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被惊到了,“穷就不该生孩子”感觉快成这届孩子的共识了……

0
分享至

作者:主创团·猪妈妈

“我妈说家里没钱,不给我报毕业旅行。”

“连个像样的手机都没有,还怎么上大学?”

“我爸连一万块都拿不出来。”

“他们明明那么普通,却还要生我下来受苦。”

看到社交平台上散落的这些话,我确实被惊到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它们似乎成了年轻一代的一种共鸣,甚至悄悄成了不少孩子心里的一根隐刺。

“生养不是恩,托举才是恩。”

“没钱就别生孩子了,对自己、对孩子都是一种善良。”

作为孩子父母,我承认,在特定语境下,听到这样的话,会很有共鸣——这是体会过“生养不易”的成年人,内心生出的一种自觉。

但当类似的话,也不断从孩子们口中传出时,我们是不是也该警惕和反思:

“穷就不该生孩子”,真的适合作为普遍的价值观宣扬吗?

什么时候,爱的尺度只能靠金钱、资源来衡量了?

当很多人都在推崇这样的观念时,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时代变了,孩子的价值观也在剧烈摇晃

小区打扫卫生的大姐,她家女儿想要一双好的运动鞋。

她对比很多家,最后买了一双两百多元的安踏;可孩子收到后并不开心,因为她想要的是一双耐克。

“怪我买错了,我一看,贵两大百呀!这双明明就差不多。”

大姐还攒钱准备给孩子报英语补习班,可孩子说,班里同学上的是“一对四的外教”。

她不知道怎么接,只回:“先试,我们后面再看……”

结果话还没说完,孩子就崩溃了:

“看看看,就知道看!为什么别人暑假都是出国旅行、去夏令营,我提这么点要求,就这么难?你们没钱,就不要生我嘛!”

听了这话,大姐心都快碎了。一方面觉得亏欠,一方面又感到难过:

“哪样好的不是先紧着她?我就只有这个能力,我能怎么办嘛!”

你可能觉得,这样的孩子,就是自私,“不管大人死活”。

可这女孩我知道,学习自觉,多数时候也很体贴家人,并非真的娇生惯养。

站在这类孩子角度,我们反而能更客观地感受到,现在的孩子们正面临着什么——

在社交媒体、消费文化无孔不入的今天,同龄人之间的比较,直观又残酷。

他们听过“寒门难出贵子”的论调;

见过高收入家庭奢华无比的“日常”;

早早就知道了,有些人的起点,就是自己今生奋斗的终点。

也亲眼目睹了,父母勤勤恳恳工作十几年,都挣不到大城市房价的一个零头。

他们还从小就被卷入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兴趣班、补习班、升学考、找工作......

我们必须承认:

不是孩子变物质了,而是他们所处的参照系,彻底变了。

当整个社会都在鼓吹“有钱、有资源才能活得更好”,而现实又难以企及时;

孩子们的价值观也在经历剧烈的震荡。

——“穷”,仿佛成了一种原罪。

父母觉得:“我一天打三份工,让你吃饱穿暖,供你读书补习,这还不算托举吗?”

孩子心想:“可我也需要有见识、有选择,被关怀、被尊重、被看见啊!”

爱的语言,在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无奈地错位了。





“穷就不要生”,背后真正的危机是什么?

“不是我要太多,是你们给太少!”

——在现实和理想的拉扯下,“穷就别生孩子”,是不是真算一种解法呢?

