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写字最烂小组”
原本是某社交平台上
组员们自得其乐的圈子
但在2023年
这里迎来了一次沉重的求助:
辨认一位老人去世前1周写的字
直到今天
这些字究竟有没有被认对
没人知道确切答案
但更多拿着相似字条的人们前来
纸上大多是亲人在离世之前
用尽全力写下的嘱托和遗憾
一场辨认“天书”的公益活动
持续至今……
冀梦雨今年25岁
是“史上写字最烂小组”的组长
2020年寒假
她因搜索“怎么练字”而误入这个小组
“每帖必回”的活跃表现
让她在2021年11月成为新一任组长
辨认“天书”,始于2023年5月
这是冀梦雨记忆中最早的求助帖:
“求助者的奶奶在病房里写了一些字
但她认不出来,所以来求助我们
此前我们小组一直是娱乐为主的
第一次看到这种帖子
我当时心情十分沉重”
![]()
冀梦雨给这条帖子
设置了最高的曝光度
希望有更多人可以看到
帖子配图中的纸条
是一本会议纪要里的一页
求助者的奶奶像是用尽了力气
写下四行字(也可能是五行)
笔画扭曲、行列交叠
有些字相对来说可以辨认清楚
比如“我”“留下”“晚上”……
但大多数的字
至今也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
后来,这条帖子被网友
发至了其他更热的社交平台
奶奶要“留下”什么,“晚上”要做什么
仍然没能被辨识出来
但“史上写字最烂小组”
却因此被更多
手握相似纸条的人看到了
冀梦雨从来不知道
原来世上有那么多人
珍而重之地捧着家人最后时刻
留下的只言片语
又在无数个夜晚
怎么也读不懂这份沉重的“天书”
“平时我们写东西都是有意识的
但大多数的临终病人
表达内容时(意识)已经十分模糊”
面对这些在模糊的意识下
写下的模糊的字
可能有用的办法,就是笨办法
有人会用笔顺着轨迹先描一遍
然后在白纸上按轨迹再写一遍
有人会把笔画拆分出来
再试图重新组合
因为无论当事人写得多混乱
但笔画通常是确定的
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拆解组合
不少字被认了出来
![]()
小组组员用自己的方式尽力还原难以辨认的字迹。
一张写于重症监护室里的字条
成为最快被认出的字迹之一
求助发布于2023年11月20日19时10分
不到50分钟后
一个最有可能的答案
在多条留言中
被一个字一个字被拼凑出来
冀梦雨还记得那个答案
老人写的是“口里有东西”
“当时那条帖子发出来后
有很多人参与认字
因为病人在重症病房
大家都很着急
字迹的辨认可能关系到一条生命”
直到今天,冀梦雨说起来
情绪仍有起伏:
“求助者在帖子里回复说
她跟医生表达了这种可能性
医生发现病人喉咙里确实卡了东西
过了几个月,求助者来告诉大家
病人已经转到了普通病房
不久后她又回复
‘谢谢大家,我的父亲已经出院了
我很感谢大家’”
这条帖子给了很多人极大的鼓励
![]()
然而,大多数的时候
字迹辨认都是以失败告终
但每一次
“史上写字最烂小组”的组员们
依然全力以赴
有的留言里
“妈妈”的字样比较清晰
大家猜这句话写的是“照顾好妈妈”
有的纸条上
写着“好好学习,听党话、跟党走”
被写下的,有牵挂,也有信仰
可那些认不出的字
究竟说了什么?
有人说
“在你需要的时候,它可以是任何字”
![]()
小组组员猜测,第一行内容为“我心很乱”,最后一行为“照顾好妈妈”。
冀梦雨说
很多人求助的时候会回忆
亲人生前一些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事情
“他不单纯是为了求助
他是在那一刻真正地意识到
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
所有痕迹都是无比珍贵的
你要失去他了
在失去的前一刻你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
在很多求助者的生活里
“史上写字最烂小组”只停留了一瞬
但在冀梦雨看来
面对无可避免的分别
留在网上的图片和文字
可能是他们抵抗遗忘的一丝努力
“有人一直回来反复地表达‘谢谢’
有的可能过半年、一年
也许他的字到最后也没有被认出来
但是一直有人在帮他
每次回来,就是求助者又想那个人了
他回复‘谢谢’的时候
感觉就好像在告诉离开的人说
你看,我在好好生活,只是又想起你了”
![]()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编辑/廖芸卿
审签/明芳
监制/乔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