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中,涌现出了很多善于用兵的将领,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开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他们个个富有谋略、料敌机先,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都有着辉煌的战绩。
如果要选出一位我军最战功卓著的将领,我相信没有一个人可以选出来,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身披无数战功,但是要说出他们的打仗风格,相信大家心里都会浮现出一句话。
“顺境看林彪,逆境看粟裕,绝境看彭德怀。”这句话将三位将领的用兵特点用三个词概括,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
他们三人在作战风格上,又有何区别呢?
各大战役的结果,其实早就给出了答案,
今天我就来聊一聊,这三大军神的区别。
在我军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能征善战的优秀将领,他们一生中鲜有败绩,屡战屡胜,为中国革命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林帅、粟裕、彭总三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们三人战争年代,都曾指挥过很多经典战役。
林帅的平型关大捷,粟裕的淮海战役,彭总的百团大战等等,可以说呀,正是有他们的优秀指挥能力,才让这些战役成为了传世佳话。
但为什么说顺境林帅,逆境粟裕,绝境彭总呢?这是在对比三人的能力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他们三人都是我党不可多得的人才。之所以会有这句话流传下来,跟三人的性格经历,和指挥风格是有着分不开的关系的。
林帅是我党公认的军事天才,在带兵打仗上,他总是凸显出异于常人的敏锐力。
![]()
为何说顺境看林彪呢?那是因为林帅打的仗以顺风仗居多,这个富有军事才能的天才,似乎天生就是为打顺风仗而生的。
毛主席也对林帅:“不仅能打巧仗,还能把整个局势装在脑子里。”林帅参加革命非常早,并且幸运的遇上了赏识他的伯乐。
他的伯乐也是开国元帅之一,就是朱德元帅。早在1928年朱德元帅率部在湖南起义后,林彪就是朱德元帅手下的一个兵。在1928年2月,林彪奉命押送辎重,路上却发生了意外,出现了一批约有数百人的劫匪。
虽然林彪带人拼死抵抗,但是人数差距太大,只能勉强击退敌人,之后林彪垂头丧气的回到部队将辎重被劫的消息告诉了朱德,朱德非常生气,因为这批辎重十分重要。
在被朱德臭骂一顿后,林彪咬牙切齿的说出了自己的报复计划,原来,在返回的途中,林彪已经查清是谁劫的辎重,并且制定好了复仇计划。在林彪的带领下,115师集中兵力成功伏击日军,杀敌1000多人,成为八路军抗战的第一个大胜仗。
1945年抗战结束前夕,东北地区日军被苏联的钢铁洪流赶走,此时东北地区的归属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
毛主席认为:“哪怕我们把现在所有的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有东北,就有了中国革命巩固的基础。”
于是,即将前往山东军区任职的林彪路上接到命令前往东北,这次争夺东北,党中央下了非常大的决心。
调集了两万多名干部、4位中央政治局委员、21位中央委员前往东北。这种我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跨区域大规模调动。
而这也为林彪后续在东北拉出一支百万人兵力的东北人民自治军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所以虽然刚到东北时林彪在四平吃了一场败仗,但是林彪即刻调整了战略。向农村发展,不与国民党争夺大城市,开始整编部队、加强训练,利用国共和谈的几个月时间,林彪就拉出了一百多万的东北人民解放军。
并且经过整训后,东北人民解放军的战力非常强大,再次与国民党军队血战四平时,国民党军队陈明仁惊呼:
“炮火为何如此猛烈,我打了八年抗战都不曾见过日军有这样猛烈的炮火。”
原来,东北临近苏联,在苏联的支持下,林彪拥有了一支战无不胜东野炮兵,之后的辽沈战役,林彪以东野野战军一军之力,伤亡6万人,歼灭了卫立煌将近五十余万人!
在林彪的率领下,不仅成功解放东北,而且此时东野军队越打越多,辽沈战役结束后,东野已经兵员过百万,不得不说林彪真是一员虎将。
而为什么说顺境看林彪呢?说的就是林彪总能在有利条件下给人出乎意料的惊喜。从参军时有伯乐赏识,到东北后,有苏联援助。
不得不说,林彪的成长之路相比于彭德怀确实非常顺利。而绝境看彭德怀,就是对彭德怀一生征战的写照。
![]()
但除开打仗,林帅的交际能力却有些欠缺,他的性格有些孤僻,不善与人交往。更多的时候呢,他都是喜欢自己思考,研究战场上的谋略,他总会提前就把一切,都想好找到最稳妥的作胜方式。
换句话说,林帅的性格让他更加地擅长打有把握的仗,而这一切跟他的经历,也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林帅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了南昌起义,红军时期,深得毛主席信任,迅速成长为我军的一名高级将领。
但这个时候的林帅,还并未成为我军当中的传奇人物,真正让他的名字响彻军队的,还要属平型关大捷。
![]()
战争开始之前,他就对敌军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从路线到军备任何一个细节,都没有放过。
正因如此,林帅才发现了敌军在行军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隘口,他提前在此设下了埋伏,将敌军打得是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战士们也都因为这次胜利,信心倍增,就连毛主席都对这次战斗赞不绝口。
从这一场战斗中也可以看得出,林帅的心思缜密程度实在是令人惊讶。在之后的各大战役中, 林帅也延续了这样的缜密,事无巨细,就连后勤和运输都会过问。每次战役,林帅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这样的性格与作战风格,让林彪在顺风仗中总能一鼓作气,把敌人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
当然,即便是逆风的战役,林帅也能找到翻盘点,给予敌人打击,只是在逆风战中,粟裕的表现实在是过于亮眼了。
![]()
粟裕和林帅的作战风格恰恰相反,如果说林帅是缜密作战的代表人物,那粟裕就是灵活作战的一大军神。
粟裕在作战中,从不拘泥于课本上的军事知识,他总能在战场中,借助地势军备等找到新的作战方案。所以,即便是处于逆境,粟裕也总能给予敌人意想不到的打击。
在孟良崮的战役中,粟裕不仅要面对张灵甫的七十四师,还要面对几十万国军队伍的包围, 这几乎已经成了必败的局面。
中央无数干部都被粟裕的处境捏了一把汗,但身处包围圈中的粟裕,头脑却是十分冷静的。 他仔细研究局势后发现,只要迅速吃掉张灵甫的七十四师,那自己的军队就有一线生机。 于是,他立即下令对张灵甫部队发起进攻,经过灵活的作战,粟裕成功的逆风翻盘。别说张灵甫了,就算是我军中的将士,可能也想不到,在被包围的情况下,粟裕竟然不守反攻。
![]()
如此灵活的作战,逆境看粟裕,这句话还真是没有说错。
而粟裕和林帅的作战风格不同,除了个人性格以外,跟局势也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林帅的作战长期以来都是围绕着中央的红军展开,所以每场作战都关乎着红军的发展,他不得不小心谨慎的对待。
而粟裕则是长期远离中央作战,与林帅相比少了很多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