要看清问题,得先往深处想。

“穷就不要生”,这句话表面是孩子们对物质匮乏的控诉,但折射出的,其实是更深层的社会心理危机——一种对“爱”与“出路”的双重绝望。

1.对“关爱”的绝望

很多时候,孩子口中的“穷你就别生”,并不单纯指缺钱,更是指“缺爱”。

不是父母不爱他们,而是他们感受不到那种被理解、被尊重、被支持的“爱的语言”。

就像,大姐家女儿想要那双名牌球鞋——在很多父母看来,就是攀比、虚荣。但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那可能是她构建“自我认同”、融入群体的方式。

她需要的不仅是欲望的满足,还有情绪上的接纳,价值观上的正确引导。

如果父母长期缺席孩子的情感世界,只以“我们那时候更苦”、“你别跟别人比,你要比就比学习”来回应,孩子就会陷入深深的内耗:

“我的痛苦,你不懂。我的需求,你不关心。我这个人,就是虚荣/自私/不懂感恩的。”

爱是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意愿。

很多富裕家庭的孩子,锦衣玉食,依然怪父母给的“不够”。因为他们在情感上,同样是匮乏的。

在孩子看来,“拼命挣钱”、“一切为你”有时像一种“逃避式的付出”:

“你根本不知道我需要什么......你只是在用钱,弥补你做不到的事,不是吗?”

2.对“出路”的绝望

之前听读大学的表弟抱怨:

“985毕业的学长学姐都还在挤地铁、租房住,那些不怎么努力的同学,早靠着父母铺路,进了好单位,买了好房好车。”

什么“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叙事,对这一代早就没说服力了。

当孩子们普遍感到“父母靠不了,靠自己又太难”时,便容易将现状归咎于出身。

他们将自己困于一种消极的叙事中:

“我之所以不如别人,就是因为我起点太低。如果我父母有能力,我本可以......”

这本质是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和将人生主动权的拱手相让。





问题不出在“穷”,而出在对“穷”的定义权上

那我们怎么帮孩子把这个“主动权”拿回来呢?

这就得讨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到底是谁,定义了“穷”?

又是谁,在不断强化“你必须出生富有,才能活得更好”?

要知道,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是不在意穿的是不是名牌的。无论你多贵的衣服,穿着只要不舒服,孩子照样给你扯掉;

而哪怕不住高档小区,不能出国旅游,一个沙堆,一片空地,他们都能自得其乐。

那后来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需求”呢?

除了真的“需要”外,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被社交媒体、消费主义,“合谋”推动出来的:

“没有出国旅行过?那就是没见过世面。

没用过最新款XX电子产品/没上过XX兴趣班?那肯定得落后。

没吃过网红餐厅、没打卡过热门景点?那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这些被制造出来的“必需品”,一刀刀割向焦虑的父母,让大家都认为:

有房有车、读名校、报国际夏令营、用最新手机......这就是“标配”;

如果跟不上,孩子就会落后。人生就将坠入“穷”的牢笼。

可“好生活的标准”,真的该这样来定义吗?我们怎么活,真的得由流量、资本来主导吗?

哲学家康德一生都未能走出故乡,但他的思想通达世界;

我们都见过,有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依然能自信、快乐,学/事业有成。

有的父母,给不了孩子最新的iPhone,但他们给足了孩子陪伴与沟通;

不能带孩子环游世界,但仍不忘陪孩子走街串巷、爬山郊游,在博物馆、图书馆度过整个下午。

“穷就不该生孩子”,这是本质价值观的“窄化”——是用单一的物质尺度,磨灭了幸福的多样可能。

真正的问题,从不在于物质有限的“穷”;

而在于我们和孩子,是否有将“对生活”“对富有”等人生重大课题的定义权,牢牢紧握在自己手中。





重建共识:真正的托举,不在于钱,而在于行

骂孩子太物质?简单,但没用。

怪父母不给力?容易,但不公平。

既然真正的出路,不在于批判,而在于夺回定义权。

那我们如何重建有关“养育”的共识与行动呢?

