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9月25日,品茗科技从筹划控制权变更而停牌,到宣布终止易主计划并转为引入具备“国家队”背景的战略投资者,一笔总额达4.95亿元、涉及15.9206%股份的转让交易,使通智清研迅速跃升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其持股比例仅比实际控制人少4.1367个百分点。
![]()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家依托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支持的“AI国家队”成员,在投资过程中展现出一系列非典型特征:不仅明确承诺三年内不寻求上市公司控制权,还设定了极为宽松的业绩考核条件,甚至未在公告中透露任何关于未来业务协同的具体方向。
为何一个已逼近控股线的投资方会选择主动退守?这场表面看似违背常规资本逻辑的操作,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布局考量?
![]()
时间回拨至9月18日,品茗科技因拟进行控制权调整而启动停牌程序。作为一家深耕建筑信息化领域的科技企业,此举立即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仅仅六天后,即9月24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原定控制权变更事项告终,原因在于实控人莫绪军与潜在收购方未能就关键条款达成一致。
同日,另一则重磅消息浮出水面:莫绪军联合其余四位股东,与通智清研(北京)科技产业发展合伙企业签署协议,将以每股39.504元的价格出让合计15.9206%的股权,交易总金额约为4.958亿元。
该转让价格相较停牌前收盘价折让约两成,显示出受让方较强的议价能力;交易完成后,通智清研将跻身公司前两大股东之列,与无一致行动安排的实际控制人间距极小,距离实现相对控股仅一步之遥。
![]()
9月25日复牌当日,资本市场反应积极——受“国家队”战略入股利好刺激,品茗科技股价开盘即封涨停板,显示出投资者对此次股权变动的高度认可。但细究交易细节,其中多处异常仍值得深入推敲。
作为建筑数字化赛道的重要参与者,品茗科技近年来的发展轨迹本身就充满矛盾张力。尽管身处受房地产下行周期拖累的行业环境,公司此前连续三年面临营收增长停滞的困境,但其内在盈利结构却具备显著优势。
得益于软件产品高毛利率特性以及精细化运营带来的成本压缩成效,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成功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飙升270%,走出了一条逆市上扬的增长曲线。
![]()
这一亮眼业绩不仅支撑了股价持续回升,也打破了“企业寻求易主通常源于经营低迷”的传统认知模式,使得本次资本运作更显特殊。
更为关键的是,公司未来的成长动能已有清晰锚点:2024年8月,品茗科技在投资者交流平台上确认,已实质性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雅砻江水电站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该项目被誉为“世纪级基建工程”,合作本身即是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的有力背书,也为公司拓展大型基础设施智能化解决方案打开了全新空间;同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管理层亦明确提出正积极评估产业并购机会,意在通过外延式扩张完善整体业务生态。
![]()
如此一家正处于业绩反转通道、拥有明确增长引擎且具备战略延展性的企业,最初启动控制权变更已属意外,如今突然转向引入战投,令通智清研的介入方式更显不同寻常。
通智清研的独特之处,首先源自其深厚的“国家队”基因。它隶属于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体系,后者长期聚焦前沿AI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具有鲜明的国家级科研导向。
按常理,此类具备强大技术资源和政策联动能力的战略投资者,一旦取得接近实控地位的股权比例,往往会推动深度资源整合,强化业务协同效应,并设置严格的财务对赌机制以保障投资安全。
![]()
但此次操作却完全背离上述范式:一方面,双方在公开文件中未披露通智清研的具体业务构成,也未说明后续可能开展的技术对接或项目合作路径,整个投资行为仿佛停留在纯财务层面。
另一方面,其设定的业绩承诺标准极其宽松——仅要求品茗科技在2025至2027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正,既未采用更能体现持续盈利能力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数据指标,也未提出具体的利润增长率目标。
对于已在2024年上半年完成净利大幅跃升的企业而言,这一门槛几乎形同虚设,难以构成实质性约束。
![]()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通智清研特别承诺未来三年内不会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考虑到其所持股份与实控人之间差距不足五个百分点,这种主动放弃控股权意图的姿态,在国内资本市场极为罕见。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近年来多通过旗下平台通智北京推进对外合作。尽管这家成立于2024年3月的企业尚未有公开融资记录,但已快速构建起覆盖多个垂直领域的合作网络。
2024年内,其先后与智能交通领军企业千方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同时携手杭州宇树科技共建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联合实验室,推动AI与物理实体系统的深度融合。
![]()
相关成果已在2025年8月举行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中崭露头角——由双方联合组建的BIGAI-Unitree代表队,在单机舞蹈表演赛中夺得冠军,展示了强大的技术整合能力。
此外,通研院近期与清华系孵化平台“启迪之星”达成合作,共同发起设立北京通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明确聚焦三大核心方向:AI底层技术研发、行业场景落地转化及科技企业股权投资。
结合这一战略布局来看,通智清研此次入股品茗科技,或许并非一次孤立的财务动作,而是通研院系统化布局“AI+建筑信息化”赛道的关键落子。
虽然建筑信息化行业短期承压于地产周期波动,但随着国家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以及各类超级基建项目持续推进,建筑领域对智能化升级的需求正在加速释放。
品茗科技多年来积累的BIM平台能力、施工管理系统经验以及在大型工程项目中的服务案例,恰好为通研院的AI算法和模型提供了理想的验证与应用场景。
当前采取“低门槛承诺+不争控制权”的策略,可能是为了减少初期融合阻力,先以股权纽带建立互信基础,待技术适配与商业模式跑通后再逐步深化协同关系。
对品茗科技而言,此次引入“国家队”级战投,不仅意味着获得稳定资金注入,更重要的是有望接入国家级AI研发资源,从而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与核心技术壁垒。
这场看似不合常理的交易,实则蕴含双方基于长期愿景的战略默契。未来是否会有实质性业务整合落地,将成为检验这笔投资真正价值的核心观察窗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