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朱辉《万川归》新书分享会在南京锦创书城举行,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汪政、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娟、江苏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韩松刚,与本书作者、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朱辉一起,以“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河流”为主题,和现场读者共同追溯时间的长河,打捞书中那些令人动容的片断。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委托出版方发来贺辞,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孙茜代表出版方分享了本书的出版情况及阅读感受。
![]()
![]()
毕飞宇主席因台风滞留外地,未能到场,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了对朱辉《万川归》出版的祝贺。他认为这部作品是朱辉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江苏文学的重要收获。朱辉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历经四年打磨,将个人生命体验、职业历程与文学追求熔铸其中,展现了成熟的创作境界。
![]()
汪政回顾了与朱辉多年的友谊,称《万川归》是朱辉的一次“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创作。他提到朱辉在写作中结合自身水利专业背景,将人文思考与科学理想进行融合,创造了丁恩川等典型的人物形象。汪政认为《万川归》产生了一种“溢出效应”,能让读者获得超出预期的启示,“这本书是一本文学书,也是一本科学书。在《万川归》中,我们获得的东西超过了作者对这本书的期许。朱辉带给读者的,比读者所期待的还要多,可以说这是一部伟大的书。”
![]()
张娟谈及阅读《万川归》的感受时表示,她特别关注小说中保安李弘毅的形象,认为其虽然不是书中最主要的主人公,但其纯净的灵魂与生活的选择,折射出朱辉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反思。而书中万风和、丁恩川和归霞三位主角的命运交织,既呈现如南京城市地图般的真实感,又通过“停顿”引发对人生选择的复盘。张娟强调,这部作品如同“当代城市版的《平凡的世界》”,“通过《万川归》,我们能真正地感受到应该如何去生活,如何面对自我和时代的关系。如果放在当下,我觉得《万川归》写的可能就是生活在南京的这些人的《平凡的世界》,也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的《平凡的世界》。”
![]()
韩松刚认为,《万川归》的书名深具哲学意味,暗示了命运与时间的永恒流动。他特别分析了三位主角的名字,指出其巧妙融合自然元素与文化典故,体现了作者朱辉的文学匠心。他重点剖析了小说中“爱”的三重呈现:从具体的爱情描写,到超越血缘的亲情接纳,最终抵达李弘毅所代表的博爱精神,这种层次感构建了小说独特而大胆的结构。韩松刚最后指出,《万川归》成功融合了儒、道、佛等文化精髓,这既是江苏作家的典型气质,也是朱辉个人思想与人格在作品中的投射。
![]()
朱辉回顾了创作《万川归》的历程,他提到书名的构思源于万风和、丁恩川、归霞三位主人公名字的融合,暗合人物命运的交织。他认为小说通过三个不同人生轨迹的角色,探讨了中年阶段的自我和解与人生复盘等问题。朱辉特别指出,文学应赋予读者向上的力量,“创作也是一种自我教育,‘文学应该是有益于世道人心的’,这话说得真好,《万川归》的写作让我更明确了这一点。作家要把心袒露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真诚,感到一丝向上的力量。”他结合书内、书外的故事,表达了对时代与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希望读者能够在他人的故事中照见自己。
![]()
孙茜代表出版方介绍了《万川归》的出版情况,这部作品面世4个月已收获15项以上重要奖项和榜单,受到了文学界广泛认可。孙茜还谈到了自己的阅读感悟:“人生应该稍微停一停,去看一看过去,才能知道现在和未来是什么样子。”她认为,《万川归》是朱辉编织而成的一张非常细密的网,他通过这张网勾连起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人生,从而鼓励读者在别人的故事中反思自身、走向未来。
通讯员 云琪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曦
(出版方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