1、停止用“穷、富”,简单定义生育资格

回顾人类发展,生育从来不是因为“富有”才存在。

一味宣扬“穷就不该生孩子”,不仅是对人权的蔑视,更强化了“金钱至上”的单一价值观。

我们要反对的,从不是“穷人生孩子”,而是“不负责任的生育”:

无论贫富,准备好给孩子爱、尊重和引导——这一系列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2、坦诚交底,避免“虚假富养”

超出能力的“富养”,往往换来两种苦果:

孩子不领情,或活在“假精致”的泡沫中。

与其如此,不如坦诚交底:

“是的,爸爸妈妈现在没办法送你出国/给你报一对一。

这不是不爱你,也不代表你不值得,是现阶段收入确实达不到。

我们家现阶段的目标是……(比如保障基本生活、储蓄教育金)。

如果你觉得非常有必要,我们一起想替代方案。”

不要牺牲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去满足孩子。

真正的爱,不是有求必应,而是合理给予,适当拒绝,及时引导。

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区分“需要”和“想要”,理解“暂时没有”和“真正重要”。

3、重新定义“托举”,重视“内在资本”

仔细观察那些出身普通却感恩奋进的孩子,他们的家庭至少有以下一种特征:

①生活艰难,但仍有照护者给予情绪稳定地支持;

②没时间事无巨细地管,却正巧给孩子提供了允许试错、鼓励探索的空间;

③面对挫折,重要他人总展现出平和、乐观、坚韧等精神品质;

④家庭成员关系紧密,本就有互相理解、支持的家庭氛围。

我们常觉得“托举”就是报班、买学区房、送出国......我穷,所以我给不了。

却忽略了,比金钱更重要的,是稳定的安全感、积极的人生观、成长型思维和坚韧的品格。

这些才是真正跟随孩子一生的“内在资本”。

有了它们,即便现下不富裕,未来孩子也有能力去开创自己的物质财富。

3.培养孩子的“价值感”,自己也要活出“希望感”

孩子觉得“你穷就不该生我”,根源是父母感到“自身无价值”的投射。

我们要避免被短视频、广告等牵着走,将焦虑、抱怨传递给孩子;

也别把“生活太难了”“爸妈这辈子就这样了”“不好好学习你有什么用”挂在嘴边。

培养孩子价值感最好的方式,是父母先活出希望感。

用“我还可以…”代替“我没办法”;

哪怕收入普通,也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尝试新事物、拥有积极的爱好、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在有限条件中创造乐趣......

当孩子看到,“就算没有很多钱,也可以活出好的人生”,他们才拥有了对抗“绝望叙事”最有力的武器。

最后我想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

真正“为孩子好”,未必是给他一个富裕的起点。

也可以是,当他说出“别人都有,为什么我没有”时,你能稳稳地接住一句:

“我们有的,别人也不一定有。”

资源或许有限,但爱可以无限。

愿每一对父母,都能成为孩子内心的定锚,引导他们走向开阔之处;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相信:这世界很大,活法很多;

出生在什么家庭,不是你选的;但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你说了算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男子因不满16岁女儿与男友发生关系,3次性侵女儿,被撤监护权

男子因不满16岁女儿与男友发生关系,3次性侵女儿,被撤监护权

一丝不苟的法律人
2025-09-13 06:25:08
咖啡立大功!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经常喝咖啡,或迎来4个变化

咖啡立大功!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经常喝咖啡,或迎来4个变化

泠泠说史
2025-09-28 14:42:09
我刚查了查演员热依扎,真叫不查不知道,一查心里全是佩服!

我刚查了查演员热依扎,真叫不查不知道,一查心里全是佩服!

小光侃娱乐
2025-10-01 12:45:06
广州地铁体育西站首次落选客流第一,“新站王”公布!

广州地铁体育西站首次落选客流第一,“新站王”公布!

