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月28日,北京大满贯赛事现场,聚光灯下闪耀着竞技的光芒,观众席上欢呼声此起彼伏。
2
孙颖莎以3:1的比分干脆利落地击败了老对手平野美宇,为她在本次大赛的征程赢得了一个强势开局。
![]()
3
对于世界顶尖选手而言,一场小组赛的胜利或许只是常规操作,但对孙颖莎来说,这场对决却承载着更多意义,打得格外沉稳而坚定。
4
这份踏实不仅源于她日益精进的技术实力,更因为看台上的那几个熟悉身影——他们无声的陪伴,成了她最坚实的后盾。
![]()
5
除了在场边始终专注指导她的邱贻可教练,还有赛前默默帮她整理背包、安放座位的队医德华,还有一个特别的身影悄然现身,令无数关注孙颖莎成长历程的球迷心头一热。
![]()
6
他坐在观众席中,身穿一件朴素的运动外套,每当孙颖莎打出精彩回合,他总是第一个热烈鼓掌,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自豪与欣慰。
7
这个人正是杨广弟,孙颖莎在河北队时期的启蒙教练,也是她乒乓生涯最初的引路人。
![]()
8
乒坛名宿
9
许多人或许不了解,这位安静守候在赛场角落的教练,曾是开启世界第一女单之路的关键人物。
10
杨广弟年轻时也曾身披国家队战袍,虽然当时队内竞争激烈,主力位置难以撼动,但他凭借出色的模仿能力,成为主力队员备战过程中的重要陪练力量。
![]()
11
他尤为擅长复刻瑞典传奇球星瓦尔德内尔的技术风格,精准还原其发球节奏与线路变化,为主力队员制定针对性战术提供了宝贵支持。
12
1988年,年仅25岁的杨广弟选择退役,随后的人生轨迹如同许多那个年代的运动员一样辗转海外。
13
他曾远赴欧洲俱乐部打球谋生,也曾在泰国担任国家队技术顾问,多年的异国执教经历让他积累了开阔的视野和独特的训练理念。
![]()
14
这些跨文化的历练使他的执教思维更具包容性与前瞻性,与国内传统模式形成了鲜明互补。
15
1997年,杨广弟回到家乡河北,正式加入省队教练组。
16
起初他负责男子乒乓球队,一干就是整整十二年。直到2009年,河北女队因主力队员相继退役,陷入人才断层的困境。
![]()
17
面对这支青黄不接、成绩低迷的队伍,许多教练望而却步,杨广弟却主动请缨接手女队。
18
他认为,与其等待奇迹出现,不如亲手去播种希望,从基层挖掘潜力新星,重建河北女乒的未来。
![]()
19
正是这一决定,开启了他与孙颖莎之间长达十余年的深厚师徒情缘。
![]()
20
和孙颖莎的师徒情
21
为了选拔后备苗子,杨广弟组织了一场面向全省的青少年测试赛,百余位九到十二岁的孩子齐聚训练馆。
![]()
22
就在众多选手中,一个还未满十岁的小女孩引起了他的注意。
23
她个头不高,握拍姿势却异常标准,击球时发出清脆响亮的“啪啪”声,眼神里透着一股不肯服输的倔强。
24
这个孩子就是孙颖莎。
![]()
25
真正打动杨广弟的,不只是她的天赋,更是那份朴实无华的态度。
26
一次训练结束后,球撒了一地,别的孩子早已离开,唯有她默默钻进球台底下,把每一个角落都仔细清理干净才肯起身。
27
无论训练多么艰苦,她从不曾喊累叫苦,总是咬牙坚持到最后。
![]()
28
杨广弟当时便认定:这样的孩子,既有灵气又有韧性,值得倾注全部心血去培养。
29
他毫不犹豫地将孙颖莎收归门下,从此开启了严苛而温情并存的训练日常。
![]()
30
训练场上,他对细节要求近乎苛刻,常在地上划出标记点,严格规范她的移动路线,反复锤炼步法协调性。
31
有时一练就是数小时,直到孙颖莎双腿酸软几乎站不住。
32
可只要看到她疲惫不堪的样子,他又会立刻蹲下身子,轻轻为她按摩小腿肌肉,语气中满是心疼。
![]()
33
他敏锐察觉到孙颖莎心理素质尚显薄弱,在关键分上容易紧张失常。
34
于是设计了一套特殊的心理抗压训练:在队内对抗赛中,故意安排其他队员为她的对手加油助威,人为制造压力环境,锻炼她在逆境中的应对能力。
