一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壮阔诗篇。
在这片占国土面积1/6的广袤大地上,新疆民航事业实现了从“末梢”到“枢纽”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
峥嵘岁月 用决心锻造基石
![]()
回望1955年,新中国新疆民航事业迎来独立发展的起点。当时新疆只有乌鲁木齐、哈密、伊宁、库车、阿克苏、喀什6个航站,乌鲁木齐机场仅有1条长1800米的土质跑道、2个站坪和1座566平方米的候机楼。6架里-2小型运输机执飞3条航线,“跑道泥土筑、房屋干打垒,飞机螺旋桨、航线不出疆”是当时新疆民航的真实写照。当年,新疆民航完成的旅客运输量只有9499人次,完成货邮运输量560.1吨,航班起降894架次。而正是这些在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的数字,为新疆民航事业后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
1971年5月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乌鲁木齐机场改建为二级机场。同年,地窝堡机场建设工程指挥部成立
随着国家对边疆建设的重视,新疆民航逐步启动基础设施建设与航线网络拓展工作。基础设施的跨越升级是新疆民航70年发展最直观的体现,乌鲁木齐机场的4次改扩建堪称中国民航基础设施建设的缩影。1971年乌鲁木齐机场第一次改扩建历时12年,尽管当时的技术和资金有限,但凭借“能吃苦、肯奉献、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新疆民航人克服重重困难,对跑道、导航设施等进行升级改造,让机场具备了保障更大型飞机和更多航班的能力,结束了土质跑道的历史。1994年第二次改扩建历时7年,建设了新跑道、滑行道、机坪和航站楼,解决了机场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2007年第三次改扩建仅用3年时间,便建设了新航站楼、机坪和货站,标志着乌鲁木齐机场的规模和运营能力迈上了新台阶。2025年4月,乌鲁木齐机场完成第四次改扩建。建设者破解外借土方量巨大、交叉作业多、有效建设时间短等难题,创新应用BIM+GIS(建筑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字化工地系统与智慧工地集成平台,将乌鲁木齐机场打造成为“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的现代化综合性国际门户。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新疆民航发展注入了更加强大的动力。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位优势愈发凸显,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为贯彻落实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民航局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民航发展的意见》,加大对新疆民航的政策支持力度。2016年8月,《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中首次提出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的战略定位。2022年4月,民航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时期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新疆民航深度参与核心区建设明确了具体任务。2024年,民航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推动新疆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将乌鲁木齐机场定位提升为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指导意见》明确以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为牵引,部署了强基础、拓网络、优环境的系列重大任务举措,为加快形成枢纽引领、畅通高效、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新疆民航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绘就美好蓝图,旨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更好服务人民出行,更好支撑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
![]()
2022年12月23日,新疆首个高高原机场塔什库尔干红其拉甫机场正式通航运营
近10年来,新疆民航持续发力,机场建设全面开花。目前,新疆已形成全国覆盖面积最广、支线机场最多的机场体系,运输机场数量达28个,省级行政单元内民用机场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十四五”期间,新疆民航全力推进机场建设提速增效,建成昭苏、塔什库尔干、阿拉尔等机场,全疆运输机场密度由“十三五”末的每10万平方公里1.3个增至1.7个,保障旅客总量达8800万人次。这些支线机场如同繁星,分布在新疆各地,织密了航空运输网络,极大提高了航空运输的通达性和便利性。
如今,“疆内成网、东联西出”的空中走廊已基本成型,新疆民航不仅在国内航线网络中实现了与各大城市的紧密连接,还不断开辟国际航线,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的航空联系,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空中前沿阵地,在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旅游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疆民航正以蓬勃发展之势,书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安全为本 用匠心续写不凡
![]()
2024年12月31日,南航CZ6972航班平稳降落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跑道上,新疆民航创造了又一个不凡的纪录——实现运输飞行和空防安全70周年。这一成就不仅是新疆民航人的骄傲,更是我国民航事业在复杂运行环境中稳健前行的生动写照。
![]()
2024年12月31日,新疆民航顺利实现运输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70周年
70年前的新疆民航宛如一颗刚刚萌芽的种子,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生长。那时的机场设施极为简陋,然而新疆民航人怀揣着对蓝天的无限向往和对安全的执着坚守,在运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始终将安全视为生命线,航空安全事件万架次率持续下降,以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的坚决态度,守护着每一个航班的起降安全。
新疆民航的卓越安全成就,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政策的有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航安全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新疆民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疆民航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行动指南,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安全工作融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实践体系,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民航新疆管理局积极发挥安全监管职能,通过强化责任传导、严格监督考核、严肃问责追责等方式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向企业传递安全压力,引导企业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安全责任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安全意识,将安全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位民航人的心中。
