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开示:紫薇圣人降世,天下将大治,身上有这5种特征

分享至

古书《推背图》有言:“中国而今有圣人,虽非豪杰也周成。”

千百年来,关于紫微圣人降世的预言,始终是乱世之中百姓最后的希望。

传说每当天道循环至末法时代,邪魔并起,四海动荡,便会有一位应运而生的圣人,手持乾坤,再造太平。

时至今日,世间灾厄频发,人心浮躁,种种异象似乎都在预示着什么。

于东海之滨,终南山深处,一位潜心修道多年的老者,观星象之变,终于在冥冥之中,得到了一丝天启。



01.

终南山,云深不知处。

灵虚道长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他站在观星台上,白色的道袍在夜风中猎猎作响,满头银发犹如寒霜。他的目光,死死地锁定在夜空的正北方那片星域。

那里,帝星“紫微”正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璀璨夺目,几乎要将周围的星辰都压得黯淡无光。然而,在这极致的光亮外围,却缠绕着一缕若有似无的黑气,如同毒蛇一般,死死地锁住帝星的光辉,让那光芒显得焦躁而冲突,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呐喊。

“帝星高照,本是盛世之兆,为何……为何会有如此凶煞之气纠缠不休?”灵虚道长喃喃自语,他布满皱纹的手指在空中虚点,飞快地推演着天干地支,可每一次推演的结果,都是一片混沌。

天机,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彻底蒙蔽了。

他修行一百二十余载,自问早已心如止水,可此刻,一种前所未有的心悸感却牢牢攫住了他。这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这天下苍生。

近几年来,世间的怪事越来越多。南方百年不遇的洪涝,北方千年一见的旱灾,东海之上无故掀起滔天巨浪,西域之地莫名出现大地流火。人间更是怪病横行,许多人无病无灾,却突然精神萎靡,言行癫狂,仿佛精气神被什么东西吸走了一般。

百姓们在苦难中挣扎,焚香叩拜,祈求神佛,却似乎得不到任何回应。

灵虚道长明白,这绝非寻常的自然灾害。这是天地秩序将要大乱的征兆,是末法时代的劫数。若无力挽狂澜之人出现,恐怕人间将化为炼狱。

那闪耀的帝星,究竟是最后的希望,还是绝望的开端?

他长叹一声,收回了目光。观星台下的炼丹炉中,炉火正旺,可他此刻却再无心炼那长生之丹。若天地倾覆,生灵涂炭,纵有万载寿命,又有何意义?

不行,他不能再等下去了。

天机被蒙蔽,人力已然无法窥探。想要知道答案,唯有去求问那真正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存在。

灵虚道长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转身走下观星台,回到简朴的道观中,从箱底取出一双早已磨破的芒鞋,郑重地穿在脚上。

“师祖,弟子灵虚,为天下苍生,今日欲往南海一行,叩问观音大士。”

他对着供奉的祖师牌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而后,他拿起一根竹杖,推开观门,没有丝毫留恋,一步一步地走入了茫茫的夜色与山雾之中。

此行,不问归期。

02.

从终南山到南海普陀,路途何止千里。

灵虚道长没有施展任何神通,他就如一个最普通的行脚僧,用双脚丈量着这片他守护了一生的土地。他走得不快,每一步都踏得很稳。他不仅是在赶路,更是在用自己的眼睛,去印证心中的猜测。

越是向南走,他所见的景象便越是触目惊心。

他路过一个村庄,村口的河水早已干涸,龟裂的河床像一道丑陋的伤疤。田地里,庄稼枯黄,大片大片地死去。村里的人们脸上没有一丝生气,眼神空洞地坐在家门口,仿佛对一切都已麻木。

灵虚道长上前询问,才知这里已经整整一年没有下过一滴像样的雨了。

他又行至一座繁华的城镇。这里倒是车水马龙,看似一片太平。可只要稍加留意,便能发现人们的眉宇间都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戾气。茶馆里,人们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拍桌子对骂;街道上,车夫因为一点小小的剐蹭就扭打在一起。