![]()
35
冲击国乒
36
通往国家一队的道路,孙颖莎走了整整三年,每一步都布满荆棘,而杨广弟始终是她背后最坚定的支持者。
![]()
37
2013年全国少年锦标赛,冠军即可直接入选国家队,孙颖莎一路杀入决赛,却遗憾败给王曼昱,错失资格。
38
次年再度出征,又因状态波动早早出局,连续两次失利让她陷入迷茫与自我否定。
![]()
39
面对情绪低落的弟子,杨广弟没有一句责备,反而主动承担起失败的责任。
40
他陪着孙颖莎一遍遍回看比赛录像,逐帧分析技战术失误,帮助她重建信心。
41
训练结束之后,他会带她去吃一顿热腾腾的小吃,用最质朴的方式传递鼓励与温暖。
![]()
42
2015年,迎来了最后一次冲击机会。
43
那段日子,杨广弟为她制定了堪称“地狱级”的集训方案。
![]()
44
他突然增加长跑体能训练,重点强化她相对薄弱的相持能力和正手衔接速度。
45
每一个技术环节都被拆解打磨,力求做到极致。
![]()
46
决赛当天,孙颖莎开局不利,迅速落后两局。
47
场边的杨广弟始终保持冷静,没有大声呼喊,只是用一个沉稳的手势示意她:“别急,稳住节奏。”
48
最终,孙颖莎顶住压力连扳四局,逆转夺冠,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国家队入场券。
![]()
49
当她高举奖杯泪流满面时,站在台下的杨广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欣慰的泪光。
50
永远的恩师
51
进入国家队后,师徒二人虽不再朝夕相处,但杨广弟的关注从未间断。
52
2018年亚运会前夕,孙颖莎正处于没有主管教练的空窗期,训练缺乏系统指导,状态起伏不定。
53
得知情况后,已年过半百的杨广弟二话不说,自费购买机票飞往印尼,每天陪着她在训练馆加练,亲自喂球纠错。
54
那段时间,他像当年在河北队一样,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她身边。
55
后来,孙颖莎又经历了长达八个月无人接管的“放养”阶段,外界质疑声渐起。
56
年近六旬的杨广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57
他专门录制了大量孙颖莎的比赛与训练视频,逐帧剪辑标注问题点,带着资料奔赴海南训练基地。
58
他在场馆外等了整整几天,只为见上时任教练邱贻可一面。
59
见面后,他拿出视频资料,一帧一帧讲解孙颖莎的技术短板,提出改进建议,甚至细致到哪种旋转球应该如何喂送。
60
经过半个月的沟通与推动,最终促成了邱贻可正式接手孙颖莎,成为她的主管教练,彻底结束了她的漂泊期。
61
如今每逢重大赛事,人们总能在观众席看到杨广弟的身影。
62
他手里捧着保温杯,目光紧紧追随着球台上那个熟悉的身影,神情专注如初。
63
这份跨越年龄与身份的情感,也在他们的日常互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64
他们彼此称呼的方式令人莞尔:孙颖莎常亲昵地唤杨广弟为“小杨”,而杨广弟则笑着称她为“老孙”。
65
这种打破辈分界限的称呼,正是十几年风雨同行所沉淀出的独特默契与亲情。
66
这一次北京大满贯,杨广弟再次出现在观众席。
67
他静静看着场上那个被他唤作“老孙”的女孩奋力拼搏。
68
一位“小杨”专程来看“老孙”打球,一位“老太阳”来为“小太阳”护航前行。
69
最好的师徒关系,莫过于此——无需多言,彼此照亮。
70
信息来源:杨广弟抖音百科央视网:“老孙”有颗“定心丸” 恩师成孙颖莎最坚强后盾长城网:冠军之路·河北奥运夺金运动员成长探密|孙颖莎:最奶气的脸,最霸气的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