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市委书记低调参加家长会,班主任嘲讽他:你儿子不配进重点班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我家孩子成绩差,不配进重点班是吗?"男人站起身,声音平静却如刀锋般锐利。教室里霎时安静。

班主任张梅冷笑一声,"有些人就是接受不了现实,您要真有本事,就别在这跟我叫板,拿出点实际行动来!"

她话音未落,男人已拿出手机,拨通一个号码......



林峰来到这座城市已有半个月,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穿上那件褪色的灰色夹克,脚上是一双磨旧的黑皮鞋。办公室里那套崭新的西装和锃亮的皮鞋被他锁在柜子里,上面积了一层薄薄的灰。他的座驾是一辆普通的黑色帕萨特,没有任何标识,也没有随行人员。

"林书记,今天的会议安排在九点,市政府大楼。"秘书小李站在办公室门口,手里拿着一沓文件。

"嗯,知道了。"林峰头也不抬,继续翻看桌上的市民投诉信件。"这些信我都看完了,其中有三封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你去催一下住建局,看他们方案做得怎么样了。"

"好的,林书记。"小李应了一声,却没有立即离开。"林书记,有件事我觉得有必要提醒您,您到任半个月了,一直这么低调行事,很多单位的负责人都还没见过您呢。"

林峰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着什么急?我先了解这座城市,了解市民的真实需求,比认识那些官员要重要得多。"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会议前我要先去趟东郊的明德村,那里有个偏远学校设施很差,我去看看。"林峰站起身,将外套搭在手臂上。"对了,明天下午林晓宇有家长会,你把我的日程空出来。"

"林书记,家长会这种事情,可以让师母去啊。"小李有些惊讶。

"不,我要亲自去。"林峰语气坚定。"孩子刚转学过来,我想了解一下他的适应情况和新学校的教学环境。记住,不要通知学校我的身份,就当普通家长。"

小李欲言又止,最终只是点了点头。"明白了,林书记。"

林峰驱车前往东郊,路过市二中门口时,他放慢了车速。校门口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其中一位女教师正和一位家长争执不休。

"我告诉你,座位安排是根据成绩来的,你孩子成绩下滑,自然要调到后排去!"女教师声音尖锐。

"但我孩子视力不好,坐后面看不清黑板。"家长低声解释。

"那就去配眼镜!我负责教学,不是保姆!"女教师说完,转身离去,留下那位家长站在原地,一脸无奈。

林峰皱了皱眉,心中泛起一丝不安。儿子林晓宇前段时间刚转入市二中初二年级的重点班,他回家很少提及学校的事情,林峰一直以为是适应得不错。现在看来,或许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晚上回到家,妻子周莉正在厨房准备晚餐,林晓宇坐在书桌前写作业,脸色有些凝重。

"晓宇,学校怎么样?适应得好吗?"林峰走到儿子身边,轻声问道。

"挺好的。"林晓宇头也不抬,敷衍地回答。

"班主任对你还满意吗?"

林晓宇的笔停了一下,又继续写起来。"张老师很严格,要求很高。"

"严格是好事,老师严格要求学生,说明对你们负责。"林峰拍拍儿子的肩膀。"对了,明天的家长会我会去参加。"

林晓宇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慌乱。"爸,不用了吧,妈去就行了。"

"怎么了?不希望我去?"林峰敏锐地捕捉到儿子的异样。

"没什么,就是...你工作那么忙,没必要浪费时间。"林晓宇垂下眼睛,避开父亲的目光。

"再忙也要关心你的学习。"林峰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明天我一定去。对了,你们班主任张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

林晓宇沉默了片刻。"她...她很看重成绩,尤其喜欢尖子生。"

"那对你呢?"

"我...我只是中等偏上,张老师说我需要努力,不然...不然可能跟不上重点班的进度。"林晓宇声音越来越小。

"只要努力就好,转学初期有些适应困难很正常。"林峰笑了笑,转身走向厨房。

周莉正在切菜,看到丈夫进来,压低声音问道:"晓宇最近在学校怎么样?我总觉得他有心事。"

"他说班主任要求严格,"林峰拿起一块切好的胡萝卜放入口中。"我明天去参加家长会,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你去?"周莉有些惊讶。"会不会太大动干戈了?你现在的身份..."

