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开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专场发布活动举行。活动中,全面介绍了高新区在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产城融合等方面的推进情况。
![]()
开州高新区正高质量发展书写产城融合新篇章。开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由金向新的策源地、产城融合的主战场,开州高新区自2022年8月获批成立以来,短短两年多时间便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入驻企业突破300家,规上企业达116家,培育1家上市企业、3家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布局70个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先后斩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试点等多项“金字招牌”,综合实力在山区库区实现跨越式提升。开州高新区也正朝着全市重点打造的13个千亿级园区目标加速奔跑。
![]()
开州高新区。开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集群起势
新兴赛道与特色产业双轮驱动
开州区副区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田贵虎介绍,当前开州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在新材料领域,玄武岩纤维项目加速推进,未来有望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中药材产业则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打造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体系。数据显示,目前高新区科技型企业达286家、高新技术企业93家,新材料、商业航天、潮玩等新兴赛道“开州力量”持续崛起,中药材、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开州形象”愈发鲜明。
“我们不仅要建生产基地,更要打造西部地区潮玩创新高地。”高新区招商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林冬介绍,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开州在服装、电子等行业培养出的庞大且成熟的产业工人队伍与潮玩品质保障高度契合。开州将利用后发优势,引入3D打印、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推动“潮玩+文旅”融合,让汉绣、三峡风情等本土文化元素融入潮玩设计。
“飞地经济”的突破,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以来,开州高新区与两江新区大地国际产业园深化合作,整合开州土地、产能优势与两江新区研发、人才资源,构建起“研发孵化在主城、转化生产在开州”的跨区域协同模式。
![]()
开州高新区智能家居产业园。开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产城融合破局
从“工业园区”到“产业新城”的蝶变
为破解传统工业园区“白天热闹、晚上空城”的困境,开州高新区坚持“产业聚人、城市留人”理念,从规划、功能、生态三个维度推进产城融合。
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周昌介绍,在空间规划上,高新区摒弃“重生产、轻生活”的旧思路,按照“功能混合、组团发展”原则,在专业园区周边,同步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学校、社区医院、商业综合体等配套设施。目前,园区已建成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配套公寓超10万平方米,“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逐步成型。
城市功能的完善,让园区更具吸引力。近年来,高新区加快推进水务、能源、智慧园区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消防等公共服务设施加速覆盖。随着“高铁时代”日益临近,加之年吞吐量200万吨的港口加持,园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服务赋能提质
金融活水与营商环境双向发力
发布活动上,开州高新区与农行、农发行、重庆银行签署合作协议,获得总额120亿元的授信支持,重点投向潮玩、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
这只是高新区强化金融保障的一个缩影。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园区创新推出“整园授信”模式,建立5亿元重庆浦里民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正在搭建10亿元重庆开州三峡后扶产业引导基金和10亿元合成生物基金,通过“直投+跟投”方式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截至目前,园区企业贷款余额达18.6亿元,企业加权平均融资利率降至3.82%,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让企业发展更省心。高新区自主研发“开新办”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企业诉求“一键直达、限时办结”,累计办结各类诉求562项,综合办结率98.7%。
当前,开高新区正锚定“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目标,加快推进发展规划、产业能级、产城融合、营商服务、开放协同、人才队伍“六大提档升级”。“我们将唯实争先、干字当头,努力把高新区建成山区库区具有影响力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建设贡献更大的高新力量。”田贵虎表示。(蒋海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