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台自造潜艇“海鲲号”即将进入关键潜航测试的节骨眼,项目核心推手黄曙光突然撂挑子走人。与此同时,岛内兵推暴露其防务体系的脆弱本质,而大陆海军现代化进程正加速推进,美国惊讶地发现,中国核潜艇又有新突破,而美国已经无力插手台海。面对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与紧迫局势,台湾地区的某些人是否该从“以武拒统”的迷梦中清醒了?
据台湾媒体称,近日,黄曙光辞职了,走得干脆利落。这位被称为台湾“自造潜舰”灵魂人物的前参谋总长,最近终于辞去了“台湾安全会议”谘询委员一职,彻底告别了他一手推动的潜艇建造计划。
尽管赖清德多次挽留,但黄曙光去意已决,给出的理由是“家庭因素”。
![]()
黄曙光选择离开的时机相当微妙,“海鲲号”刚刚完成三次海上浮航测试,即将进入更为关键的潜航测试阶段。浮航中发现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留给台军的是一堆未解的技术难题和一群早已散去的团队骨干,在黄曙光之前,前“台船董事长”郑文隆、继任者黄正弘均已离职。
核心人物接连离开,说明台湾“自造潜舰”的计划将彻底破产。
其实黄曙光离开的深层原因,本质上看到了“台独”的末日。
日前,台军进行了一次兵推。结果显示,一旦解放军启动“收台”行动,台军所有力量仅能对大陆进行“并航监控”。
换句话说,除了目送解放军推进,台军毫无反制能力。报告中甚至建议台当局“制定前线指导方针”,但现实是,再多的训练也改变不了实力悬殊的残酷。
台军连突破海上封锁的能力都没有,更别提对抗登陆作战。这种实力差距带来的窘境,黄曙光比谁都清楚。在两岸军力差距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即使这艘潜艇最终建成,又能改变什么呢?
就在台湾为一艘常规潜艇焦头烂额时,大陆的水下战力已让美国如坐针毡。
![]()
美国一直关注着大陆核潜艇的发展,《华尔街日报》最近罕见地刊文指出,中国海军的核潜艇实力今非昔比,新一代核潜艇越来越安静,已经对美国海军构成挑战,令五角大楼感到焦虑。
报道进一步分析,随着中国海军服役列装新一代核潜艇,并配备新型潜射武器,美国海军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这种压力甚至可能促使五角大楼重新考虑是否在未来军事介入台海局势。
中国093B型核潜艇甚至被五角大楼对标为美军早期弗吉尼亚级,而中国潜艇的年产量更让美国震惊,中国船厂在升级工艺的同时保持着产能,而美国举全国之力年产量却卡在1.2艘的瓶颈。
静音技术的突破带来的是战术链的颠覆,以往美军航母编队靠着500公里反潜圈就能高枕无忧,但《华尔街日报》近日却表示,中国的鹰击-19潜射高超音速导弹,用800公里射程直接改写了战场规则。
鹰击-19的射程远超美军航母反潜半径,这意味着中国潜艇能在美军探测范围外发起“致命一击”。
![]()
在这场水下博弈中,台海始终是核心焦点。《华尔街日报》专家团分析认为,中国潜艇实力的质变已动摇美军“介入台海”的想法。
而大陆的军事进步不止于核潜艇,九三阅兵展示的AJX002无人布雷系统、HSU100无人潜航器等智能装备,彻底颠覆传统海战模式。
无人装备与有人潜艇的搭配,让中国在“未来海战”中占据先机。综合近期福建舰电磁弹射试验、歼-35起降视频等信号判断,解放军正在构建“多维拒止”体系,水下有潜艇封锁关键航道,空中有舰载机掌控制空权,而无人装备则像幽灵般填满战场缝隙。
反观台湾,连一艘常规潜艇的整合都举步维艰,这种代差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是战略上的彻底碾压。
而关岛、琉球基地全在解放军火力覆盖范围内,美国在九三阅兵之后,不得不被迫接受一个新现实,台海周边水域将成为美国海军“高风险禁区”。
回过头看,黄曙光的退出,是“台独”军事幻想的集体破产。
![]()
福建舰频传捷报、新型战机起降视频震撼外网,大陆的军事动态已传递明确信号,两岸必须统一,“台独”分子必须束手就擒。
赖清德连失大将,造舰计划濒临烂尾,所谓“防卫自主”正沦为一场政治闹剧。当大陆的核潜艇静默潜行、无人装备蓄势待发时,台湾的“潜舰梦”早已注定是螳臂当车。
黄曙光走了,留下的是台湾自造潜艇的一地鸡毛,和一场早已写定结局的统一。而大陆的水下长城,正以静默却坚定的姿态,守护着必然到来的统一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