"我就是个普通父亲,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有什么问题?"林峰语气平淡。"记住,明天不要透露我的职务,就说我是做生意的。"

周莉欲言又止,最终点了点头。"你自己注意分寸。"

第二天下午四点半,林峰准时来到市二中初二(3)班教室。教室里已经坐了十几位家长,大多是母亲,只有三四位父亲。林峰选了一个靠后的位置坐下,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讲台上,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教师正在与几位家长热络地交谈。她穿着一件米色套装,妆容精致,手腕上戴着一块看起来价格不菲的手表。



"刘总,您上次提到的事情我已经安排好了,李明的座位调到了第一排。"女教师满脸笑容。

"谢谢张老师,我这就告诉他姑姑,她在教育局也会多关照学校的。"一位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子低声说道。

"应该的应该的,李明是好苗子,我们一定会重点培养。"张梅笑得更加灿烂。

林峰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面无表情。

五点整,家长会正式开始。张梅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过教室。"各位家长下午好,欢迎参加本学期的家长会。初二是关键的一年,决定着孩子能否进入重点高中的轨道。我们班是重点班,师资力量最强,但也意味着竞争最激烈。"

她拿出一叠试卷,挥了挥手。"上周的月考,成绩已经出来了。前三名分别是李明、张天和王硕,这三位同学的家长请举一下手。"

三位家长骄傲地举起手,张梅点头微笑。"这三位同学表现得非常出色,尤其是李明同学,已经连续三次月考第一名,我相信他将来考入重点高中没有任何问题。"

接着,她话锋一转,脸色也随之变得严肃起来。"但是,也有一些同学的表现令人担忧。有些学生自从进入重点班以来,成绩一直在下滑,甚至拖班级平均分的后腿。"

她翻开另一叠试卷,皱着眉头。"比如林晓宇同学,这次月考排名第二十二,比上次又下降了五名。这样下去,恐怕难以适应重点班的教学节奏。"

林峰眉头微皱,但仍保持沉默。

张梅继续道:"重点班资源有限,必须留给有潜力、有希望的学生。有些孩子或许不是读书的料,家长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不要硬把孩子往重点班里塞,这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

"张老师,"林峰终于举起了手,"我是林晓宇的父亲。孩子刚转学过来不久,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适应,他一直很努力..."

张梅打断了他的话,目光在林峰普通的着装上扫过,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林先生是吧,我理解家长心情,但事实就是事实。教育资源是有限的,重点班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林晓宇如果再不提高成绩,我建议调整到普通班,那里的教学进度更适合他。"

"张老师,孩子需要鼓励,而不是打击。"林峰语气平和但坚定。"我相信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和正确的引导,他一定能跟上。"

"林先生,"张梅冷笑一声,"教了这么多年书,什么样的孩子有潜力,什么样的孩子只是浪费资源,我一眼就能看出来。您与其在这里为孩子找借口,不如回家好好督促他学习,或者考虑给他找个家教。当然,前提是您有这个经济能力。"

最后一句话明显带着嘲讽,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家长们交换着眼神,有些人低声议论。

"张老师,您这么说是不是有点过分了?"一位女家长站起来,声音里带着不满。"孩子刚转学,适应期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您作为班主任,不是应该多给些鼓励和帮助吗?"

"王女士,您是外行,不了解教育规律。"张梅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教育也不例外。我们不能因为一两个跟不上的学生,而拖慢整个班级的进度。这对其他学生不公平。"

"那您认为什么样的学生才配进重点班呢?"林峰突然问道,声音依然平静,但任谁都能听出其中的寒意。

张梅挺直腰板,毫不退让。"当然是成绩优秀、有天赋的学生。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往往能得到更多资源支持,成绩自然也更好。这是客观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林峰缓缓站起身,"在您看来,我儿子不配进重点班,是因为成绩不够好,还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够好?"

