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连环谋略,如有天神相助。
在很多时候,影响一件事情结果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在外在复杂条件的影响下,一件事物才会促成自己期望的状态。
而《三十六计》之中的“连环计”就是利用事物本身存在的复杂影响,一环套一环,达到自己的目的。
“连环计”的运用最重要的是布局,连环计之所以能够发挥更大的功效,就是因为在任何事情之中,看似毫无关联的现象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背后都有一种循环往复,互相影响的关系,只要把布局周整,周密完整,抓住第一个牵制点,后续的计策都能游刃有余。
在唐朝武则天年间,北方少数民族不断扰乱唐朝的边境,而边境都督赵文拥特别刚愎自用,奴役契丹人。
后来契丹人被逼无奈就选择谋反,他们杀死了赵文拥,占了边境领地。 契丹人的带头人叫李尽忠,他自称可汗,不久就聚集了数万民众,后来武则天听了这件事情非常着急,就命令曹仁师等28员大将前去讨伐。
契丹人先是俘获数百名唐军,然后把他们囚禁地牢之中,吩咐看守狱卒的士兵故意在俘虏面前说:“我们家属饥寒交迫,难以为生,官兵一到我们就出城投降。” 然后把俘虏放了,给他们粥喝,狱卒还假装难过的说:“我们没有东西给你们吃了,不忍心杀你们,现在给你们喝点粥,你们自谋生路去吧。”
这些唐军逃回去之后,把自己听到的告诉了唐朝将领,唐朝将领以为契丹人真的弹尽粮绝,就率兵去攻打,谁知道契丹人故意在路边丢了一些老牛瘦马老弱病残的,假意投降唐军,以便于让唐军相信。
当唐军进入了契丹人布下的口袋阵之后,孤立无援,被全部歼灭。 后来契丹人缴获了曹军的帅印,又冒充唐军首领给后续部队写信,骗后续部队说:“我已经打败了贼军,你们赶紧过来。”
谁知道,当唐军的后续部队来到之后,又中了口袋阵的计策。 这一个故事完全体现了连环计的核心智慧,先是利用“苦肉计”让唐军相信,然后又用“关门捉贼”计策全歼敌人,当这一系列计策胜利之后,又“顺手牵羊”成功骗过来后续部队,完全符合了连环计的计策核心,一环扣一环,将对方控制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