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赋能解决患者“难言之痛””
目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正畸-正颌团队,在李鸿波主任主导下,由席庆副主任医师和王婧、冯琳医师共同利用计算机辅助下的新型数字化外科平台,持续提升创新发展水平。
颌骨畸形疾病大多会影响面容,同时伴有咬合紊乱、张口受限、关节弹响功能障碍,严重时影响患者心理及身体健康。近日,一位在多地转诊的患者在席庆副主任医师诊室就诊,他苦闷地说道:“我吃不了硬的食物,张口时耳前的关节咔咔响.....失眠、焦虑,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这名患者焦虑地讲述着自己的困扰,并诉说着在多地就诊遇到的麻烦。
综合评估病情后,席庆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立即利用数字化平台为患者进一步进行了专业全面的术前检查。这一平台具有“多维可视化、三维重建、动态模拟”等优势,通过使用CT数据和数字化咬合关系重建技术,结合面部软组织模拟与术后预测分析,确保手术方案的可行性与美观性。在精准的数字化收集、捕捉、定位并科学形成方案的全过程中,它实现了从三维模型构建、术式模拟到术中导航及术后评估的闭环。
![]()
患者顺利接受了手术治疗,住院时间仅5天(较传统手术住院日平均缩短30%以上),术后恢复快、咬合关系稳定,疼痛评分下降40%。“我终于可以挺直腰板儿了!”患者握着医生的手,眼里泛着泪光。
席庆副主任医师带领的正畸-正颌团队,积极开展临床科研创新探索,首次将虚拟现实、3D打印、机器人导航融合,构建了新型数字化外科创伤救治平台,并将研究成果发表SCI期刊论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此项技术以咬合稳定为目标开展颅颌面矫型手术,利用虚拟现实模拟术前、术后骨组织位点,3D打印模板提供精度高的截骨定位,机器人导航验证了计划与实际的匹配度,与传统正畸-正颌手术治疗相比,有效解决了定点不准确、模拟效果有误差等缺陷。此项技术借助数字化手段,叠加逆向工程技术、局部骨加速技术迅速恢复术后咬合稳定,面向颌面创伤、生长发育畸形、颌面肿物导致的颌骨畸形患者的正颌需求,将困扰患者多年的颌骨畸形“一举歼灭”,达到个体化最优治疗目标。
专家介绍
![]()
席庆,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头颈外科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工作年,主刀手术5200余台。擅长达芬奇机器人及开放手术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良恶性肿瘤、口腔颌面部骨畸形的正颌手术及外伤救治。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负责人;发表中英文论著30余篇。参与编写口腔颌面相关中英文指南及专家共识9部;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整合专业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青委会副主委,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出诊时间:周一、三、四上午
出诊地点:第一医学中心门诊大楼
主管| 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工作部
主办| 宣传处融媒体中心
来源 | 第一医学中心
撰文 | 李 华 张双丽王 婧
摄影 | 林权泉 温 丽
刊期 | 第2949期
总编:熊 刚
主编:张 奎
编审:张 密 李笑一
编辑:李笑一
邮箱:jfjzyy01@163.com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