张梅被林峰的直接发问噎了一下,随即冷冷一笑。"林先生,您不要曲解我的意思。我是说,每个孩子的天赋和适应能力不同,有些孩子就是不适合竞争激烈的重点班环境。这不是歧视,而是客观事实。"

"那您觉得,什么样的孩子才适合重点班环境呢?"林峰追问道。

"聪明的、勤奋的、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张梅回答得理直气壮。"还有家长能提供全方位支持的孩子,比如能请家教、参加补习班、购买各种学习资料的孩子。"



"所以,最终还是回到了家庭条件上。"林峰冷笑一声。

"这是现实,林先生。"张梅丝毫不让步。"我们必须承认,家庭条件确实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获取。有些家长甚至连家长会都没时间参加,又怎么能指望他们的孩子在学习上有多大进步呢?"

这句话引起了一片议论声,有几位家长面露尴尬,显然他们平时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参加学校活动。

"张老师,我觉得您的观点有些偏颇。"刚才那位叫王芳的女家长再次发言。"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按家庭条件划分三六九等。我认识很多条件一般但非常优秀的孩子,也见过家境富裕却学习态度恶劣的学生。"

"王女士,您只是一家普通企业的职员,恐怕不太了解精英教育的规则。"张梅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居高临下。"在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中,资源是稀缺的,我们必须把有限的优质资源分配给最有可能成功的孩子。这就像市场经济一样,适者生存。"

教室里的气氛越发凝重,不少家长面露不满,但碍于张梅的权威,没人敢公开反驳。林峰静静地坐着,眼神逐渐冷峻。

"好了,回到正题。"张梅似乎觉得讨论已经够多,拿起教案。"下面我要通报一下各科的平均成绩和排名情况。"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张梅详细分析了班级各个学科的成绩分布,重点表扬了排名靠前的学生,对后段学生则语带嘲讽地点评:"这些同学要么是不努力,要么是跟不上进度,如果下次考试还没有提高,我会建议学校将他们调整到普通班。"

当讲到林晓宇的成绩时,张梅特意停顿了一下,目光转向林峰。"林晓宇,语文68分,数学72分,英语65分,三科平均68.3分,班级排名第二十二。这个成绩在普通班可能算不错,但在重点班简直是垫底。我不知道他以前的学校是怎么教的,基础这么差,真不知道是怎么进入重点班的。"

林峰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没有说话。

"作为班主任,我必须实话实说。林晓宇同学似乎不太适合我们班的教学进度,如果下次月考还是这样的成绩,我会向教导处建议将他调到普通班。这对他自己也是一种解脱,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重点班的压力。"张梅的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

"张老师,"林峰终于再次开口,"我儿子刚转学过来两个月,之前的学校教学进度和方法可能与贵校有所不同,他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作为老师,您不是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帮助,而不是一味打击吗?"



"林先生,"张梅似乎有些不耐烦,"教育不是慈善事业。我们班有四十五个学生,我不可能专门为您儿子一个人放慢进度或者制定特殊计划。如果他跟不上,只能说明他不适合这个班级。这不是打击,而是客观评价。"

"所以您的解决方案就是把成绩不好的学生都赶出重点班?"林峰的声音依然平静,但任谁都能听出其中的怒意。

"这不叫'赶出去',而是'合理调整'。"张梅纠正道,语气越发傲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适合的环境,有些孩子就是不适合激烈竞争,这没什么可羞耻的。"

"张老师说得对。"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家长附和道。"优质教育资源确实有限,应该留给真正有潜力的学生。那些基础差的学生硬待在重点班,不仅自己痛苦,还会拖累其他同学。"

"没错,我儿子就经常抱怨班里有些同学跟不上进度,老师不得不反复讲解基础知识,浪费了他们这些尖子生的时间。"另一位家长也加入讨论。

林峰环顾四周,发现班级里似乎形成了两个阵营:一边是成绩优异学生的家长,他们大多衣着光鲜,言谈举止间流露出优越感;另一边则是普通家庭的家长,虽然面露不满,却不敢大声反驳。

"各位家长,我们今天的家长会主要是通报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不是辩论场。"张梅终于决定结束这个话题。"接下来,我要宣布一些关于期中考试的重要事项..."

