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猜猜我是谁”?这种骗术放在今天,你会有一万种方法去验明真伪。但对于多年处在深山的游击队来说,想辨别真假可不容易,南方游击战争期间,一封来自“上面”的密件,险些让陈毅丢了性命。许世友将军性情刚烈,军中无人敢当面与其争辩。然而,有这样一位人物,因敢于与许将军争辩而赢得了他的格外宠爱。此人不仅率先将红旗插上孟良崮,还率先向济南城发起进攻,第一个渡过长江,第一个打进上海。
抗美援朝期间,他摇身一变成为空军指挥官,与美空军斗智斗勇,并创造了“米格走廊”的奇迹。这位传奇人物便是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的聂凤智,他的一生几乎都在战争中度过。
![]()
从“红小鬼”成长为出色指挥员的聂凤智,是湖北大悟人,1913年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幼年时,父亲病逝,他与没有劳动能力的叔父相依为命。生活的苦难使他早早步入社会,心中埋下了对旧社会的不满,对地主劣绅更是嫉恶如仇。随着农会的兴起,年幼的聂凤智便投身革命。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成功后,他手持红缨枪与农民军一同庆祝。1929年1月,王树声的红11军31师来到黄麻一带“扩红”,早已深受革命洗礼的聂凤智毅然加入红军。
报名参军时,他因年纪小、个头矮,被红军连长劝回,让他回家种地,过两年再参加红军。但聂凤智并未放弃,他每天粘着部队,主动担任向导,帮红军带路、侦查情报、放哨。他的革命热情让连长深感敬佩,最终破格让他加入红军,并称他为“铁胆小鬼”。
1930年4月,第31师改编为红1军1师,聂凤智所在的连队也被改编为1师1团3营7连,他担任勤务员。当时,师长是徐向前,团长是王树声,许世友则是1团的一个连长,与聂凤智并无直接的上下级关系。聂凤智吃着百家饭长大,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对革命理论和军事理论知之甚少。
但他天生机智聪明,作战时讲究谋略。例如,在一次“反围剿”中,聂凤智表现勇猛,仅凭一人之力便俘虏了国军一个班,被誉为“战斗英雄”。
![]()
1931年11月,聂凤智被编入红4方面军12师,在转战鄂豫皖地区时,他先后参加了多个战役,并接连取得胜利。然而,红4方面军的接连胜仗也让张国焘蒙蔽了双眼,不顾敌我力量悬殊,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作战失利。
1932年10月,红4方面军向北突围,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堵,部队多次渡河,两次翻越秦岭,后又翻越大巴山,占领了川北巴中、南江等地。此时的聂凤智是特务队队长,部队稳定后,他担任红9军81团营长、副团长。
1935年初,他参与了嘉陵江战役。嘉陵江江水湍急,两岸地势险要,敌人还在沿江西岸构筑了江防工事。第一次渡江时,由于准备不足,计划未能实现。吸取经验后,聂凤智发动当地百姓制造木船,组织渡江训练,并学习了登陆战、纵深发展战术。3月28日,聂凤智率271团在鸳溪口成功渡江,攻下了要地火烧寺,击败了敌人一个旅。随后,他又率部急行军至剑门关,与兄弟部队一同猛攻,歼灭了敌军三个团。
之后,聂凤智又率部追击残余敌军,很快控制了嘉陵江西岸两百公里的地盘。此役持续了二十四天,歼灭了上万敌军,牵制了川军,确保了中央主力部队顺利渡江。
![]()
1935年4月,赢得红军会师后的首场胜仗后,聂凤智从271团副团长晋升为团长。此时,张国焘野心昭然,违背中央北上命令,让红4方面军南下。
