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文化报道 记者 张嘉玉】9月26日,“世界遗产在北京”国际交流对话活动在北京举办,来自英国、美国、法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汇聚,与国内专家共同探讨遗产保护的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深化国际合作,促进文明互鉴。
现场,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崔述强在致辞中谈到,此次对话不仅是展示北京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窗口,更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分享遗产保护“中国经验”的契机。黄廷方慈善基金董事、信和集团主席黄永光感叹,多年来基金会参与北京市多个文物保育项目,亲身感受到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和活力,也鼓励我们思考如何让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中发挥更大作用。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提出,去年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数居世界第二。遗产保护不只是保护过去,更是关乎未来。
![]()
北京中轴线在2024年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目前,北京拥有8处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一直以来,北京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标准不断提升遗产保护水平,提高遗产管理阐释水平;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凝聚社会力量,展现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北京故事;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更好传承发展中华文明。
活动邀请了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世界遗产在北京”展开主旨演讲。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指出,北京处在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生活区域交界线,古代就是不同文化交流碰撞的地方。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质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成果,都在这座城市当中以不同方式呈现。
纽约大学沙克不动产研究副院长Marc NORMAN分享了纽约如何保护遗产遗迹,同时让城市发展保持活力。他还通过介绍莫洛根港区项目表示要让本地人居民回来居住并从中获益,强调要将人纳入整个保护工作之中。
此外,活动邀请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美国10所高校和英国剑桥大学逾百名国际青年,与对外经贸大学40名中国青年一起,开启为期四天的北京世界遗产体验之旅,促进不同国家青年在交流中碰撞思想、交融文化,并让外国青年以他们独特的视角,真切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历史长河的波澜壮阔,亲身体悟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悉,该活动旨在提升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影响力、以世界遗产为媒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由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市文物局、黄廷方慈善基金共同举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