就在张梅准备继续讲下去时,王芳再次举手打断。"张老师,我有个疑问。您说要把成绩不好的学生调到普通班,那评判标准是什么?是固定的分数线,还是排名靠后就出局?如果是后者,那岂不是无论如何总会有一批学生被调出去?"

这个问题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核心。张梅的表情变得有些难看。"当然是综合评价,不仅看成绩,还要看进步空间和学习态度。"

"那谁来判断学生的'进步空间'和'学习态度'呢?"王芳继续追问。"如果全凭老师主观判断,会不会存在偏见?比如,您似乎对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评价更高..."

"王女士!"张梅猛地提高了声音,脸色阴沉。"请注意您的言辞!我作为一名从教十年的教师,专业素养是毋庸置疑的。我的评判完全基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表现,绝无任何偏见!"

"那为什么同样是新转来的学生,赵刚同学就得到了您的特别关照?"王芳毫不退让。"是因为他父亲是市商会的副会长吗?"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张梅身上。张梅的脸色先是一白,随即涨得通红。"这完全是无稽之谈!赵刚同学的成绩本来就好,转学测试分数接近满分,自然值得特别培养!"

"我记得林晓宇同学的转学测试成绩也不低,当时是班级第十二名。"王芳冷静地指出。"可您对他的态度明显不同。"

"够了!"张梅拍案而起,声音尖锐。"王女士,您这是在质疑我的职业道德!作为班主任,我有权决定如何管理班级和评价学生。如果您对我的工作方式有意见,可以向学校投诉,而不是在家长会上无理取闹!"

林峰一直安静地听着这场争执,观察着张梅的反应和其他家长的表情。他发现,尽管有些家长对张梅的言论表示不满,但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这种沉默背后,或许是无奈,或许是害怕得罪这位掌握着孩子学习命运的班主任。

"张老师,冷静一点。"林峰终于再次开口。"我想王女士并非有意冒犯,她只是提出了一个合理的疑问。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了解学校的评价标准是否公平公正。"

"林先生,"张梅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着怒火。"我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但请您也理解教师的专业判断。教育是门科学,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其中的奥妙。有些孩子就是不适合学术竞争,这不是歧视,而是客观事实。"

"那您能告诉我,我儿子到底哪里不适合?"林峰直视张梅,声音低沉而有力。"是智力问题?学习态度问题?还是因为他父亲看起来只是个普通人,没有能力给学校提供什么'资源'?"

张梅被这直接的问题噎住了,一时语塞。她环顾四周,发现不少家长正饶有兴趣地等待她的回答。

"林先生,我从来没有说过您儿子智力有问题。"张梅试图转移话题。"我只是基于他的考试成绩做出专业判断。作为班主任,我的责任是确保每个学生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

"那请问,如果我儿子下次考试成绩有所提高,您还会建议把他调出重点班吗?"林峰步步紧逼。

"这要看提高的幅度。"张梅语焉不详。"如果只是小幅提升,依然跟不上班级整体节奏,调整到普通班对他来说可能更有利。"

"所以,最终决定权在您手里?"林峰轻笑一声。"无论孩子如何努力,只要您认为他'不适合',就可以把他踢出重点班?"

"林先生,您这是在质疑我的专业判断!"张梅声音提高了八度。"作为班主任,我当然有权对学生做出评价和建议。这不是'踢出去',而是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



"为了孩子考虑?"林峰冷笑道。"刚才您也说了,重点班资源更好,师资更强,进入重点高中的几率更大。把孩子调到普通班,难道不是变相剥夺了他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吗?"

"这不是剥夺,而是合理分配!"张梅也开始提高声音。"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必须优先分配给最有潜力的学生!那些基础差、家庭支持不足的学生,在重点班只会越来越痛苦!"

"张老师,"林峰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平静,这种平静反而让人感到一丝寒意。"您刚才的话,本质上是在说,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不配接受优质教育,对吗?"

张梅被林峰的直白问题激怒了,她的脸涨得通红,双手撑在讲台上,声音尖锐。"林先生,您不要曲解我的意思!我从来没有说过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不配接受优质教育!我说的是,教育资源有限,必须合理分配!"