那股暴戾、怨怼之气,几乎凝结成了实质,盘旋在城镇的上空。

灵虚道长为腹中饥饿的孩童施舍过丹丸,为病入膏肓的老人诵经过往生咒,也曾出手惩戒过几个占山为王的妖邪。可他知道,这都是治标不治本。

他救得了一个人,救不了一座城。他诛杀了一个妖,却有更多的魔在人心之中滋生。

这片大地的病,病在根上。

一日黄昏,他行至一处渡口,准备乘船渡江。江面上,晚霞如血,景色瑰丽。可江边的气氛却无比压抑。一群衣衫褴褛的灾民跪在地上,对着江水不断地磕头,神情悲怆而绝望。

在他们面前,一个用木头仓促搭建的祭台上,竟绑着一个七八岁的女童。女童穿着一身红衣,脸上满是泪水,却不敢哭出声,只是瑟瑟发抖。

“你们这是在做什么!”灵虚道长手持竹杖,厉声喝道。

灾民中一个看似头领的老者回头,看到灵虚道长的道士打扮,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悲戚:“道长,您有所不知。这江里的河神发了怒,已经三个月没有渔船敢出江了。前几日,好不容易有大胆的后生想去试试,结果船刚到江心,就翻了,人再也没上来。我们请了法师来看,说是河神需要新娘,否则,就要让这大江改道,淹了我们这百里八乡啊!”

灵虚道长闻言,抬头望向江心。只见江水表面看似平静,水下却有一股浓郁的黑气在盘旋翻滚,其中隐隐有无数冤魂在哀嚎。

这哪里是什么河神?分明是一只成了气候的水妖,在借“河神”之名,吸食生人魂魄,以增进修为!

他不再多言,将竹杖往地上一插,口中默念法诀。只见那竹杖瞬间青光大盛,化作一道流光飞入江心。随即,江水剧烈翻滚,如同煮沸了一般,一声凄厉至极的惨叫从水下传出,震得所有人耳膜生疼。

不过片刻,江面重归平静,那股盘踞的黑气也消散得无影无踪。竹杖“嗖”的一声飞回,重新落入灵虚道长手中,依旧是那副朴实无华的模样。

灾民们看得目瞪口呆,随即反应过来是遇到了高人,纷纷跪地磕头谢恩。

灵虚道长解开女童身上的绳索,看着她扑进父母怀中嚎啕大哭的场景,心中却无半点喜悦。他只是轻声对那老者说道:“真正的神佛,慈悲为怀,绝不会索要生人祭祀。记住,能让你们献出生命的,只有妖魔。”

说完,他便转身离去,留下身后一片感恩戴德之声。

他走得更加坚定了。妖魔横行,人心愚昧,这世道,真的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境地。

他必须尽快赶到普陀山,他需要一个答案。



03.

又行数月,灵虚道长终于望见了那一座海天佛国——普陀山。

远远望去,整座岛屿笼罩在氤氲的佛光之中,梵音阵阵,海浪声声,仿佛能洗净人世间一切的污秽与尘埃。踏上岛屿的那一刻,灵虚道长便感觉到一股温暖而祥和的力量包裹了全身,连日来奔波的疲惫与心中的郁结,都瞬间消散了不少。

这里的香火依旧鼎盛,前来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他们脸上带着虔诚,眼中带着期盼,一步一叩首,向着山顶的普济禅寺而去。

灵虚道长没有去主寺,他绕过人群,独自一人来到后山的潮音洞前。

这里是传说中观音菩薩显化真身的地方。洞外海涛拍岸,声若雷鸣,洞内却幽静深邃,别有洞天。

他寻了一处干净的岩石,盘膝而坐,五心向天,很快便进入了物我两忘的禅定之境。

他不求,不问,亦不念。他只是将自己的心神,完全沉浸在这片佛国净土之中,将自己一路行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化作一道最纯粹的意念,与这天地间的慈悲产生共鸣。

一天,两天,三天……

日月交替,潮起潮落。灵虚道长如同一尊石像,纹丝不动。许多香客都注意到了这个奇特的道士,但见他宝相庄严,不敢上前打扰。

直到第七日的清晨,当第一缕紫气从东方升起,照耀在海面之上时,异变陡生。

原本轰鸣的潮水声,在这一刻突然完全静止。整个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紧接着,一朵巨大的金色莲花,缓缓从潮音洞深处绽放开来。

莲花之上,霞光万道,瑞彩千条。一位身着白衣,手持净瓶杨柳,面容慈悲庄严的法相,缓缓显现。祂的目光,仿佛蕴含着宇宙间所有的智慧与慈悲,温柔地注视着盘坐在洞口的灵虚道长。

正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你,终于来了。”

一个无法分辨男女,却又无比宏大、无比温柔的声音,直接在灵虚道长的神识之中响起。

灵虚道长缓缓睁开双眼,眼中没有丝毫惊诧,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幕。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道袍,对着那庄严法相,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道家的稽首礼。

“终南山灵虚,为天下苍生,叩见大士。”

04.

