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化航母这座漂浮的钢铁堡垒中,一群特殊的“船员”正以其独特方式支撑着战斗力的核心。它们并非掌握尖端技术的工程师,也非训练有素的飞行员,而是毛茸茸的舰猫——这些看似与军事格格不入的小生命,实则是维系数千船员心理健康的隐形防线。
在远洋上漂着,时间长了,那份孤单感真不是谁都能顶住的,美国海军的数据显示,航母上六成的人,心里头都难受过,好几个月不见太阳,发动机底下那噪音,七十多分贝,耳朵里一直响,作息全乱了,白天黑夜也分不清,感觉精神头一点点被磨掉,这时候有只猫溜达过来,你随手那么一摸,手底下那团毛茸茸的,多巴胺就上来了,压力激素能降四成,猫的呼噜声在二十到一百四十赫兹,你靠它近一点,身体组织修复的功能就好像被激活了,谁摸过谁知道,特别是那些总在辐射边上工作的人,猫比什么都灵。
猫上船也不是什么新花样,大航海时代就是船上的标配,英国舰队有规定,一条船上得有三只猫,专治老鼠,现在的航母不一样了,到处都是超声波驱鼠器,猫留了下来,就成了另外一回事,英国那艘“伊丽莎白女王”号,舰猫“拉里”在2019年还参加了庆功会,法国的“戴高乐”号,猫叫“梅兰”,2023年船上遇到紧急情况,大家心里都发慌,就它不着急,后来还给它升了个“荣誉下士”,这么一看,猫的身份变了,从一个工具变成了精神符号,那条情感的纽带更结实了。
东方西方,哪家的船上都喜欢猫,日本“出云”号那只叫“小玉”的猫,天天在餐厅里晃悠,挨个蹭蹭腿,船员们心里就觉得踏实多了,俄罗斯的核潜艇里也养猫,还弄了个猫脸识别系统,拍个视频传出去,家里人就知道猫在船上过得挺好,其实大家都差不多,不管哪个国家,在那种极端环境里待久了,有个活物在身边最重要,美国海军干脆给舰猫开了社交账号,猫都成了“网红”,一张猫戴着头盔待在钢铁船舱里的照片发出来,那股子军舰的冰冷感,好像都融化了不少。
猫的存在不只是陪着人玩,航母这种地方,到处是机器,人情味很少,一只猫随便走两步,整个气氛就软下来了,船员半夜去修核反应堆,猫就在旁边蹲着,伸手撸两下,心里那股劲儿好像又回来了,它就在那提醒你,人终究不是机器,心态稳住了,出事的概率就能低十几个百分点,猫的这个作用,直接就能算进整个团队的战斗力里去,这笔账很划算。
人工智能、生物传感这些东西现在也上舰了,有人就想着把猫的用途再开发一下,试着把猫的应激反应跟设备预警系统连起来,猫一觉得不对劲,警报就响,它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哨兵,科技再怎么发展,猫最核心的价值一直没变,在一堆冷冰冰的设备里头,有个活生生的东西在,人心里那点温度,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参考资料:《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