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雷军演讲六年,小米“干啥都成”

0
分享至

雷军再次站上舞台,今年的主题是“改变”,与往年一样,现场座无虚席,网上热搜不断,舆论讨论不止。

今年演讲传播最广的一句话是,“任何时候都不晚,五十岁正是闯的年纪”。这是响亮的口号,是沉甸的呐喊,也是雷军心境写照,掷地有声。

从2020年至今,雷军年度演讲已连续六年,是科技圈一道风景线,有人戏称其为“小米春晚”。一系列演讲,是小米内部的总结与展望,也是雷军试图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还有雷军对小米精神、战略、愿景和品牌的不断重塑与解读,既有精心包装的市场宣发,品牌植入,也有真情流露的个人表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雷军的年度演讲,已经超越企业宣传,是一年又一年,关于梦想、坚持与成长的精神共振,一期一会,照亮自己,点燃他人。雷军的年度演讲同时也是观察小米公司蜕变升级一个最好切口。管中窥豹,一叶知秋。

六年过去了,雷军还是雷军,小米却不再是以前那个小米。



一、六次演讲主题解码:小米战略思想的演进脉络

雷军说,小米在汽车和芯片领域连续两次重大突破,让很多人刮目相看,感觉小米好像一夜之间换了一家公司,这些改变来自五年前那次触及灵魂深处的大反思。

那次大反思,按照雷军所说的,小米的基因开始重塑,“技术为本”成为我们永不更改的铁律,“重新创业”的热情被完全点燃了。

变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小米基因的重塑,需要积累,步步为营的量变累积最终质变,才有变浴火重生。这一过程,我们可以从过去的雷军一系列的年度演讲中,一窥究竟。

回顾雷军过去六年的演讲主题,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小米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自我认知与战略重心调整:

1、2020年:“一往无前”——十年沉淀,铁律奠基

  • 核心要义:在小米上市后,雷军以十周年为契机,回顾了创业的艰辛与辉煌,并首次确立了“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三大铁律。彼时,小米虽然已是全球性企业,但“性价比”标签仍是其核心,对技术的强调更像是一种决心的宣示。演讲充满了回顾与展望,为下一个十年定下了基调。
  • 战略映射:强调“重新创业”、“互联网+制造”和“行稳致远”,凸显了小米在高速扩张后的内部调整与外部竞争压力下的战略思考。2020年宣布的百亿研发预算,以及五年五百亿投入“5G+AIoT”的计划,为后续的技术转型埋下了伏笔。
  •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演讲的背景,是疫情。雷军说,很多人都很焦虑,其实我也很焦虑。但焦虑没有用!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改变不了的,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我们下决心改变自己的心态,才能积极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2、2021年:“我的梦想·我的选择”——技术厚积,生态完善

  • 核心要义:
  • 雷军开始深入阐述小米在技术上的“长期投入、厚积薄发”的信念,尤其以折叠屏手机的研发历程为案例,展现其向高端市场进军的决心。
  • 战略映射:
  • 智能制造的布局和IoT平台连接设备数的突破,预示着小米在构建“人车家全生态”方面的前瞻性。这个阶段,小米在产品线的广度和深度上持续拓展,不再仅仅是“手机公司”。
  • 这是小米官宣造车后的首次演讲。

3、2022年:挫败的馈赠——“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直面挑战,造车破局

  • 核心要义:
  • 面对业绩下滑和股价震荡,雷军又一次分享了个人创业历程中的挫折与低谷,展现出领导者的真诚与韧性。然而,正是这一年,他首次公开将小米汽车项目定义为“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并在艰难时刻承诺不削减研发投入。
  • 战略映射:
  • 小米在逆境中坚持长期主义,将造车视为公司未来增长的第二曲线。强调“尊重行业规律,十倍投入,不走捷径”,显示出对新业务的审慎与决心。

4、2023年:“成长”——底层深耕,AI赋能

  • 核心要义:
  • 雷军详细披露了造车三年的艰辛,坚定“小米all in造车”的决心。更重要的是,小米的科技战略升级为“深耕底层技术、长期持续投入,软硬深度融合,AI全面赋能”,以“(软件×硬件)ᴬᴵ”的公式,明确了技术发展的核心路径。
  • 战略映射:
  • 小米将人工智能提升到公司战略核心,积极布局大模型研发,并计划未来五年研发投入超千亿。这标志着小米在技术布局上从追随式创新向引领式创新的转变。

