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的一个寒冷冬夜,巴黎的一家医院里,医生们正忙碌着救治一名患病的男孩。这个9岁的孩子名叫约瑟夫·梅斯特,他被一只疯狗咬伤,伤口处不断流出鲜血,恐惧和绝望笼罩着整个房间。那时,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疾病,几乎没有任何办法治愈。梅斯特的家人眼睁睁地看着他渐渐失去生命的光彩···
![]()
在这个时代里人们知道狂犬病的致命性,但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们甚至不知道它是由一种看不见的病毒引起的。随着科学进步的脚步,狂犬病的阴影也开始逐渐消散。巴斯德的故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今天,狂犬病疫苗的普及已经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每年9月28日“世界狂犬病日”的设立,也提醒着我们曾经走过的艰难历程。
狂犬病的来源与传播:19世纪的迷雾
19世纪的欧洲,大多数人认为狂犬病是由某种“毒素”或“邪气”引起的,甚至民间流传着“狗日发狂”的说法,认为每年盛夏的“狗日”会使狗无缘无故发疯。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19世纪,即使一些科学家开始怀疑高温和狂犬病的关系,社会上依旧充斥着迷信和无知。
![]()
当时的治疗方法充满荒诞,比如在法国和比利时,流行用烧红的“圣于伯钥匙”烫灼伤口,寄希望于这种神秘的方式驱除“疯狗病”。此外,狂犬病患者表现出怕水症状,很多医生误以为病源来自对水的恐惧,而没有意识到这是因为患者的咽喉痉挛导致无法吞咽。更为危险的误区是,许多医生认为只有疯狗的咬伤才会传播狂犬病,而忽视了狂犬病其实是通过狗的唾液传播的。
这些想法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可能加重伤情。直到19世纪末,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揭开了狂犬病的真相,确认其是由病毒引起的,并通过唾液传播。这一发现为狂犬病的有效预防奠定了基础。
细菌学兴起与“唾液传播”理论的确立
早在1804年,德国的科学家津克就通过实验发现了疯狗的唾液能够通过伤口传染给健康动物,证明了狂犬病通过唾液传播这一最初的猜想。但19世纪的科学界尚未完全理解病毒的概念,狂犬病的传播途径仍然是一个谜。
![]()
直到巴斯德用骆驼毛刷取了一个狂犬病去世患儿的口腔唾液,接种给两只兔子,不到两天,这两只兔子便发病死亡。这一发现改变了当时人们对狂犬病传播途径的理解,也让科学家们更加坚定地相信,这种病毒并非来自某种“邪气”或“毒素”,而是一种可以传染的生物因子。
![]()
知道病毒的传播途径后,巴斯德开始着手寻找预防方法。虽然病毒在显微镜下无法直接看到,但巴斯德通过反复试验,最终成功开发出了减毒疫苗。这种疫苗能够利用毒性减弱的狂犬病毒诱发免疫反应,为人体提供对抗病毒的能力。
1885年,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9岁的约瑟夫·梅斯特被一只疯狗咬伤,伤口遍布全身。巴斯德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疫苗注射给梅斯特——这是他首次在人体实验中使用这款疫苗。经过13天的连续接种,梅斯特不仅幸免于难,还成功恢复。这一历史性突破引发了全球轰动,巴斯德的疫苗迅速进入临床应用,狂犬病疫苗开始广泛用于全球的防控工作。
![]()
被咬了怎么办?狂犬病疫苗接种全指南
今天,狂犬病疫苗的接种不仅变得更加高效、安全,而且接种方式也更加便捷。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接种疫苗,接种几针,何时接种呢?
1. 判断暴露等级
根据最新的国内外指南,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种等级:I级、II级、III级。只有在II级和III级暴露的情况下,才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
2. 哪些动物咬伤后需要接种疫苗?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是通过动物的唾液,尤其是高危动物。因此,如果被这些高危动物咬伤或抓伤,必须接种狂犬病疫苗。
高危动物:如狗、猫、蝙蝠、狐狸、豺、猴子、浣熊等。这些动物的唾液中含有狂犬病病毒,咬伤后必须及时接种疫苗。
低危动物:如猪、马、牛、羊、骆驼等,这些动物的传播风险较低,咬伤后可以不接种疫苗。
无传播风险的动物:禽类、爬行动物、啮齿类等动物的咬伤,一般不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3. 4针法与5针法的区别
根据暴露等级的不同,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方案有所不同。最常见的接种方案包括5针法和4针法。
5针法:适用于首次暴露(受伤)且达到II级或III级暴露的情况。接种程序为:
第0天(受伤当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各打1针,共5针。这是最常见的接种方式,适用于大多数暴露(受伤)后的情况。
4针法:“2-1-1法”,适用于首次暴露(受伤),并达到II级或III级暴露的情况。接种程序为:
第0天(受伤当天)打2针,第7天和第21天各打1针,共4针。这个方案适用于部分狂犬病疫苗,能够更快产生抗体,效果和5针法相同,但需要注意并非所有狂犬病疫苗都支持这种方式。
![]()
(按程序规范完成5针或4针,都属于完成了“全程接种”)
3针法:适用于没有受伤但因高风险暴露需要预防的人群。接种程序为:
第0天、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针,共3针。
2针法:适用于已经完成全程接种且3个月后再次暴露(受伤)的情况。接种程序为:
第0天(受伤当天)和第3天各接种1针,共2针。
1针法:适用于已经完成全程接种,且超过一年后再次暴露(受伤)的人群。接种程序为:
每隔3至5年加强1针。
4. 免疫球蛋白的使用
免疫球蛋白在某些情况下是必需的,特别是在III级暴露时。免疫球蛋白可以帮助增强免疫反应,立即提供对病毒的抵抗力。在一些特殊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中,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尤为重要。对于II级暴露的情况,通常不需要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疫苗的接种不仅拯救了无数生命,而且通过更加简便的接种方案,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无论是高危动物咬伤后的疫苗接种,还是高风险人群的预防性接种,狂犬病疫苗都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免疫屏障。通过科学的疫苗接种,我们能够有效防止狂犬病的发生,并确保暴露后能够及时获得保护。随着全球疫苗接种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狂犬病将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消除。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文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文中涉及药物、技术、产品等只做表达所需,不具任何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式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检查及治疗。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