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言
9月25日,七国集团和欧盟密集商讨稀土价格下限方案,试图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全球稀土市场。
然而中国掌握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这一技术壁垒让西方的价格干预显得力不从心。冯德莱恩在峰会上展示稀土磁铁警告"中国威胁",背后却是对技术差距的无奈。
G7为何选择这个时机出手?这些措施能撼动中国优势吗?
![]()
编辑:0919
密室定价:G7给中国稀土算什么账
这场芝加哥密会透露出G7的真实想法。
价格下限、关税加码、碳税施压,看起来招数不少,实际上处处透着对市场规律的无知。
当没货的人跑到集市中央宣布底价时,真正握有货源的商家只会抬头看一眼:你到底买不买?这种荒谬场景,如今正在国际舞台上真实上演。
冯德莱恩在峰会上掏出一块稀土磁铁,指着它说这是"中国威胁"的证据。
![]()
她身后的大屏幕上,赫然显示着一组让人倒吸凉气的数字。
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占比:开采量69%,精炼产能90%,重稀土加工100%垄断。
这组数字像一把利刃,刺破了西方世界的"去中国化"幻想。面对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G7还要设什么价格下限,简直是在开国际玩笑。
按照他们的奇葩逻辑,通过联合设置价格下限,就能迫使中国稀土降价。
![]()
但这招在市场规律面前显得滑稽可笑。
中国稀土出口均价从2019年的46.59美元每公斤涨到如今的82美元每公斤,逼近日本高端产品水平。这不是简单的涨价,而是中国用技术壁垒和环保标准筑起的护城河。
以中重稀土为例,钐、钆、铽等元素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机和导弹制导系统的核心材料。
![]()
中国对这些元素实施"一批一证"管理,每笔出口都要详细说明用途和最终用户。
这种精准管控让西方军工企业叫苦不迭。美国国防部甚至不得不斥资4亿美元入股本土稀土企业,以两倍于市场价的价格采购稀土,试图建立"独立供应链"。
但现实很骨感,这家企业的精炼技术仍然依赖中国,其在得克萨斯州的新工厂要到2028年才能投产。
![]()
四十年磨一剑:中国稀土的护城河有多深
从内蒙古的稀土矿开采到江西的离子分离,再到宁波的高性能磁铁制造。
中国用四十年时间打造了全球唯一的完整产业链。这不是简单的资源控制,而是技术、工艺、标准、人才的全方位优势。
西方想要复制这条链条,面对的不只是成本问题,更是时间鸿沟。从江西赣南的原地浸矿技术到北方轻稀土的共生提取,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几代人的智慧结晶。
这些技术看似不起眼,实际上门槛极高。
![]()
洗、分离、冶炼、深加工,每一步都需要工艺、设备、经验和配套的环保管理。
这条链条搭建了几十年,工人、设备、标准、上下游磨合得天衣无缝。外面看着是一袋袋粉末、一个个金属锭,真正的技术含量都在"怎么做出来"这件事上。
美国之前砸了近10亿美元建稀土厂,结果到2024年底才开了50%产能就因为成本问题停工减产。
他们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离开中国稀土,自家的军工、新能源产业根本转不动。
![]()
全球90%的新能源车电机、80%的风力发电机都靠中国稀土永磁体。一旦断供,整条产业链都得瘫痪。
现在中国稀土出口总量暴跌74%,对美出口更是只剩46吨。
西方企业的库存顶多撑两三个月,法兰克福的贸易商早就警告,再拿不到货,汽车生产都得停摆。
他们嘴上喊着"去中国化",可日本寄希望于澳大利亚的工厂要2025年中才能扩建完。
![]()
美国想用氮化铁替代稀土磁铁,连生产线都还没建好,短期内根本没戏。
更关键的是,中国掌握着全球最先进的稀土回收技术。
厦门钨业的稀土废料回收率达到98%,而G7国家的平均回收率不到30%。如果真按碳排放征税,吃亏的反而是G7自己。
![]()
表面联盟内部打架:谁在拖G7后腿
德国大众担心成本上升,日本丰田反对关税政策,法国道达尔忧虑绿色转型受阻。
