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34个国家,齐刷刷点名以色列,要终结它几十年来在国际舞台上的“有罪不罚”。这不是喊口号,而是要动真格:禁武器、停港口、查合同,甚至能源禁运。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真实?毕竟在过去,谁敢在这个问题上撕破脸,几乎都要被政治压力和现实利益碾碎。但现在,不仅敢,还集体来了。
![]()
领头的是哥伦比亚和南非,两国本来就是敢于直怼西方霸权的角色。他们拉上土耳其、西班牙、卡塔尔、巴西、智利、印尼、约旦、爱尔兰、墨西哥、挪威、沙特……这些名字摆在一起,分量够不够?换句话说,这是一次中东、拉美、亚洲、欧洲“混编”的大联盟。名字也不随便,叫“海牙集团”,就冲这个名字你就知道,他们是要把事情扯到国际法、国际刑事法院的高度,不光是喊口号,而是打算真立规矩。
回顾一下背景,你就知道这一步有多炸裂。几十年来,以色列在巴以冲突中不止一次被指控过度使用武力,甚至涉及战争罪。可问题是,指控归指控,真正的惩罚呢?没有。为什么?因为背后有美国这张“护身符”。无论是在联合国安理会,还是其他多边场合,基本上就是一句:“以色列有自卫权”,完事。结果是什么?无数次冲突,无数条生命逝去,但国际体系就像失明了一样,看得见,却假装看不见。
但这一次不一样了。34个国家提出的措施,一刀刀直戳要害。禁止军品进出口,等于掐住了武器供应的血管;拒绝第三国武器运输停靠港口,这一步更狠,意味着就算你绕道运输,也可能被拦腰截断;审查公共合同和资金流向,直击以色列赖以生存的经济网络;能源禁运就更不用说了,那是往心脏里插刀。别忘了,这不是几个小国在喊话,而是一个横跨多个大洲的联盟。
![]()
那么,冲突的核心点在哪里?简单讲,就是:以色列过去在国际舞台上习惯了“免死金牌”。打也行,轰也行,顶多被谴责几句,但不会有实质代价。而这次34国合起来说:不行了,这局面必须翻。有人可能会问,能成吗?说到底,国际政治不光是道德呼喊,还有赤裸裸的利益。但你别忘了,南非可是把以色列告上国际法院的“主角”,它不光是喊口号,还真有法律动作。加上哥伦比亚,这个曾经是美国铁杆盟友的国家,现在也公开倒戈,转身当起了领头羊。信号很清晰:美国的影响力,正在裂开。
影响有多大?先看以色列。过去它最依赖的是国际市场的武器贸易和技术流通。真要是禁了?短期内可能靠美国撑着,但长期来看,这是一场慢性窒息。再看美国,它的脸往哪搁?一边是几十年来的“绝对庇护”,一边是越来越大的国际合唱团,唱的是“制裁、禁运、追责”。如果美国继续一票否决,那只会让它跟这34国彻底对立。而这些国家,可不是散兵游勇,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巴西是金砖大国,沙特手里有石油,印尼是全球最大穆斯林国家。这要是合唱,声音能震得安理会的墙皮都掉下来。
关键变量在哪里?一个字:美国。只要美国坚决护以色列,这些提案就会遭遇强力阻力。但如果美国自己陷入泥潭,腾不出手,或者因为国际舆论压力松口,那局势真会翻天。别忘了,美国现在的麻烦够多:俄乌战事消耗、对华科技战拉扯、国内政治极化……它还能在以色列问题上“全力防守”吗?这是个疑问。而一旦美国退一步,哪怕只是象征性的退,都会被解读成以色列保护伞破了一个口子。
![]()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还想乐观一点:34国能不能真的坚持到底?会不会最后流于形式?这当然是可能的,毕竟国际政治从来都是利益算计。但就算最后没完全落地,这场集体喊话本身就已经撕开了一个口子。过去大家都觉得,惹不起美国,也碰不得以色列,但现在你看——有人敢带头,有人敢跟进,而且还是几十个国家。局面已经变了。
所以,当34国在纽约公开摊牌的时候,这不仅仅是一次外交表态,更是一次历史性的宣告:世界不再是一边倒。以色列的“有罪不罚”时代,至少从今天开始,已经有人敢按下倒计时。未来会怎样?没人能写剧本,但可以肯定的是,旧的规则正在崩裂,而新的秩序正在被撕扯着搭建。世界不再沉默,这就够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