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解读:小行星撞击致死的终生概率

分享至


一颗直径大于140米的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与其他可预防事件发生在个人身上的概率对比。来源:arXiv (2025)。DOI: 10.48550/arxiv.2508.02418

众所周知,大约在6500万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这次撞击毁灭了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命。而这段历史也成了许多人心中隐隐不安的来源。他们偶尔会想,类似的事情会不会在发生一次?科学给出了明确的回答:确实可能再次发生。但问题是。在普通人的一生中,这种灾难有多大概率会降临?


一项发布在arXiv(预印本平台)上的,并即将在《行星科学期刊》上发表的最新研究非常清晰的列出来各种(主要是可以预防的)死亡原因的概率,并将这些概率与死于小行星撞击的概率进行了比较。

Carrie Nugent和她的研究团队希望把这些概率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虽然科学家们早就计算过这些概率,但是由于缺乏具体语境,普通人往往很难真正理解。此外,这项研究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决策框架。可以用于量化行星防御的重要性,并在必要的时候增加对小行星探测与偏转任务的资金投入。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模拟了 500万个直径大于140 米的近地天体(NEOs) 的运行轨道,并统计在 150 年内撞击地球的次数,从而估算出它们撞击地球的概率。然后,他们将这些结果与人类在7念的平均寿命内遭遇的其他不幸的概率进行比较,包括被闪电击中、遭大象袭击、一氧化碳中毒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