G7看似团结一致,实际上各怀鬼胎。这种"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让联合行动变成了一场闹剧。
G7的价格下限政策还面临内部矛盾。美国希望通过高价托底扶持本土产业,欧盟则担心增加企业成本。
德国巴斯夫公司警告,如果强制压低中国稀土价格,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可能面临供应链断裂风险。
![]()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让G7陷入两难境地。
更有意思的是G7内部还没达成一致,开会的时候就吵得没个准信。欧盟想拉着美国一起对华施压,冯德莱恩还拿着磁铁当道具造势。
可特朗普压根不接茬,一门心思盯着汽车关税,甚至说要考虑邀请中国加入G7。
澳大利亚跟着掺和开会,可他们的稀土矿挖出来还得运到中国加工,真跟中国撕破脸,自己的矿也卖不上价。
![]()
欧盟更矛盾,这边刚在G7骂完中国,那边企业就急着找中国要稀土出口"特权"。
想让中国把他们和美国区别对待,简直是又当又立。
除了价格下限,G7还考虑对中国稀土加征关税。但历史经验表明,这招对中国效果有限。
中国的反制措施更是让G7措手不及。
今年6月,中国对原产于欧盟、英国、韩国的不锈钢产品继续征收反倾销税,涉及金额超过300亿美元。
![]()
这记"组合拳"直接打在G7的经济痛点上,迫使他们重新审视对华政策。
G7的第三招是给中国稀土征收碳税。理由是中国稀土开采和精炼过程碳排放较高。
但这完全是"贼喊捉贼"。中国稀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已将单位产值碳排放降低60%以上。
而美国芒廷帕斯矿因环保问题关闭了20年,重启后碳排放远超中国标准。
![]()
以柔克刚:中国如何让对手自乱阵脚
面对G7的无理要求,中国既没有情绪化反应,也没有简单粗暴回击。
通过精准管控、开放合作、规则引导,中国展现了大国的战略定力和智慧。结果就是让对手在自相矛盾中陷入困境。
G7的"王八拳"不仅没有奏效,反而让中国在稀土博弈中占据主动。今年7月,中国稀土出口量同比激增21.4%,但价格并未因G7的施压而下跌。
![]()
这说明国际市场对中国稀土的需求依然强劲,而G7的干预措施反而加剧了供应链紧张。
中国的战略定力来自于全产业链优势。
从内蒙古的稀土矿开采,到江西的离子型稀土分离,再到宁波的高性能磁铁制造,中国构建了全球唯一的完整稀土产业链。
这种"资源+技术+市场"的立体优势,让G7难以撼动。
![]()
中国这边也早有准备,不是光靠出口管制硬刚。商务部一边加快合规申请的审批,给愿意守规矩的企业开绿灯。
一边又搞了稀土出口追踪制度,买家是谁、用在哪都得报备审计,等于给稀土贸易装了个"安全阀"。
这一手又拉又控,把主动权握得牢牢的,欧盟急着打视频电话求沟通,说白了就是扛不住了。
在国际合作层面,中国展现出大国担当。今年6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跨境铀矿联合勘探协议。
![]()
共同开发全球最大铀矿之一的扎列奇诺耶矿区。
这种"技术共享、利益共赢"的模式,比G7的排他性联盟更具吸引力。土耳其、巴西等资源国纷纷表示,愿与中国合作开发稀土资源。
面对G7的无理挑衅,中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多次强调,中国稀土出口政策是"依法合规、非歧视性的",只要符合规则,欢迎各国企业申请。
![]()
这种"开放但有原则"的态度,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中国发布《稀土管理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规范稀土开发。条例要求所有稀土企业建立产品追溯系统,确保每一批出口稀土的碳足迹可查。
这种"以规则对规则"的策略,让G7的碳税阴谋破产。
![]()
结语
从这场稀土博弈可以看出,试图用行政手段对抗产业规律,注定是徒劳的。技术优势面前,再多的政治算计都显得苍白无力。
随着全球绿色转型加速,稀土需求只会越来越大。与其搞这些无用功,不如回到合作共赢的正道上来。
面对G7的"王八拳",你认为哪一招最不靠谱?中国还需要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