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微评丨“女子寻救命恩人”涉嫌炒作,别让流量剧本啃噬了社会诚信

0
分享至

​“20万悬赏、以身相许、连续剧式更新……”据纵览新闻报道,8月21日起,账号名为“宋雨霏”的一名女网友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称“悬赏20万寻找救命恩人”,此后, “宋雨霏”发布的“连续剧式”的视频,因为情节曲折,被不少网友质疑是剧本炒作。9月25日,苍梧县委网信办表示,网友“宋雨霏”发布的视频中涉及苍梧县相关视频多处内容与事实不符,涉嫌炒作,已向平台方进行举报。

​从“感动”到“翻车”,剧情背后的证伪并不难。比如,“宋雨霏”来到当地一所小学,称“想着小学兴许会有你的消息”。“但记者求证当地校长后得知,叫“宋雨霏”的女子来到学校捐赠了一些物品,全程没提到寻找“救命恩人”之类的情况;又如,她在救命恩人“何某龙”表弟带领下,见到了恩人的母亲。记者求证后发现,当天,“宋雨霏”来到该村民家宣称是做慈善、慰问老人,也没提寻找“救命恩人”。

为什么如此拙劣的剧情能屡屡获得点赞并赢取关注呢?从根本上说,这源于公众的善良与获取信息的不对称等。

诚信是社会公序良俗的基础,求真需要成本。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很难有精力与时间去查询真伪或进一步实地验伪。公众更愿意用本真和善良去面对自己看到的,这也恰恰给此类“流量剧本”钻了空子。

“感恩剧本”看似没有受害者,但其实,每个人都受到了伤害,因为它啃噬了社会诚信。摆拍剧本,消费的是公众朴素的同理心,透支的则是社会信任基础。如果虚假的泪水与编排的冲突,能一次次换来几万点赞,甚至几十万的粉丝增长,势必会生产出越来越多的“感恩剧本”。任由造假之风蔓延,当虚假的“感恩”多了,势必反噬真实的人和事。

消费善意,最终惩罚的是善意本身。

今年2月,中央网信办发布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重点,其中包括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打击虚假摆拍、虚假人设、虚假营销、炒作争议性话题等问题。这是国家层面为了给公众一个清朗网络环境。

如今,“宋雨霏”账号被封,剧本似乎已经落幕,但“流量制造机”们是否正在寻找下一颗“感恩”话题?

封号仅仅是第一步,好政策必须配以“硬监管”,才能真正起到警示作用。互联网的清朗需要有红线,勿让“感恩剧本”成为网上最昂贵的表演。​​​

​​​上游新闻 贾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游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游新闻
重庆“门户级”新闻客户端
236698文章数 58418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