5、2024年:“勇气”——造车交付,生态落地

  • 核心要义:
  • 这一年的演讲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冲破质疑的豪情。小米汽车交付量远超预期,智能驾驶进展显著,“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全面落地。雷军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回应了外界对小米造车乃至跨界布局的种种不看好。
  • 战略映射:
  • 小米汽车成功跻身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验证了其跨界整合能力。“人车家全生态”的成型,构建起小米独特的生态护城河,为其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雷军将过去五年的历程定义为“重塑骨骼与灵魂”的“改变”。这不仅体现在技术维度,更涉及公司基因的深层转型。小米从一家被市场视为“互联网营销”见长的公司,通过芯片自研、造车破局、底层技术深耕,彻底蜕变为一家以“技术为本”的硬核科技巨头。

我认为,2025年这场年度演讲是小米阶段性的一份总结。



二、小米否定小米

雷军说,“这一路的改变,远不止于造车、芯片和高端化,重要的是,我们用五年脚踏实地的努力,重塑了小米的骨骼与灵魂”。

从迷茫到蜕变,有时隔着万水千山,有时只隔了一层窗户纸。

从雷军过去六年的演讲轨迹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小米转型的三大范式:



首先小米完成了,从产品公司”到技术公司”的深度转型。

早期小米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定义”和“极致性价比”,而现在,小米已将战略重心彻底转向底层技术自研。2020年,雷军首次提出“技术为本”,但彼时更像一种愿景。而到2025年,随着玄戒O1 3nm旗舰SoC的成功发布(填补内地先进芯片设计空白),以及在金沙江电池、新型红色发光主材、LOFIC高动态影像技术等领域的全球领先突破,小米已用实打实的科技成果证明其“技术为本”的深厚根基。

除此之外,小米还会持续在芯片、AI、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大规模投入,其研发投入已从2020年的百亿级别增长至2024年的240亿,五年累计预计超过1000亿元。这表明小米正从以产品创新为导向,全面升级为以核心技术突破为驱动的硬核科技企业。



其次,过去5年小米完成了从智能手机生态”到人车家全生态”的立体构建。

小米的智能手机和AIoT生态一度是其护城河,但现在,这一生态已完成了向“人车家全生态”的跃迁。汽车业务的成功是这一转变的关键催化剂。小米SU 7和YU 7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凭借产品力赢得市场,对标并挑战特斯拉,甚至SU7 Ultra原型车剑指纽北赛道地位,这不仅打破了外界对“手机公司造车”的质疑,更将小米的生态连接能力从“万物互联”提升到“万物智能互联,且互联万物”。

事实上,小米已经成为首家横跨手机、汽车、家电三大核心生活场景的科技巨头,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智能生活闭环,有望在未来智能出行和智能家居领域占据先发优势。



最后,也是这五年,小米已经从中国现象”升级为全球引领”的国际担当。

雷军演讲中对“改变”的强调,其实也包含着小米在国际舞台上角色定位的转变。曾经何时,尤其在手机和家电赛道,小米通过极致性价比在全球市场迅速扩张,是“中国制造”和“中国模式”的成功范例。

现如今,通过在核心芯片、新能源汽车、AIoT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小米正逐步将“中国创新”推向全球前沿——玄戒O1芯片的量产,小米汽车对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冲击,以及其在智能制造(自建自研工厂)和高水平工程师团队方面的全球领先优势,都预示着小米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市场份额,而是渴望通过技术输出和模式创新,成为全球智能科技发展的引领者之一。

小米的蜕变,我更愿意称之为,小米的自我否定,自以为非。

雷军2025年的“改变”,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敢于自我颠覆、勇于进军深水区的小米新形象。这不仅是其创始人“五十岁正是闯的年纪”个人精神的投射,更是全球科技企业在转型时期,如何通过战略性反思、持续性投入、系统性构建,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最终掌握创新主动权的一个鲜活样本。

小米的航程,已不再是简单的扩张,而是向着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硬核科技公司”和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的深远进发。



三、打破市场偏见

雷军的年度演讲,是小米与大众的一次深度沟通,也是改变市场偏见的努力,从创业开始,很多人对雷军对小米都持有偏见,对雷军最大的偏见可能是,将一个程序员说成最会做营销的网红CEO。

对小米的偏见是,觉得它就是个“组装厂”,或者说“只知道性价比,做不了高端”。

这些偏见,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想要改变市场的偏见,不是一场演讲所能及的,需要产品和技术支撑,以及,最重要的是,商业上的持续成功。

改变偏见要从2020年雷军喊出“技术为本”开始说起。很多人觉得这是口号,但雷军是真的在“笃行”。他知道,要站稳高端,光靠堆料不行,必须有核心技术。小米这些年,研发投入是真金白银地砸进去。从2020年宣布的百亿研发预算,到2024年单年就高达241亿,五年累计砸了超过1000亿。这个数字,是很多老牌科技公司都望尘莫及的。

巨额的研发投入,换来了小米在高端化的成果上。比如说,最新的小米17系列手机,价格直接上探到6000元档位,但依然卖得很好,这就是市场对小米高端产品力的认可。还有在屏幕电池影像上的三大国产技术突破,这些技术一出来,绝非一句“组装”就能解释。

以前大家调侃小米是“杂货铺”,什么都做,但现在回头看,从最初的手机,到后来的IOT智能家居产品,再到现在把汽车也整合进来,小米正在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车家全生态”。

那这个生态有多厉害呢?我们来看看小米汽车。2022年,当雷军把造车说成是“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押上全部身家和团队的时候,大家是不是都觉得他疯了?甚至有人说这是“自杀式创业”!但是你看,现在小米SU7已经登上近一年20万以上轿车销量第一,这成绩,可是狠狠地打了很多人的脸啊!

