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浩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风中已带凉意,黄河畔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发展热度却丝毫不减。塔吊依然林立,城市副中心建筑渐次封顶,崔寨产业聚集趋势初显,生态廊道绿意绵延。济南起步区,这座被赋予“黄河国家战略”使命的“未来之城”,正全面驶入建设的“五年成形”冲刺期,完成着从起步到起势的关键跨越,一幅以产业、生态、民生为底色的现代化新城画卷正逐渐清晰呈现。
![]()
经济跃升,产业新城巍然矗立
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来抓。济南起步区在从“五年成形”迈向“十年成势”的关键关口,大力推动山科人工智能和高端装备产业园等23个在建制造业项目快投产、快见效,加快引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支撑性好的项目,推动优势产业锻长长板、新兴产业聚链成群。今年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9%,10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全市前列。
这一切背后,是一条条产业链的“建链、延链、强链”。起步区聚焦“5+2”主导产业体系,即新能源装备、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专用装备、人工智能、能源供应、核技术应用,开展靶向招商、精准培育。
![]()
“我们有优势的产业链,如新能源装备,已初步集聚;有基础的如专用装备,正补链强链;有前景的如人工智能、核技术应用,则超前布局。”起步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起步区正凭借自身资源优势,放大政策、基金、场景等要素赋能作用,着力推动产业创新,蹚出一条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子。目前,爱旭太阳能、国家电投氢能、鼎点激光等链主企业已落地生根,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未来,起步区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深度挖掘整理应用场景,定期发布合作机会清单,鼓励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绿动氢能等科研院所、链主企业、科技企业开展行业试点探索,落地一批重大原创性、领先性场景应用项目,吸引集聚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尤其是在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招引落地了一批省、市重大项目,逐渐发展成为“工业强市”的硬核支撑。一个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在黄河北岸加速成型。
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破茧成蝶”
9月19日,2025济南起步区半程马拉松正式开启报名,大赛将于11月2日开赛。作为起步区的首届大型路跑赛事,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线路串联起崔寨高新技术组团及大桥城市副中心,更是见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体验。
这条半马线路是科研集聚的创新提速带,旁边的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济南基地,落地国际首台高空模拟细分领域试验平台装置。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在医学影像、工业检测等领域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和产业化。此外,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内,三条燃料电池生产线全线运行,搭载起步区氢燃料电池的商用车已推广至鲁豫冀多地。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合作共建的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实体化运行,启动“森蓝港”绿色科技元宇宙发布空间建设,加快推进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
这更是一条创新激活的发展快车道,这里集聚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2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7家,拥有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及瞪羚企业74家。当前,已累计获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0余项,辖区企业关键技术攻关能力持续提升。
产业政策为发展做足保障,人才则是创新的根基。为此,起步区率先发布《未来产业发展及未来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规划5200亩山东未来产业园,布局未来信息、未来空间、未来能源三大方向,抢占新赛道。起步区已相继引进院士团队2个、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5人、硕博人才580人、青年人才4000余人,一批“卡脖子”技术正在这里被攻克。
开放合作,中新共建“未来产业城”
6月17日,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发展顾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起步区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这个位于大桥组团的合作载体,是山东省首个中新合作实体化平台,聚焦未来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
三个月后,中国山东—新加坡经贸合作交流会暨2025新加坡山东周在新加坡召开,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获专题推介。同时,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对画鹊华”主题书画摄影艺术展在新加坡新中文化旅游促进中心开展,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顾问座谈会再次召开。
据介绍。当前,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建设正深入推进,组建未来产业城高能级顾问团队;与南洋理工大学共建的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已入驻首批博士生;雅诗阁集团运营的雅遇公寓已开门营业;与吉宝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新加坡旅游局授权使用的“鱼尾狮”形象将于10月份同“鹊华中新园”一起亮相迎客。
![]()
新加坡山东周期间,起步区组建专业队伍,深入新加坡政府企业间,主动对接项目、探寻深入合作契机。未来,随着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核心标志区的深入建设,双方还将积极谋划构建以未来信息、未来空间、未来能源为重点,机器人、智能网联、生物育种、新型功能材料等前沿领域为补充的“3+X”未来产业体系,同时在未来城市建设领域,聚焦城市运营、数字治理等方面开展合作。
不仅如此,“中国—加勒比发展中心”、境外“双招双引”工作站、鹊华观澜会等平台相继落地,起步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链动全球资源。
交通赋能,跨河通道加速连接
8月10日,济南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项目通车,作为济南黄河济泺路穿黄隧道的延续工程,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建成通车使主城区与起步区之间的通行将更加便捷。
8月17日,随着开挖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破洞而出,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盾构段掘进完成,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中国水下隧道建设领域迎来里程碑式突破。
![]()
至此,跨黄“四桥四隧”(济南黄河大桥、齐鲁大道黄河大桥、凤凰路黄河大桥、济乐高速南延线、济泺路黄河隧道、济泺路北延黄河隧道、黄岗路黄河隧道、航天大道黄河隧道)已实现“四桥两隧”通车,黄岗路黄河隧道、航天大道黄河隧道建设正有序推进中。
据统计,起步区42公里黄河河道上共计规划21处跨河通道。目前,济南黄河济泺路穿黄隧道、凤凰大桥、齐鲁大桥、黄河大桥复线桥先后通车,形成“10桥1隧”跨河交通布局,跨河通道平均间距已缩短至约4公里。
民生为本,幸福之城实景绽放
发展为了人民。四年来,起步区已完成超2.5万人的回迁安置,2024年建成安置房238万平方米,2.1万群众迁入新居。今年还将推进805万平方米安居工程,助力8.9万人“就近进城”。
为重点了解理想社区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研究部署下步工作任务,9月22日,济南起步区理想社区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在清宁理想社区召开,对各相关部门和街道提出具体工作要求,要充分发挥理想社区建设工作专班作用,推动治理重心、力量和资源向社区倾斜,聚焦群众最关注、最急迫的问题,突出“一老一小”关心关切,高水平打造“15分钟生活圈”,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归属感。
![]()
理想社区建设不是纸上谈兵,除了高位推进、压茬解决问题。起步区还通过标准化场景建设,为回迁社区治理蹚出了新路子。鹊华理想社区作为起步区最先成立的理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体育馆等设施已经一应俱全,“理想邻里、教育、健康、创业、服务、治理”六大场景融入日常生活。
如今,鹊华、凤凰、河润、清宁、怡河、汇清苑、启新家园等理想社区相继回迁,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回迁居民过上“理想生活”。而在理想社区之外,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山大二院北院区、国际学校等优质公共服务项目陆续投用,济南起步区综合医疗中心项目主体轮廓也已清晰可见……一座宜居、宜业、宜学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
![]()
黄河岸边,7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座“未来之城”正拔节生长。四年时间,从农田村落到大厦林立,从交通阻隔到桥隧飞架,从产业空白到链群崛起,济南起步区以“绿色”为笔,以“创新”为墨,在黄河沿岸绘就高质量发展画卷。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