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美联储决定下调利率25个基点,这一动作迅速引发市场广泛讨论——接下来是否还会继续放松货币政策?
![]()
2. 9月25日,美方政策层传出清晰信号:当前的利率水平已处于“恰到好处”的状态,短期内没有进一步降息的必要。
3. 这一表态立即引发关注:这样的立场究竟是在稳定经济预期,还是反而可能激化市场的不确定性?
4. 施密德今年担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轮值投票成员,在上一轮议息会议中,他支持降息,并将其定义为“一项审慎的风险管理举措”。
5. 如今他进一步说明,尽管近期通胀数据有所回落,但距离美联储设定的2%长期目标仍有差距,抗通胀的任务尚未完成。
![]()
6. 劳动力市场方面虽出现一定降温迹象,例如新增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小幅上升。
7. 但从整体来看,就业结构依然稳健,未出现剧烈波动或系统性失衡。
8. 因此,此次25个基点的降息幅度正合时宜,若再追加宽松措施,恐将带来新的风险。
![]()
9. 其实逻辑并不复杂:倘若此时继续降息,流动性将进一步释放。
10. 企业和消费者可能因此增加支出,需求端压力上升,通胀存在再度抬头的可能性;
11. 反之,若完全按兵不动,又担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陷入放缓甚至停滞。
12. 施密德的观点正是在向市场传递一个明确信息:不必过度解读短期操作,应聚焦于核心指标——尤其是通胀走势。
![]()
13. 若通胀出现反复,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将再度攀升,日常消费负担加重。
14. 此前数轮紧缩所取得的控通胀成果也将付诸东流。
15. 对此,施密德强调,当前货币政策所体现的“略微限制性”特征,正处于理想区间。
![]()
16. 面对公众关切——如今的政策到底是偏紧还是偏松?
17. 他明确回应:目前的政策立场仅对经济活动构成“轻微制约”,这种力度精准匹配现阶段调控需要。
![]()
18. 他指出,美国经济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家庭部门的消费意愿依旧坚挺。
19. 尽管企业投资活动略有起伏,但并未出现断崖式下滑。
20. 在此背景下,若政策转向过度宽松,比如连续降息,极易导致通胀反弹;
21. 而若延续强紧缩,则可能抑制增长潜力,拖累实体经济。
22. 所谓“略微限制”,就如同驾驶过程中轻踩刹车,既控制速度,又不至于熄火停驶。
![]()
23. 这种调控方式既能为经济提供支撑,防止大幅下行,又能持续向价格压力施加约束。
24. 恰好契合当下“稳增长、控通胀”的双重目标。
25. 经济运行如同一辆行驶中的汽车,速度过快易失控冲出轨道(表现为高通胀),速度太慢则面临熄火风险(即经济衰退)。
26. 美联储当前的操作,就像经验丰富的司机,通过细腻地调节油门与制动,确保车辆平稳前行。
![]()
27. 施密德还就近期舆论动向作出强硬回应。
28. 除了阐述利率决策和政策定位外,他特别强调:央行的独立性不容动摇。
29. 近期社会上出现一些争议性提议,如“削弱美联储职能”或“将央行置于总统直接管辖之下”。
30. 施密德直言这类主张站不住脚,一旦实施将严重损害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31. 他表示,美联储之所以能有效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关键在于其运作不受政治干预,且拥有覆盖全国的组织架构。
32. 不仅货币政策依赖独立性,金融监管同样如此。
33. 如果监管机构受制于政治力量,政策制定便可能偏向短期选举利益,而忽视金融系统的长期健康。
34. 举例来说,当银行体系遭遇动荡时,若因政治顾虑而延误应对,金融市场可能迅速恶化。
35. 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任也会随之崩塌。
36.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几十年间,美联储多次在危机中发挥“压舱石”作用。
37. 无论是2008年金融危机,还是疫情冲击下的市场震荡,其独立运作机制都成为维护金融秩序的关键保障。
38. 一旦失去这种独立性,美联储或将沦为政治博弈的工具。
39. 政策调整不再基于经济数据,而是迎合执政需求——想刺激就降息,想压制就加息。
40. 忽视客观规律的结果,极可能是通胀失控与市场混乱交织,最终拖累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41. 施密德此番言论切中要害:唯有保持中立地位,才能确保决策不受短期干扰,真正服务于宏观经济的长远利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