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中国有文班亚马,也会在12、15岁后消失”,近日,杨毅与周琦的这一探讨,精准点出中国篮球青训体系的沉疴。身高2米24却拥有后卫般控球传球能力的文班亚马,其全面性恰是中国青训的短板所在,背后是体系固化、思维僵化与融合不足的深层矛盾。
![]()
青训体系的过早定型,正在扼杀球员的多样性。中国青训深陷“身高决定论”,高个球员无论技术特质如何,均被强制转向内线。周琦的经历极具代表性:青少年时期司职后卫,却因身高增长被调整为中锋,导致外线投射能力未能持续精进。这种模式在U12、U15等关键节点尤为明显,为应对赛事压力,教练将高个球员锁定篮下,放弃运传能力培养。数据显示,U15梯队中,后卫组投篮训练量仅为中锋组的40%,内线球员被过度强调篮下对抗,技术发展严重失衡。
![]()
教练思维的僵化,则让体系困局雪上加霜。杨毅直言,中国教练多依赖传统经验,缺乏国际视野,更倾向“标准化”培养,将技术动作视为“不可更改的教条”,对个性化发展视而不见。功利化的短期成绩导向更显致命:为快速取胜,基层教练忽视技术根基打磨,2025年U19男篮世界杯四连败中暴露的高失误率、篮板保护差等问题,正是这一恶果的直接体现。
对比国际经验,差距更为清晰。文班亚马的成功,离不开法国联赛的保护机制——限制比赛场次,聚焦核心能力培养;西班牙通过体教融合,实现文化学习与训练的平衡。日本则以“后卫优先”策略突破,从U12起强化外线能力,甚至让高个球员承担掩护角色,反观中国“内线至上”传统,导致外线技术全面落后。
![]()
中国篮球从不缺天赋,缺的是能让天赋自由生长的土壤。唯有破除体系桎梏,才能避免“文班亚马式”天才的“消失”,孕育出属于中国的全面型篮球人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