"那么,您心目中的'合理分配'标准是什么呢?"林峰依然保持着可怕的冷静。"成绩?努力程度?还是家长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当然是综合考量!"张梅提高了声音,似乎想用音量压制质疑。"学生的基础、潜力、学习态度、家庭支持度,这些都是评判标准!"

"家庭支持度?"林峰抓住了这个词。"这是不是意味着,即使孩子基础好、潜力大、学习态度积极,但如果家庭支持度不够,也会被判定为'不适合'重点班?"

"您不要偷换概念!"张梅拍案而起。"家庭支持是客观存在的因素,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无暇辅导孩子;有些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负担不起额外的教育投入。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这是事实,不是歧视!"

"张老师,请问您平时是怎么对待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的?"王芳又插了进来。"我听我女儿说,您经常在课堂上点名批评某些同学,说他们'不配在重点班',这是真的吗?"

张梅的表情变得更加难看。"我只是严格要求学生,希望他们认识到重点班的学习压力和竞争激烈程度!这是为了激励他们努力上进!"

"用羞辱的方式激励学生?"王芳反问。"我女儿说,您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告诉林晓宇'像你这样的成绩,在普通班或许是佼佼者,在重点班只能算垫底,不如主动申请调班,别在这里浪费时间和资源'。这种话真的是在激励学生吗?"

教室里一片哗然,所有家长都露出惊讶的表情。有些人低声议论,有些则直接看向林峰,眼中带着同情。林峰的表情变得更加阴沉,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越来越快。

张梅被这突如其来的指控惊到了,一时语塞。她环顾四周,发现不少家长的目光中带着质疑,急忙解释道:"我可能在批评学生时语气严厉了些,但绝对是为了他们好!有时候,只有直面现实,才能激发斗志!"

"张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您真的认为当众羞辱一个孩子,会对他的学习有帮助吗?"林峰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您说的'直面现实',不过是披着教育外衣的歧视和打压!"

"林先生,您未免太敏感了!"张梅试图为自己辩解。"教育本来就是严格的,不可能事事顾及学生的自尊心!现实社会更加残酷,孩子们早晚要面对,与其在学校里养尊处优,不如早点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

"能力边界?"林峰冷笑一声。"我儿子转学前在原来学校是年级前十的学生,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端正。他来到新学校,需要时间适应,这很正常。但在您眼里,他就成了'不配进重点班'的学生,这公平吗?"

"林先生,每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考试难度不同,您儿子在原来学校成绩好,不代表在我们学校也能保持同样水平。"张梅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优越感。"我们学校是市重点,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在全市首屈一指,标准自然也更高。"

"所以,您否认自己存在歧视行为?否认自己用侮辱性语言打击学生?"林峰直视张梅,目光如炬。

张梅被这直接的质问激怒了,她双手叉腰,声音提高了八度:"林先生,您这是在质疑我的职业道德!我从教十年,桃李满天下!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如果您不相信我的教育理念,大可以给孩子换个班,或者干脆换学校!"

"换班?换学校?"林峰缓缓站起身,声音平静得可怕。"张老师,您是在明确告诉我,如果我儿子不符合您的标准,就该主动离开,是吗?"



"我不是这个意思!"张梅意识到自己说得太过火,急忙补救。"我只是说,如果您对我的教学方式有异议,可以向学校申请调班。这是您的权利。"

"不,我不会申请调班。"林峰一字一句地说。"我想知道的是,作为人民教师,您凭什么用自己的偏见和歧视来评判学生?凭什么用侮辱性语言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凭什么根据家庭背景决定学生是否'配得上'重点班的资源?"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家长都屏息凝神,等待张梅的回答。张梅的脸色变得煞白,她意识到自己被逼到了墙角,但骄傲不允许她认错,于是她挺直腰板,冷冷地说:"林先生,我想您误会了。我从不以家庭背景评判学生,我的标准只有一个:成绩。至于我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学校和大多数家长的认可。如果您有意见,可以向教育局投诉,而不是在家长会上无理取闹!"

"教育局?"林峰轻笑一声,突然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并按下了免提键。电话很快接通,传来一个恭敬的男声。

听着对面那个熟悉的声音,张梅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她难以置信地看着林峰,顿时如遭雷劈——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