针对辖区地域广、主体多元的特点,新疆管理局通过分类分级管控,实现对不同主体的精准监管。针对运输航空公司,按照公司规模和组织架构实施差异化监管:对南航新疆分公司、乌鲁木齐航空等大型航企,重点紧盯主体责任落实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对规模较小的公司,重点督查驻疆运行安全管理和风险管控。这种“靶向监管”模式有效提高了监管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新疆管理局还动态更新安全运行数据,准确把握事件发生的规律和趋势,通过数据分析和事件调查,精准定位风切变、机械故障、人为责任等核心风险;依托月度安委会、安全形势分析会,构建“运行数据+事件类型+原因溯源”三维分析体系。今年上半年,新疆管理局已开展明察暗访46次,通过QAR(快速访问记录器)数据监控、跑道道面监测系统,对3项重大隐患实施挂牌督办,限期整改率达100%。通过建立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新疆管理局整合飞标、适航等处室数据,避免重复检查23次,消除监管盲区17处,筑牢了新疆民航的安全防线。
在政策与监管的护航下,新疆民航的安全工作犹如一座根基牢固的大厦,在时代的风雨中屹立不倒。
作为新疆的空中门户,新疆机场集团始终与新疆民航发展同频共振,秉持“盯人、盯事,盯组织、盯系统”的安全发展理念,抓严抓实机场安全责任落实,抓实抓细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充分发挥安全监察站深入基层的尖刀、利刃作用,提出运行管理可视化、运行控制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决策智慧化的智慧发展“五化”要求,以智慧化发展赋能安全运行管理能力提升。2023年,集团打造的智慧安检区覆盖疆内26个机场,实现支线机场图像的回溯审核、实时质量控制、AI智能辅助监管以及关键航班监控等,为提升安检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
2023年7月6日,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论坛举行
南航新疆分公司这家与新疆民航共成长的企业,则通过持续完善涵盖安全责任、风险管控、过程控制、规章手册、训练培训、安全文化和科技创新七大子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织就了一张多层次、立体化的安全防护网。
乌鲁木齐航空针对新疆特殊运行环境,加强飞行员针对高原、复杂地形、特殊气象条件的专项训练,编制详细的除防冰方案和低温运行程序,通过飞行数据分析(FDA)、快速访问记录器(QAR)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对飞行全过程的监控和分析,为改进飞行技术、优化程序提供支撑。
与此同时,随着两次大规模空域优化调整的顺利实施,新疆地区空域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新疆空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大力推动新技术应用,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航路航线PBN(基于性能的导航)运行,率先实现全区域ADS-B(星基自动相关监视广播系统)管制运行,不断缩小管制间隔,细化管制扇区调整,新疆空域的运行效率、安全裕度不断提升。
![]()
2015年2月5日零时整,乌鲁木齐飞行情报区所负责的全部40条航线正式实施PBN运行
从机场设施升级到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从人员能力提升到安全新技术应用,新疆民航正以系统性、全方位的安全工程建设,向着更高的安全目标稳步迈进,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坚实可靠的航空运输保障。
逐梦未来 用信心铸就辉煌
![]()
新疆民航的发展蓝图已绘就。《指导意见》的出台,让乌鲁木齐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战略定位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新疆民航发展的新征程,进入战略升级的新阶段。
民航新疆管理局计划统计处处长、二级巡视员张巎表示,《指导意见》明确了到2027年,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和新疆综合机场体系、航线网络体系基本成型,全疆运输机场数量达37个,综合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实现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到2035年,乌鲁木齐作为面向中西亚、连接亚欧的区位门户复合型枢纽功能充分彰显、竞争力一流,全疆机场客货吞吐量在202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新疆民航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
目前,新疆民航正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指导意见》为蓝图,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举措,推动航空运输服务提质升级,实现从区域节点到国际门户的华丽跃升。
到“十五五”末,全疆机场将形成广覆盖、高密度、强联通、多层次的航空网络体系,航空服务100公里半径覆盖97%的县级行政单元。新疆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正积极推动轮台机场新建工程年内建成,加快推进伊宁机场迁建和乌苏、和布克赛尔、皮山等9个新建机场工程早日建设,加快实施克拉玛依、那拉提等支线机场改扩建工程,研究推进阿克苏、喀什、库尔勒等支线机场改造扩容。
![]()
2024年4月15日,载有86名中外旅客的伊宁—阿拉木图CZ8059航班顺利飞离伊宁机场,这条国际航线的正式开通,标志着伊宁机场国际航线正式开航,成为继乌鲁木齐、喀什之后,新疆第三个开通国际航线的对外开放航空口岸(图源:央视新闻)
同时,作为承东启西、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纵横交错的空中航线和繁忙的国内、国际客货航班,也带动了产业聚集与产城融合。乌鲁木齐依托机场区位优势,加快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构建临空产业体系,做强临空加工制造、航空运输、保税维修、保税航油等产业,实现“航空+物流”和机场功能性服务业等产业聚集。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与中欧班列、跨境公路形成“空陆立体走廊”,成为国家供应链的“调节阀”。《指导意见》的实施,不仅将重塑新疆在亚欧大陆的区位价值,更通过“航空+”模式激发区域发展动能,为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点。
![]()
2025年6月23日,民航新疆管理局开展辖区首架航空器定检保税维修现场监察(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民航新疆管理局提供)
而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疆民航抓住“数字新疆”建设契机,积极推进智慧民航建设,致力于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出行体验,构建全新的智慧民航生态。如今,走进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科技感十足的设施让人耳目一新,出发大厅内6个值机岛、168个值机柜台与120台自助设备打造了“智慧矩阵”,旅客“刷脸即办”,轻松完成值机、行李托运全流程。65条智能安检通道配备人包绑定系统,毫米波安检门与高速CT机高效联动,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同时,将过检效率提升至传统效率的两倍。据了解,目前全疆机场已全面部署5G专网,为智慧民航建设提供了强大的通信支撑。
展望未来,在《指导意见》的引领下,以打造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为目标,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与政策创新,新疆民航连接亚欧的门户功能将进一步增强,“西出东联、疆内成网”的航线网络新格局进一步完善,临空产业与低空经济将推动“航空+”产业生态加速转型,新疆民航将成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和我国向西开放的强大引擎。
70年风雨兼程,新疆民航以安全为基、以发展为要,在天山南北架起腾飞的桥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疆民航将以交通强国建设为指引,续写从安全高地向发展高地跨越的壮美篇章。(中国民航报 记者张嘉宁)
编辑|张 薇
校对|张 彤
审核|程 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