小米生态最大的优势是——它有网络效应下的品牌、产品多重交叉补贴。这是很多科技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

人们总喜欢把成功定义为“逆转时刻”,好像一次爆发就能改变一切。但雷军和小米的故事告诉我们,所谓的“逆转”,是历史复盘后赋予的定义,真正的改变,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持续不断的改进。

2022年,小米业绩下滑,股价下跌,那是最艰难的。但雷军说,即使在这样的低谷,研发投入也不削减,甚至把造芯片和造车比作“供俩娃上大学”——把家底都押上了!这种“笃行”,才是小米能够从迷茫到蜕变的关键。从松果芯片的失败到玄戒O1 3nm旗舰SoC的成功,从被质疑“组装厂”到小米17系列站稳高端,从被嘲讽“造车自杀”到SU7大卖,这每一步,都是在否定过去的小米,自我革新。

雷军的分享,小米的故事,不是爽剧,不是成功学鸡汤,也不是电影,它是一部连续剧。成功是无数次坚持和改进的结果。诚如所言,只要持续努力、不断成长,每个人、每个团队,都有机会“逆天改命”。



四、小米干啥都成,小米还是小米

严格来说,雷军的年度演讲多少有些格式化,演讲水平进步之外,雷军的风格也一如即往,有人感动于他的真诚,也有人觉得,有点凡尔赛。如果从更长的时间轴来复盘雷军和小米,十五年的时间,可以总结为,顺势、借势和造势,三个阶段。

现在是造势。小米已经进入了“干啥都成”的创新正循环,但小米还是那个小米。

市场对雷军最大的误读,可能源自他的“风口论”,台风来的时候,猪都能飞。大家习惯认为雷军和小米都是机会主义者。“风口论”换句话说是,与天共谋,创业也抓住稍纵即逝的产业先机,要抓住时代红利,不做逆风盘,这是雷军对金山创业的一次反思。

要诠释小米15年的顺势、借势和造势三个阶段,再没有小米手机,更恰当不过的例子了。

小米创业做手机,是顺势,抢占移动互联网先机,小米手机最初几代产品的设计、发布、宣传以及定价等诸多策略,都是“借势”苹果iPhone。这种借势,也一度被市场所不理解甚至是群嘲——小米加步枪怎么配跟美国装备正规军对抗?雷军也就成了雷布斯。

今年发布的小米17,则是小米的“造势”。小米直接跨过了16,产品力跨代式升级,与此同时,还有17 /17 Pro/Pro Max三杯齐发。有人评价说,这是小米手机高端化五年的蜕变之作,17 Pro/Pro Max搭载全新妙享背屏设计,这是小米数字系列在手机形态交互上的新探索。这也是安卓阵营开始在交互上定义智能手机。

事实上,从2019年开始,三星发布折叠屏手机,包括小米、华为等国产势力,逐渐占据主流,从那时候开始,安卓阵营开始掌握创新主动权,当然,那时候的创新,更多的是在硬件和屏幕上,与之形成截然相反的是,苹果iPhone的抱残守缺,创新力式微,产品开始停滞不前。面对小米、三星们的全面竞争,iPhone的策略也很简单——堆配置,把Type-C、快充、高刷、长焦都给对上来。说到底,过去几年,三星、小米等持续创新给了苹果压力,新iPhone不能再慢悠悠挤牙膏了。



从借势到造势,小米创业第一个十年,是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中国制造业,新十年目标是,致力于成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也就是说,小米要回答的命题不再是“破局”,而是“全面布局”。

2025年的年度演讲,正是在小米新十年的一半征程,所以,这也是小米阶段性的总结。其实创业第一个十年也好,新十年也好,雷军还是那个雷军,小米也还是那个小米。从手机到智能家居再到AI,新能源汽车,小米的产品越来越丰富,始终没有改变的是小米公司的灵魂和坚持——这也是雷军在过去五年反复强调的:小米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没有改变的还有小米三大铁律的坚持: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以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北美票房创新高、全球5.7亿,中国5400万票房“教”好莱坞做人

北美票房创新高、全球5.7亿,中国5400万票房“教”好莱坞做人

时光琉影8
2025-11-10 20:26:31
3年独造54球!率队3年3级跳,中国足坛超级前锋浮现

3年独造54球!率队3年3级跳,中国足坛超级前锋浮现

徽派体育
2025-11-10 22:06:28
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滞留太空的中国航天员,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滞留太空的中国航天员,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刘森森
2025-11-12 11:26:11
上海机场现举止怪异旅客:蔡某某等人勾结机场保洁严某某,涉案近百万元!