返回途中,为打破反动派的围攻,天芦山战役爆发,聂凤智的271团是进攻主力团。他率领士兵快速穿越夹金山,一举拿下宝兴,打退了敌军六个旅的反击。不久后,92师又被要求攻打名山,271团与兄弟部队奋力作战,让敌人损失惨重,成功完成战略任务。之后,张国焘率部朝着人烟稀少的甘肃青海一带进发,但物资不足,兵源无法补充,再加上国军的围堵,红4方面军陷入困境。
1936年7月,红4方面军与红2、6军团会师,因朱德、贺龙等领导坚决与张国焘斗争,红军得以北上。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次过草地,已调到279团的聂凤智下令将干部的马让给重病伤员。为了让其他干部听令,他第一个将战马让出,运送干粮和伤员。一旦看到战士饿得无法前行,他就拿出食物让战士恢复体力,并鼓励道:“红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10月,红军三个方面军胜利会师,蒋介石听闻后十分慌张,调动重兵想要将红军包围起来。随后红军主力东进,胡宗南派部紧跟不舍。
11月19日,红军第31军、4军在古城堡、张天堡一带驻守,阻击这支敌军。面对复杂的战况,聂凤智灵机一动,率先对敌反攻,让敌人损失惨重。等敌人还没反应过来,聂凤智又率部转移到山城堡一带。
![]()
胡宗南部见红279团转移后,率部朝山城堡追赶。我军得知后,派红15军、红31军为右翼,红1军团为左翼,红4军和红2方面军在中间,兵分三路将兵力隐蔽在山城堡附近。红31军和红4军已经五个月没有休整,且弹药缺乏,但战士们依旧勇猛,摩拳擦掌准备与敌人死战。
11月21日,敌78师率先来到埋伏点,我军随即吹响冲锋号,聂凤智也率部与敌人血战,很快打得敌人军心溃散,歼灭了一个旅和两个团。革命时期,聂凤智常常因自己没有文化而苦恼,对革命道理知之甚少,希望等部队稳定后去学习知识。
抗日战争打响后,当时聂凤智是刘伯承手下的团长,他向组织申请去延安“抗大”进修,学习军政理论,生怕没文化不好管理部队,被人说三道四。然而,他申请了两次,组织上都没有回复。性格急躁的聂凤智郁闷不已,既然不批准,那就自己给自己批准。就这样,他偷偷离开部队,朝延安赶去。
刘帅听闻后,吓出一身冷汗,连忙派人将他抓了回来。当得知原因后,刘帅又气又笑:“你都是团级干部了,怎么还由着性子?”不过话音刚落,刘帅又说:“学习是好事,想要读书也是好事,为何不好好和组织反映呢?进抗大是好事,我支持!”随后刘帅从屋子里拿出八块大洋,对他说:“这笔钱交给你,你拿去当盘缠,解决吃住问题。再去司令部写一封介绍信,和几个同志一起上路,到了抗大一定要认真学习。”
聂凤智感动不已,到了延安后他发奋学习,每天都要记下教员讲课的内容。不过年龄大了记性不行,为了加深记忆,聂凤智每天嘴里都要默念,就连晚上也不睡觉,对周围发生的一切视而不见。
![]()
到了后面,教员在课堂上讲课,他在下面默念,看上去像得了精神病一样。罗瑞卿得知后,立马将他叫过去,让他一个月不能背书、听课,只能打球、爬山等,就这样才治好了他的“病”。
1937年10月,聂凤智从抗大毕业,在抗大第2大队担任支队长一职,随后率抗大三团前往山东。因一路上物资缺乏,他们经常挨饿受冻,直到1941年春才来到山东。不久后,聂凤智担任胶东支校校长。
1942年11月,冈村宁次从北平抵达烟台,在胶东地带发起了冬季拉网大扫荡,并在牙山根据地形成了东西七十公里、南北九十公里的包围圈。面对敌人的铁桶战术,胶东军区司令许世友下令要保存有生兵力。聂凤智领悟了许司令的讲话,随即组织地方机关和民众转移。
开会次日早上,大家正准备吃饭,然而侦察兵却汇报称在十公里外发现日军。聂凤智听闻后,立马下令:“所有人都不准吃饭,立马撤离,盛饭的带着走,还在锅里的扛着锅,半刻钟也不能耽误。”不少士兵议论道:“敌人在十公里外,难不成几分钟就能来到这里吗?吃个饭也才几分钟,慌张什么,吃完再走有力气啊!”聂凤智坚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