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北京将致敏花粉和飞絮治理写入新法

0
分享至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侯佳欣 实习记者 梁思涵)秋意渐浓,北京也进入了花粉过敏高发期,漫天飞扬的花粉和杨柳飞絮令许多人直呼“难熬”。

面对这一长期困扰市民的生态难题,北京市正积极通过立法手段推动系统性治理。9月26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值得关注的是,公众高度关注的致敏花粉和杨柳飞絮的治理防控被写入《办法》。据悉,《办法》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北京出台此项新规是非常及时和有必要的,其意义不仅在于应对已出现的过敏问题,更在于从源头防控致敏因素。”9月28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闵庆文告诉记者,近年来北京市绿化建设虽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杨树、柳树等树种的广泛种植,导致花粉浓度升高、杨柳飞絮激增。因此引发的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哮喘等症状日益普遍。此次立法将防治关口前移,明确了责任归属,推动了问题从根本解决。


一辆雾炮车正在北京市大兴区清理飞絮。新华社记者赵旭摄

按照《办法》规定,区人民政府应当履行致敏花粉和杨柳飞絮防治属地责任,制定防治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林业经营者应当采取树种更新改造、物理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加强治理防控。市园林绿化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致敏花粉和杨柳飞絮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开展防治技术研究,加强个人防护的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致敏花粉和杨柳飞絮的科学认知。

此外,气象、园林绿化部门还应当根据致敏花粉和杨柳飞絮的扩散规律,优化布局监测站点;会同卫生健康部门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布预报和健康提示信息。

闵庆文介绍,逐步淘汰速生和易致敏树种,改种更适应本土、低致敏性的树种,从源头上减少了花粉与飞絮的产生。物理防治主要通过设置绿植隔离带等方式,限制飞絮扩散范围;生物防治则借助多物种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生态调控。“这些措施有机结合,不仅能有效缓解飞絮和花粉问题,还可避免因过度施药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对市民的潜在影响,对森林和人的健康都具有长远意义。”

闵庆文最后表示,通过各部门协同参与综合治理,北京城区飞絮漫天、花粉高发的频率与影响范围预计将得到有效控制,公众出行的舒适度有望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incentive-icons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健康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29810文章数 42856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