观音菩萨的法相虚空而立,周身佛光流转,将整个潮音洞映照得宛如琉璃世界。祂的眼神平静而深邃,仿佛早已洞悉了灵虚道长的来意。

“你从终南山而来,一路所见,心中可有答案?”菩萨的声音再次响起,温和而又直指人心。

灵虚道长躬身答道:“弟子愚钝。只见妖魔横行,人心浮动,灾厄四起,怨气冲天。亦见帝星晦暗,天机混沌。弟子穷尽所学,也无法看透这乱世的根源与终局。故特来请大士开示,这天下,究竟怎么了?”

观音菩萨轻轻颔首,手中的杨柳枝微微一拂,一滴甘露从枝头落下,滴入下方的海面。刹那间,海面上金光一闪,仿佛有无数生灵得到了净化。

“非是天道无情,而是劫数已至。”

菩萨的声音带着一丝叹息,“天地运转,自有其法度。盛极而衰,否极泰来,乃是定数。如今,正值三界浊气最盛,万魔最狂之时。人心之中的贪、嗔、痴、慢、疑,便是滋养这一切的土壤。土壤不净,魔便不除,劫便不止。”

灵虚道长闻言,心中一凛。他知道菩萨所言不虚。这一路行来,他所斩杀的妖魔,其根源无一不是源自于人的欲望与邪念。

“敢问大士,”他再次稽首,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此劫可有解法?苍生何辜,要受此涂炭之苦?那夜空中闪耀的紫微帝星,又预示着什么?”

这才是他此行最想问的问题。

观音菩萨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望向了那遥远的星空深处。

“万物皆有一线生机。劫数之中,亦伴随着希望。”

“你所见的紫微星,便是此番天地大劫的‘生门’所在。”

菩萨的话,让灵虚道长的呼吸猛地一滞,他激动地抬起头,眼中精光爆射。

“大士的意思是……预言是真的?真有紫微圣人降世?”

“然也。”观音菩萨的声音无比肯定,“当此末法之时,天道慈悲,不忍众生尽毁,故而降下圣人,应劫而生。他将身负大气运,手持大智慧,以无上威德,荡尽群魔,重塑乾坤,开启一个全新的太平盛世。天下,将因他而大治。”

“太好了!太好了!”灵虚道长激动得难以自持,修行百年的心境,此刻也泛起了巨大的波澜。只要有希望,那一切就都还有挽回的余地!

他强行平复下激动的心情,提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大士慈悲!既有圣人降世,我等修道之人,自当倾力辅佐,以助天道。还请大士明示,我等该去何处寻访这位圣人?他……他有何特征?”

问出这句话后,灵虚道长屏住了呼吸,整个心神都提到了极致。

他知道,这或许是他此生所能听到的,最重要的天机。



05.

潮音洞内,一片寂静。

观音菩萨慈悲的目光,静静地落在灵虚道长的身上。那目光似乎能看透他的过去,他的未来,以及他心中那份为苍生的赤诚之心。

良久,菩萨的法相微微点头,似乎是认可了他的请求。

“天机不可尽泄,但你道心纯正,为的亦非一己之私,告诉你也无妨。”

灵虚道长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全神贯注,不敢错过接下来任何一个字。他知道,这关系到整个天下的未来。

菩萨的声音变得比之前更加庄严、肃穆,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天地法则的律动,深深地烙印在灵虚道长的神魂深处。

“那紫微圣人,乃是应运而生,身合天道。他降世为人,隐于尘世,与常人无异。但其身上,却有五种与生俱来、无法磨灭的先天特征。这既是他的身份印记,也是他力量的根源。”

“世人愚昧,不识真圣,只会以貌取人,以财势论英雄。你们若想找到他,万不可执着于外相,只需认准这五种特征即可。”

灵虚道长连忙躬身,语气无比恭敬:“请大士开示!”

观音菩萨看着他,那双蕴含着无尽智慧的眼眸中,似乎闪过了一丝极其复杂的光芒。

“这五种特征,乃是天地间的灵气所化,玄妙非常。如今,我便将这个秘密,告诉于你。”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