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日本各大研究机构密集出台了有关我国反内卷相关的研究报告。
比如,日本综研发布了《中国新的过剩生产抑制政策意图反内卷》,瑞穗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内卷式竞争》等研究报告。
就连普华永道日本分公司也针对我国的反内卷现象展开了专题研究。(日文原文及翻译版本详见日观研下文中的评论区)。
与此同时,今年9月21日,巴菲特清仓了持有比亚迪的全部股票,结束了长达17年的投资期。
据日媒报道,巴菲特将清仓比亚迪所得资金转投日本商社。日本商社的股票收益虽然相对稳定,但整体收益率并不高。
作为国际金融巨头,巴菲特的这一操作背后,很可能存在更深层的考量。
综合各方信息来看,我判断国内正在着手对“内卷”现象进行严肃整治,比亚迪可能首当其冲。
要知道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烈内卷,正是由比亚迪率先点燃的,其价格战与对供应商的压榨堪称典型案例。
我从日本多家研究机构以及付费专栏文章中提炼如下观点,仅供参考。
一、我国关注的内卷经济活动
所谓“内卷式竞争”,是指企业在国内市场中为了争夺客户和份额,不惜采取大幅降价、疯狂促销等极端手段。
结果就是,大家利润下滑、现金流紧张、库存积压,最后无一幸免。
这种竞争没有赢家,只有遍地的疲惫者。
这种竞争模式过去多见于钢铁、水泥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但近年来,新兴产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从新能源汽车、光伏到外卖行业,均被卷入这场看不到终点的消耗战。
2024年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及要抑制“内卷”这种恶性竞争。
进入2025年后,“反内卷”在经济与产业政策中的出现频率和重要性均显著提高。
![]()
从政府公开的资料来看,目前高层主要聚焦三类经济活动:
第一,落后产能阻碍产业升级
近年来,国内制造业设备利用率持续下降。
![]()
从上图制造业设备利用率持续下降的趋势中可以看出,2021年的的制造业生产设备利用率从78%下降到2025年的74%,产能过剩趋势明显。
在经济发展初期,暂时的供过于求尚可接受,但如今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继续放任过剩供给无异于自缚手脚。
部分行业虽具国际竞争力,但大量落后产能仍在扩张,若任其发展,只会成为产业升级的沉重包袱。
第二,价格战愈演愈烈
自从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后,热钱从房地产投资转向了其他行业,但消费者的购买力却大幅减弱。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野心勃勃的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顾成本地大幅降价或开展促销活动;其他竞争对手也为了生存而被迫跟进,从而陷入激烈的价格战之中。
供应链中的供应商们也不可避免地承担了降价带来的巨大压力。
![]()
我们从上图可以看出,钢铁行业自2022年起利润率便出现了大幅下滑。
汽车行业尽管利润率仍维持在4.3%的水平,但相比2022年的7%,其盈利能力已明显减弱,甚至还在继续下探。
汽车生产商例如比亚迪,为了降低生产和财务成本,往往要求零部件供应商降价,并将这部分成本节约用于下调整车价格,以此在“激烈的内卷竞争环境中谋求生存”。
根据《经济参考报》的报道,我国主要整车制造商对供应商的付款周期通常已超过120天,部分制造商甚至达到了200天之久。
第三,地方政府过度的产业扶持政策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一直采取各种措施,包括不限于税收优惠、提供土地以及发放补贴等,用来吸引制造业投资并推动工业园区的建设。
但是,由于各地都试图发展相同的产业,整个经济体系出现了低效的重复投资现象。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这些做法或许是合理的;但从整个国家的层面来看,这些措施最终反而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
二、特朗普关税带来的绝佳机遇
过去受限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我国政府在推动制造业发展时更侧重于规模扩张。
自2015年《中国制造2025》发布后,国内开始重视产品质量的提升。
然而,当时对于“提升质量”的具体内涵并没有明确界定,可操作细则也不清晰。
应对产能过剩的思路,也与制造业升级相互割裂。
转机出现在特朗普第二任期。
今年上半年,特朗普政府推出了全球性关税政策,甚至对美国的盟友也实施了严厉关税,这迫使全球供应链进行根本性重构。
在此背景下,我国高层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是以中美关系紧张为契机,加快推进高端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二是重新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供应链网络,以此来加速推进政府主导的制造业升级计划。
目前中国在众多工业产品领域已占据了全球较高的市场份额,国产产品具备国际竞争力。
此外,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反而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的地位,也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特朗普政府推行一系列缺乏连贯性的经济政策、导致美国国内经济陷入混乱的背景下,我国希望借此机会巩固本国制造业的优势,并进一步扩大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影响力。
这一双管齐下的战略要求将资源从落后产能转向前沿产业,从而使“反内卷”政策浮出水面。
因此,制造强国与过剩产能不再是各自为政的课题,而被上升到“制造业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化”的更高层次。
在这一语境下,“反内卷”政策被赋予全新内涵:如果内卷继续蔓延,中国将难以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
三、结论
由此可见,当前国家对于反内卷的决心非常坚决,无论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巴菲特也许正是基于这一点,果断清仓比亚迪的股票。
此外,目前的“反内卷”政策与以往过剩产能抑制措施全然不同。
政策制定时机不同:过去的过剩产能抑制政策,大多是陷入过剩困境后的“事后应对”,属于临时性、针对性的措施。
例如,在钢铁行业,2000年代前期与2010年代中期都曾推出过抑制措施,但都是在产能过剩已严重恶化之后才实施。
房地产行业也是如此,供应过剩问题长期被拖延,直到2021年前后政策才突然收紧。
与此上述不同,“反内卷”政策是作为统一规则的“事前方针”来定位的。
行业覆盖面不同:
当前反内卷政策适用范围更广,涉及多个产业。
海外观察者往往只关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车)的竞争,但政府明确要求,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等重点行业在内,也必须纳入反内卷政策的实施范畴。
政府干预的范围更全面:
以往的过剩产能政策主要集中在设备淘汰、国有企业整合等方面。
而当前的反内卷政策则采取更全面的方式,不仅禁止过度低价销售,还通过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对中小企业强加不公平的价格与支付条件。
地方政府的行为也被逐步纳入中央的统一框架:
反内卷政策的一个目标是推动市场从“地方割据”走向“全国统一市场”,逐步削弱地方割据式的优惠竞争。
换句话说,过去地方政府依靠特殊优惠政策制造区域差异的做法,将逐渐受到约束,地方产业政策将更多由中央主导。
可以预见,“反内卷”将成为重塑中国制造业竞争生态的重要抓手。
日本各大机构有关反内卷研究报告详见评论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