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护言医语”
点击加星★ 每天看医护那些事儿 ❤
这两天刷到条挺扎心的旧闻——河南辉县某医院护士午休时间用电脑玩纸牌,被家属拍下发网上,4年后又被翻出来热炒。
结果医院回应:涉事员工已开除。评论区瞬间炸锅,九成医护同行替她委屈:“休息时间犯错,至于吗?”
可事情真有这么简单?
![]()
被翻出的4年前旧账,戳中多少医护的隐忧?
先理清楚事件脉络:视频拍于上午11:40,医院上午上班时间是9:30-11:30,严格算来确属下班时间。但涉事护士用的是医院办公电脑,玩的是系统自带的纸牌游戏。家属拍了视频发网上,医院扛不住舆论压力,最终开除了人。
有意思的是,这事儿本身是4年前的,最近突然被翻出来,大概率是有些账号想蹭“医护负面”的流量。可即便如此,评论区依然吵成了两派——
有人骂医院“管太宽”:“都下班了,用会儿电脑怎么了?又没耽误干活!”
也有人叹气:“换我是医院,也怕啊。今天纵容你玩纸牌,明天就可能被人截到上班刷剧,到时候百口莫辩……”
最扎心的是医护同行的留言。
有护士说,之前医院收费系统崩了,叫休息的同事帮忙解决,人家刚从宿舍敷着面膜跑过来,结果被家属拍下发帖“工作时间敷面膜”;有医生吐槽,现在连下夜班都要盯着工作群,半夜两点收到“明早八点开会”的通知,回也不是,不回怕挨批;更有护士长坦言:“我们不是不近人情,但万一患者家属拿‘护士上班玩手机’说事儿,闹起来医院要赔钱,护士要背锅,谁担得起?”
医护的“休息”,从来不是“绝对自由”
其实大家都明白,争议的核心从来不是“午休能不能玩纸牌”,而是——医护的休息时间,到底有没有“免责边界”?
你想想看,护士站的监控24小时开着,治疗室的操作台永远亮着灯。就算你在休息,只要穿着白大褂坐在护士站,家属就可能觉得“你该随时待命”;你放下手机回个微信,可能被曲解成“上班摸鱼”;甚至你闭目养神打个盹儿,监控拍下来都可能被说成“工作不负责”。
更现实的是,现在医院的手机早已不是“私人玩具”。护士的手机要绑工作群,接收检查结果、患者咨询;医生的手机要装查文献的APP、开医嘱的系统;就连保洁阿姨都可能发消息问“医生办公室几点锁门”……(上周我同事值午休,刚扒拉两口饭,手机弹出17个工作群消息,吓得她赶紧扒完回“收到”)
所以,医院怕的不是“护士午休玩纸牌”,是“玩纸牌”背后的隐患——今天的小错,可能变成明天的把柄;个人的疏忽,可能让整个科室甚至医院背黑锅。
想避坑?这3条“生存指南”医护必须记牢
当然,这不是说医院就能随便开除人。
但作为医护人员,咱们也得学会保护自己。结合业内经验,总结了3条“避雷法则”:
第一,操作区绝对“手机绝缘”。
给患者打针、换药、写病历时,手机必须收起来。别信“就看一眼消息”的侥幸——真出了医疗差错,监控拍到你低头看手机,有理都说不清。
第二,私事尽量“躲起来办”。
点外卖、回家人消息,去更衣室、楼梯间;必须接电话,先跟患者说声“抱歉,我接个工作电话”——你多解释两句,纠纷就少一半。
第三,下班先“脱身份”。
下了班坐在护士站刷手机?赶紧把工牌摘了、白大褂换了。不然患者拍张照配文“护士下班不回家,在岗玩手机”,你百口莫辩。(亲测有效,我科小王就是这么避过一次投诉)
回到这件事,涉事护士被开除或许有医院管理的苦衷,但医护群体的委屈同样不该被忽视。他们不是机器,会累、会想摸鱼;但他们更清楚,穿上了白大褂,就得比普通人多一分克制。
说到底,我们讨论的不是“午休玩纸牌该不该开除”,而是——当我们在指责医护“摸鱼”时,能不能也给他们留一点“人”的空间?
毕竟,那些被监控盯着、被消息轰炸、被误解委屈的日子,他们已经扛了太久。
愿每一份职业的边界,都能多一分理解;愿每一次“被看见”,都不只是因为负面新闻。
(转发这篇文章的你,一定也是懂医护的那个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