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哲思先贤:在无何有之乡遇见庄子
穿越时光隧道寻找庄子,不去那战火纷飞的市集,也不去那冠冕堂皇的庙堂,而是去一片他称之为“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的地方。那里或许只有一棵歪脖子树,一轮孤零零的月亮,而他,就斜倚在树下,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你问他名姓,他大约只会指指身旁的河流,或者天上飞过的一只怪鸟。是的,他就是庄子,一个宁愿“曳尾于涂中”,也不愿被供奉在庙堂之上的灵魂。要读懂他,我们不能用考据的尺子,不能用分析的刀子,只能用我们的心,去贴近他那颗在天地间自由舞蹈的心。
他的生平,像一阵风,我们只能从史书的缝隙里,捕捉到几缕若有若无的痕迹。他做过漆园吏,一个管理漆树园的小官,想来是与树木漆汁打交道,比与人周旋要惬意得多。楚王曾派了两位大夫,带着厚礼,欲聘他为相。这若是旁人,怕是求之不得的登天梯。可庄子呢?他正于濮水边垂钓,头也不回,只给那两位衣冠楚楚的使者,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最华贵的竹箱装着它,用锦缎盖着它,珍藏在庙堂之上。你们说,这只龟是宁愿死了留下骨骸受人尊崇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巴里拖着尾巴爬行?两位大夫倒也老实,答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便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这便是他全部的生平抉择了。他并非没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只是他看透了“庙堂”这座精致的牢笼,看透了“功名”这剂麻醉灵魂的毒药。他选择的是“游”,是精神的绝对自由。他的生活是清贫的,“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住在狭窄的巷子里,面黄肌瘦,靠编草鞋为生。可他的内心,却拥有整个宇宙的丰盈。他将世俗的“有用”视为束缚,而将“无用”看作保全生命、获得自由的大用。这棵歪脖子树,正因其“不中绳墨”,“不中规矩”,匠人不顾,才得以枝繁叶茂,为人遮阴纳凉。他本人,便是这“无用之大用”最生动的注解。
![]()
若论他的思想,那便是一片浩瀚无涯的海洋,我们只能撷取几朵浪花。最迷人的,莫过于“齐物”了。在他眼中,我们所以为的坚固界限,都是人为的偏见。大小、贵贱、是非、生死,乃至物我,其实都是一体的,可以相互转化,彼此通达。那个著名的“庄周梦蝶”的寓言,便是这思想的极致浪漫的表达。“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梦醒之后,他不再执着于“我是庄周”这个确定的答案,而是陷入了美妙的迷思:是刚才庄周梦中变成了蝴蝶呢,还是此刻蝴蝶正梦见自己成了庄周?这种物我的消融,打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让灵魂与万物共舞。生与死,在他那里也不再是恐怖的对立,而是一场自然的“物化”。他的妻子死了,好友惠施去吊唁,却见他正“箕踞鼓盆而歌”。惠施责备他,他却讲了一番道理:生命之初,本无生命形体,乃至气息,乃在茫茫自然中,因变化而有了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了生命;如今又变而死去,这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她已安睡在天地这座巨室之中,我若还在旁边哇哇大哭,岂不是太不通达命运了吗?这种豁达,并非冷酷,而是源于对宇宙大化流行最深切的信任与融入。
与“齐物”相伴而生的,便是“逍遥游”。这是他所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如何才能逍遥?首先要“无待”,即不依赖任何外在条件。列子能“御风而行”,轻妙极了,可他还是“有所待”,要依赖风。真正的逍遥,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是顺应天地自然的法则,把握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在无始无终的宇宙里遨游,还有什么需要依赖的呢?要达到这境界,便需“心斋”——让心灵如祭祀前的斋戒那般清净空虚;需“坐忘”——忘掉仁义礼乐的束缚,乃至忘掉自己的形骸智巧,与大道融通为一。他笔下那“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并非在炫耀力量,而是在展示一种视野:只有当你的高度足够,你才能看清天地万物本来的面貌,那些在地面争逐不休的是非、荣辱,在九万里的高空望去,不过是野马般的游尘罢了。
![]()
他的作品,便是那部光怪陆离、意出尘外的《庄子》。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不像其他子书那般正襟危坐,条分缕析。它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也就是那些深远难测、夸大不羁、毫无边际的言辞——来构建他的哲学世界。他仿佛是一位最伟大的魔术师,从历史的故纸堆里请来黄帝、尧舜、孔子,让他们说出他想要的话;他又凭空创造出许多奇奇怪怪的角色:缺腿的王骀、丑骇天下的哀骀它、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智者,甚至与影子对话的罔两,与风对话的窍穴。这些寓言、重言、卮言,如同万花筒里的碎片,一经他手,便组合成变幻无穷、璀璨夺目的图案。你初读时,会觉得荒诞不经,但细细品味,那深邃的哲理便如清泉般,从故事的缝隙中汩汩流出,浸润你的心田。他的文字,既有汪洋恣肆的宏大气象,又有尖新俏皮的讽刺智慧。他写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是讽刺视野的局限;他写“儒以诗礼发冢”,两个儒生一边盗墓一边引用《诗经》里的句子来互相配合,其讽刺之辛辣,令人拍案叫绝。他是一位罕见的,将哲学与文学完美融为一体的天才。
庄子的成就,早已超越了一家一派的范畴。在哲学上,他与老子并称,将道家思想推向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为中国文化注入了自由、批判与超越的灵魂。在文学上,他开创的浪漫主义文风,滋养了后世无数文人,从阮籍、嵇康的放达,到李白的飘逸奇崛,再到苏轼的旷达超脱,血脉里都流淌着庄子的精神。而他的影响,更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你在山水间感到心旷神怡,那是庄子式的与自然合一;当你看淡得失,笑对荣辱,那是庄子式的豁达;当你于规矩方圆之外,寻求一丝创造的灵感,那是庄子式的自由精神在闪光。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在沉重现实中保持心灵轻逸的智慧,一种在功利世界里守护精神家园的力量。
夜色更深了,我们似乎该与这位梦蝶者告别了。他依旧在那棵树下,身影模糊,仿佛要化作月光的一部分。他留给我们的,不是一个可以遵循的教条,而是一个永远开放的、充满可能性的精神空间。他邀请我们,挣脱那些看似坚固的“我执”与“成心”,以一颗开放、虚空、灵动的心,去重新打量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像他那样彻底地“逍遥游”,但只要我们曾在某个瞬间,怀疑过世俗的准则,向往过天地的广阔,在一片落叶、一阵清风中感受到与万物相连的喜悦,那么,我们便已经在他的“无何有之乡”里,做过片刻的客了。而这片刻的做客,足以照亮我们在尘世中许多平凡而疲惫的日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