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二十五:指桑骂槐

分享至

凡事绕个弯子,以曲折的方式达到目的,更有效果。

有一个成语叫“杀鸡儆猴”,据说猴子非常害怕血,训猴子的人在猴子不听话的时候,就故意当着猴子的面杀掉一只鸡,用鲜血淋淋的惨象来吓唬猴子,这一招屡试不爽。

在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计策“指桑骂槐”的核心,与“杀鸡儆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目的就是在法不责众的情况下,希望严惩一人来警示众人,用看似过于激进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据传说,在春秋时期,孙武奉吴王之命操练两队宫女,孙武对吴王说:“请大王以自己最亲爱的两名宫女左姬与右姬分别担任两方队长,以便其他的宫女能服从管制。”

吴王就答应了,接着孙武在演练的时候让宫女们披挂上阵,并且要求队伍非常严整,但是那些宫女都是懒散惯了的,根本没有见过这个阵势,一听到孙武的命令都以为是闹着玩,嘻嘻哈哈的无所谓,甚至像开玩笑一样东倒西歪。

孙武看队形混乱,宫女们嬉笑不止,于是再三责令,宫女们仍然是随意嬉笑,最后孙武下命令,把左右两名队长,也就是吴王宠爱的两名宫女斩掉了。

紧接着,孙武在操练宫女的时候,其他的宫女左右进退非常有纪律,非常严谨,队伍丝毫不差,自始至终都是鸦雀无声。

后来孙武就向吴王禀报说两队空军已经操练整齐,一切听从大王调遣,虽让其赴汤蹈火也不敢逃避了。

后来很多人就把这个故事引申为“指桑骂槐”。

《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原文: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译文: 凭借强大的实力去控制弱小者,需要用警戒的方法去进行诱导,这就像师卦之中所说的:适当的运用刚猛阴毒的办法,可以赢得人们的归顺,获得最后的成功。

“指桑骂槐”计策的意思就是:指着张三去骂,实际上却是矛头指向李四,最后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树立自己的威信,达到指挥三军的目的,强大者为了让另一方屈服,就用警告的方法让人对方害怕以便于信服,以适当强硬的姿态,再用果敢的手段,便可以让对方心服口服。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