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受关注,商业化进程待突破】日前,在2025“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上,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总经理表示,2021年锂电池涨价使业内对钠电制造预期过热,近两年又过于悲观,如今产业逻辑已回归价值创造。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占主导,但市场对钠离子电池等技术的探索未停。今年上半年,全球钠离子电池出货量达3.7GWh,同比增259%。 钠离子电池靠钠离子移动工作,相比锂离子电池,有资源丰富、成本低等优势,但能量密度低、循环寿命短。 据介绍,钠离子电池在中国发展约15年,目前处于关键时期,2026年将是真正商业化应用时点。其希望今年完成特定市场商业化验证,明年调试。 2021年前后,锂电价格暴涨,业内对钠电寄予厚望,宁德时代曾发布第一代钠电产品。但近两年锂价下降,钠电成本下降不及预期,商业化遇瓶颈。 目前钠电成本约0.5元/Wh,锂电池约0.3 - 0.4元/Wh。预计未来两三年,钠电成本可降一半。 对于应用领域,指出钠电应扬长避短,瞄准混合动力汽车等场景。业内认为储能是大市场,但有人认为应待技术和规模达标后切入,这两年主打商用车。 聚阴离子钠电池受关注,称其正极材料适合宽温域与高倍率场景,但需系统部件协同优化。 近日,中科海钠中标20MWh聚阴离子型钠电储能项目,标志其技术在规模化储能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龙头企业继续加码钠电布局。数日前,宁德时代称钠电低温等性能有优势,明年将批量供货。今年4月,其曾发布大规模量产钠电产品。 上半年中国钠电出货量前十企业包括维科技术、比亚迪等。 工信部表示将统筹钠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加强规划、优化创新生态、完善标准体系、推动市场拓展等。 中国钠电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已发布2项国标,11项国标及行标在制定,4项国际标准在起草。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
本文来自和讯财经,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和讯财经”APP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