番禺台
2025-10-02 00:04:16
普京:俄军将在俄乌冲突中获胜

普京:俄军将在俄乌冲突中获胜

参考消息
2025-09-30 16:43:12
庆祝中国国庆,美国旧金山市政府升起五星红旗

庆祝中国国庆,美国旧金山市政府升起五星红旗

观察者网
2025-10-01 14:09:09
许昆林看望慰问正省级老同志

许昆林看望慰问正省级老同志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0-01 18:28:56
陪玩陪睡不算什么,圈内明星自曝的内幕,一个比一个炸裂

陪玩陪睡不算什么,圈内明星自曝的内幕,一个比一个炸裂

就一点
2025-09-03 15:12:16
一张假脸带胯整部剧!《许我耀眼》差评一片,女主脸肿嘟唇好出戏

一张假脸带胯整部剧!《许我耀眼》差评一片,女主脸肿嘟唇好出戏

嫹笔牂牂
2025-09-29 07:27:46
电车车主的愤怒,过节国道充电桩大幅提高充电费,简直趁火打劫

电车车主的愤怒,过节国道充电桩大幅提高充电费,简直趁火打劫

柏铭锐谈
2025-09-30 16:51:02
击碎退役谣言!全红婵水花消失术备战全运会 全妈称女儿是国家的

击碎退役谣言!全红婵水花消失术备战全运会 全妈称女儿是国家的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5-10-02 03:45:51
斯瓦泰克:今天在场上什么都行不通,越来越紧张

斯瓦泰克:今天在场上什么都行不通,越来越紧张

懂球帝
2025-10-02 00:58:14
超级富豪巴菲特放话:“我这辈子都不想和中国人吃饭了!”

超级富豪巴菲特放话:“我这辈子都不想和中国人吃饭了!”

时分秒说
2025-09-28 11:46:36
突发!朝鲜半岛凌晨交火,五角大楼高层紧急集合,韩国动真格了?

突发!朝鲜半岛凌晨交火,五角大楼高层紧急集合,韩国动真格了?

阿芒娱乐说
2025-10-01 02:08:46
2公里!家门口这座“空中连廊”来了!将串起海岸城、深圳湾万象城……

2公里!家门口这座“空中连廊”来了!将串起海岸城、深圳湾万象城……

小蜜情感说
2025-09-29 14:14:21
“榜下捉婿”现实版!农村男生入编后,档案被提取查看1000多次

“榜下捉婿”现实版!农村男生入编后,档案被提取查看1000多次

知晓科普
2025-09-20 09:35:10
炮王2年约300名女孩,聊天记录不堪入目:“年轻女孩,真好睡!”

炮王2年约300名女孩,聊天记录不堪入目:“年轻女孩,真好睡!”

书画艺术收藏
2025-07-13 19:30:03
颠覆三观!拉了几十年粑粑今天才发现,撒一次尿比排一次便重得多

颠覆三观!拉了几十年粑粑今天才发现,撒一次尿比排一次便重得多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5-09-13 11:46:13
我爱上了妈妈的闺蜜,还和她同居了

我爱上了妈妈的闺蜜,还和她同居了

坏故事集
2024-09-29 19:30:03
俄高层多次提及战斧导弹、强调将赢得胜利,俄罗斯到底怎么了?

俄高层多次提及战斧导弹、强调将赢得胜利,俄罗斯到底怎么了?

山河路口
2025-10-01 13:29:34
2025-10-02 04:32:49
新东方家庭教育 incentive-icons
新东方家庭教育
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5331文章数 2626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献礼国庆丨最好的传承:弟弟妹妹从姐姐手中接过那面旗

头条要闻

75万公务员近7年文件全丢失 韩政府文件存储系统被烧毁

头条要闻

75万公务员近7年文件全丢失 韩政府文件存储系统被烧毁

体育要闻

蓉城独撑中超!3队6战仅1胜 申花痛失好局

娱乐要闻

董璇母女国庆节跳舞 小酒窝眼神坚定

财经要闻

美国联邦政府“关门”,有何影响?

科技要闻

天问二号最新影像!五星红旗与地球同框

汽车要闻

零跑9月销量突破6万台大关 刷新新势力单月交付纪录

态度原创

时尚
家居
健康
艺术
军事航空

空瓶专场|| 不停产能用到老,没想到它也破价了

家居要闻

市区绿洲 链接社区商业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军事要闻

美军将领大会召开 美防长提出10项新指令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