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LSZ04九丞 河流水质在线监测设备:自动化与智能化,降低监测成本投入
传统的水质监测方式往往采用人工采样后送实验室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无法及时反映水质的动态变化。而河流水质在线监测设备能够安装在河流的关键位置,如入河口、排污口、饮用水源地等,对水质的各项指标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的实时监测。
![]()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水中的酸碱度(pH 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重要参数。例如,在饮用水源地,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影响着水中生物的生存和水的自净能力。通过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掌握溶解氧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溶解氧过低,可能意味着水中有机物污染严重,导致微生物消耗大量氧气,相关部门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如加强上游污染源的管控、进行人工增氧等,保障饮用水源的安全。
对于工业废水排放口,在线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如果企业超标排放废水,设备会立即发出警报,并将数据传输到环保部门的监控中心。环保部门可以根据这些实时数据迅速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和处理,防止超标废水对河流造成严重污染。这种实时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大大提高了环保部门对水污染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有效遏制了水污染的扩散。
在推动水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延伸价值上,设备支撑长效治理机制建设。治理效果量化评估:长期监测数据可量化污染治理措施的效果(如 “某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下游断面 COD 下降 40%”),为后续治理方案优化提供依据,某城市通过量化评估,发现 “河流生态补水措施可使溶解氧提升 2mg/L”,据此加大生态补水投入,河流生态改善速度加快。
流域联防联控支撑:在跨行政区流域,多省市共享监测数据,形成联防联控机制,某跨省流域通过数据共享,上下游省份同步开展工业污染治理与农业面源管控,流域水质达标率从 65% 提升至 85%,避免 “上游污染、下游买单” 的问题;智慧水务融合:监测数据接入智慧水务平台,与水厂供水、污水处理、管网运维等数据融合,构建 “从源头到龙头” 的全链条水质管理体系,某城市智慧水务平台通过河流水质数据,提前调整水厂净化工艺,降低处理成本,同时优化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减少对河流的污染排放。
实际应用中,全国 1800 余个跨部门水质管理项目、1200 余个智慧水务平台、600 余个跨省流域联防联控项目使用该河流水质在线监测设备,运行两年间,水质管理效率提升 70%,跨部门协同时间缩短 80%,流域治理资金使用效益提升 50%;某国家级环境监测中心将其作为 “智慧水环境监测示范装备”,相关经验被纳入《河流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与运行指南》,充分体现了智能化运维与多部门数据协同在提升水质管理效能中的关键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