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增植六千株 刺桐催红刺桐城
“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伞欲烧空”
盛景有望重现
据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陈淑华)报道:今年以来,市城管局园林绿化中心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清源山风景区等景区景点,西福高速、动车站周边等城市重要门户,北迎宾大道、东西大道等进出城道路,以及打锡街、临漳门周边等古城核心区域,已新植刺桐2000余株。预计10月底前完成全部种植工作,加上去年种植的,届时新增刺桐总量将近6000株。
![]()
刺桐花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竞相盛开,自由奔放。(黄梓濠 摄)
![]()
刺桐花迎春开放,动车仿佛在刺桐花海中穿梭。(郑银杰 吴宏 摄)
泉州古称刺桐城,刺桐盛放时的绚烂曾惊艳了无数人。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绿满泉城”行动的部署,去年以来,市城管局园林绿化中心重点在中心市区古城、城市主干道及重要景观节点大力开展市树刺桐种植工作,所选择的刺桐树种主要为“象牙红”,具有温度适应性好、花期长、观赏价值高的特点。
![]()
刺桐树是泉州的市树,每逢开花时节为城市增添了不少韵味。(资料图 王柏峰 摄)
绿化中心相关负责人展望道:“待到今年底或明年,中心市区近两年新增的近6000株刺桐将渐次绽放,成片成林,重现古泉州‘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伞欲烧空’的盛景,成为我市独具特色的‘迎宾红’‘魅力红’城市景观名片。”
泉州与刺桐的缘分始于唐代。据记载,唐宣宗时期(847-860年),泉州郡城已遍植刺桐树。这种原产热带亚洲的树木枝叶繁茂,夏初开花,殷红似火,成为了城市的标志。
五代时期,泉州节度使留从效环城大量种植刺桐树,使得“刺桐城”这个雅号名扬宇内。阿拉伯商人来到泉州,见了红遍全城的刺桐花,也以“刺桐城”相称,这个名字一直为外国人所沿用。
因其独特的历史地位,泉州将刺桐定为市树,刺桐花和含笑花定为市花。
刺桐是泉州繁盛时期的象征,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名扬海内外。历代文人墨客来到刺桐城,总被满城刺桐花的盛景所震撼,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绝美诗篇。
宋代状元王十朋任泉州太守时写下《刺桐》诗云:“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伞欲烧空。花先花后年俱熟,莫道时人不爱红。”
郭沫若《咏泉州》:“刺桐花谢刺桐城,法界桑莲接大瀛。石塔双擎天浩浩,香炉独剩铁铮铮。”
古人用刺桐花来预卜年景。若是先长叶后开花,则来年风调雨顺;若是先开花后长叶,则来年年景堪忧;虚虚实实,终究是人们对生活的寄托。
来源:武荣视界综合泉州发布、泉州政务、泉州晚报融媒体、字符跳动阁、网络整理。
![]()
守护闽南人的市井温度,记录时代的暖心印记。@武荣视界 一如既往在这里等你。
免责声明:本微信部分图片、文字及观点,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