上海机场现举止怪异旅客:蔡某某等人勾结机场保洁严某某,涉案近百万元!

新民晚报
2025-11-12 13:01:28
李晨和宋雨琦逛超市被拍!两人举止就像情侣!猜猜他们买了什么

李晨和宋雨琦逛超市被拍!两人举止就像情侣!猜猜他们买了什么

乡野小珥
2025-11-12 11:51:55
许金花,死刑!

许金花,死刑!

鲁中晨报
2025-11-12 06:59:01
太突然:广州门店,下月关闭!知名歌手开的

太突然:广州门店,下月关闭!知名歌手开的

羊城攻略
2025-11-11 23:32:30
82岁前台州首富拟彻底退隐,近25亿元股票转让给两女儿

82岁前台州首富拟彻底退隐,近25亿元股票转让给两女儿

极目新闻
2025-11-12 19:38:25
围绕弗拉格重建!独行侠要送走的不仅是浓眉 还有欧文和所有老将

围绕弗拉格重建!独行侠要送走的不仅是浓眉 还有欧文和所有老将

云隐南山
2025-11-12 16:11:04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第五代磷酸铁锂电池已开始量产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第五代磷酸铁锂电池已开始量产

中国能源网
2025-11-12 18:01:04
“被三耳光打晕的武术传人”赵鸿刚不过是一个“穿着西服的阿Q”

“被三耳光打晕的武术传人”赵鸿刚不过是一个“穿着西服的阿Q”

壹家言
2025-11-11 15:39:27
小特晋级四强最新采访:解释赛季低迷原因,袋口太大失去准度优势

小特晋级四强最新采访:解释赛季低迷原因,袋口太大失去准度优势

夜深聊球
2025-11-12 22:41:39
欧洲热议“熊猫”列车亮相奥地利,奥前总理克恩:中国“太重要、太庞大”

欧洲热议“熊猫”列车亮相奥地利,奥前总理克恩:中国“太重要、太庞大”

环球网资讯
2025-11-12 07:02:05
俱乐部主帅年薪榜:小因扎吉全球第1瓜帅次席 皇萨未进top10

俱乐部主帅年薪榜:小因扎吉全球第1瓜帅次席 皇萨未进top10

新英体育
2025-11-12 10:40:54
场均8+2+1!火箭队最廉价首发摊牌:愿接受替补,让位谢泼德?

场均8+2+1!火箭队最廉价首发摊牌:愿接受替补,让位谢泼德?

熊哥爱篮球
2025-11-12 11:01:36
金价,直线回落!

金价,直线回落!

中国基金报
2025-11-12 15:54:13
湖南19岁男生和母亲新疆自驾游,父亲发现纸篓异物,崩溃了

湖南19岁男生和母亲新疆自驾游,父亲发现纸篓异物,崩溃了

纸鸢奇谭
2024-10-13 19:26:30
赶紧买!手机将大面积涨价

赶紧买!手机将大面积涨价

电脑报
2025-11-11 18:33:39
尾盘异动!600118,直线猛拉!这一板块突然爆发

尾盘异动!600118,直线猛拉!这一板块突然爆发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12 16:50:49
浙江游泳队陷入低迷,全运会三天仅获2金,不敌河北山东队

浙江游泳队陷入低迷,全运会三天仅获2金,不敌河北山东队

体娱一家亲
2025-11-12 20:56:24
2025-11-13 00:48:49
科技蟹 incentive-icons
科技蟹
一张图读懂上市公司财报
2811文章数 42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段永平最新访谈:聊企业经营 投资理念

头条要闻

涉赌诈头目佘智江被引渡回中国 涉案资金超2.7万亿元

头条要闻

涉赌诈头目佘智江被引渡回中国 涉案资金超2.7万亿元

体育要闻

消磨你上千小时的足球游戏,走过第20年

娱乐要闻

再王珞丹和白百何 明白两人"差别"在哪

科技要闻

前阿里人亲述: “经济上行”期双11什么样

汽车要闻

7座皆独立座椅/新增5座版 体验第三代吉利豪越L

态度原创

游戏
本地
时尚
教育
公开课

分析称《GTA6》延期或致PS6等主机推迟:拖到2028年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凌滩玉魄淬千年,诗意钢城马鞍山

女人年纪大了也不必慌,掌握这3个穿衣技巧,优雅体面极了

教育要闻

人民网专访!陈经纶中学校长独家揭秘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