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卖国”条约里,为何说《马关条约》是最致命的一刀?
就在几个月前,相关的展览在英国上演,展示着《南京条约》。而这些西方媒体称之为“外交遗产回顾”的展览,在中国人眼中,却是旧伤疤被再次撕开。
![]()
这份文件无外乎其他,2亿两白银的屈辱,失去辽东、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割让,是中国被迫不战而降的烙印。
更具挑衅性的是,日本方面在展览中竟将《马关条约》与本国近代工业化成就并列展示,暗示“战争推动进步”的错误史观。而对战争背景轻描淡写为“日清间军事冲突”,却对《清国沿海要冲图》大肆渲染。
![]()
要知道当年为支付这笔天价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向英、法、德、俄等国借高利贷。仅仅利息就多付出了近1亿两白银。可以说“为了还一笔债,又背上了更多的债”,这种恶性循环让中国经济彻底被掏空。
而日本呢?他们将这些赔款的62%用于军事扩张,大力发展“八八舰队”,15%用于教育基金,东京大学等高校因此迅猛发展。所以外界形容中国的鲜血,输进了日本的血管,实在是并非为过。
更何况这《马关条约》拿走的不仅是钱,还有土地。
![]()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被永久割让,不是租借!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俄国、德国、法国联合逼迫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然后俄国转身就以“还辽有功”为借口,强行租借了旅顺大连。法国租了广州湾;英国也趁机扩大了香港的地界。瓜分中国的狂潮就此开始。
要知道在甲午战争前,在西方列强眼中,大清帝国的实力和影响力仍远超日本。《马关条约》的签订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
讽刺的是,日本还对此感到奇耻大辱,十年后与俄国在中国东北土地上爆发了日俄战争。“两个外国为了争夺中国的土地,在中国打仗”?
此外《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内陆开设工厂,沙市、重庆、苏州、杭州都向它们开放。根据最惠国待遇,所有列强都享受了这一权利。
而外国工厂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在当地生产洋布、洋纱、洋铁等商品。中国的民族企业如何生存?答案是无法生存。
![]()
日本的船只可以自由进入中国内河,沿长江一直开到中国腹地。商船能进,军舰也能进。“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却成了条约签订后的残酷现实。
梁启超后来写道:“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始。”这次失败不只是物质上的损失,它把整个国家的自信心都打没了。
而这也是最关键的,甲午战争过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重塑了东亚政治格局!
![]()
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都与129年前的那张纸有关系。历史的阴影,一直延伸到现在,毕竟割让领土、榨取巨额赔款、进行经济殖民。这三种手段同时使用,让中国几乎失去了翻身的机会。
所以如今中国在国际社会步步稳扎稳打,谈何容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