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志愿军在釜谷里的一处阵地上,7名负伤的志愿军战士进入备战状态。阵地前黑压压的敌军已经越逼越近,冰冷的坦克显得更加残酷无情,一场生死决战,即将在异国他乡上演,面对绝望和无助,7名志愿军战士的眼中看不到一丝畏惧,反而满是战意!
![]()
这7名志愿军战士是第39军116师347团7连的战士,他们连负责驻守此地。由于此地的地理位置关键,遭到敌军的猛烈的进攻,7连虽然拼死坚守阵地,打退了敌军一波又一波进攻,但终于陷入了如今的困境,打光了整个连队,就剩下这7名伤员,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迎来最后一次坚守。
反观敌军是英军皇家来复枪团第1营,这是一支英军的王牌部队,武器装备领先,还配有坦克。此时,200多名英军跟在坦克的后面,朝着7名志愿军战士坚守的阵地压了过来。
他们知道我军阵地上的战斗力已经不多了,但进攻时却还是小心谨慎,因为此前的多次交手中,志愿军勇猛无前的拼杀,给他们留下了心理阴影,让他们即便在巨大的优势面前,也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连长牺牲了,副连长牺牲了,排长牺牲了,副排长也牺牲了,就连班长也都牺牲了。7名志愿军之中,职务最高的副班长临时拿过指挥权,组织了最后的作战。弹尽粮绝,如何利用好手里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和几颗子弹,以及阵地上的石头,成为此战的关键。
![]()
其实,面对如此绝境,那还有什么好办法,无非是把敌人放近了打。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高效利用仅有的火力杀敌。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旦弹药消耗完,撤离肯定是不可能了,唯有与敌人拼命一途可选。
兵力极度劣势,拼命注定有死无生,但7名志愿军战士没有一人反对,全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蜷缩在寒风中保存体力,等待敌军压到阵地前,与敌人展开最后一搏,用生命坚守“人在阵地在”的承诺。
很快,英军压到了阵地前,随着副班长一声令下,战士们纷纷开火,最后的手榴弹也被丢了出去。英军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此时却还是受惊不小,但志愿军仿佛才是占据优势的一方,已经有人在打光手中弹药后冲出了战壕,与敌人肉搏起来。
此刻,英军的坦克也好,火炮也罢,都失去了作用,志愿军与英军扭打在一起,导致英军的重武器无法支援。
![]()
英军被志愿军一往无前的气势吓退,谁都不愿意做最前面的“出头鸟”,赶紧退下去组织第二波进攻。英军再次攻上来时,志愿军的弹药已经在第一次获胜后得到了一些补充,反而让第二波进攻的弹药更充足,英军的第二波进攻在志愿军的手榴弹和扫射下再次失败。
第三次进攻时,英军再也不敢贸然进攻,步兵干脆缩在坦克后面,让坦克尽可能的靠近阵地。我军缺乏重武器,更没有反坦克武器,想要对付坦克只能近距离炸履带。志愿军战士们凭借顽强的精神,连续炸瘫痪了两辆坦克,让敌人的坦克进攻遇阻。
随着英军一次又一次进攻,阵地上的形势越来越不容乐观。面对再次压上来的英军,副班长知道阵地再也无法坚守了,遂决定与敌人同归于尽。但在副班长准备跃出战壕带着战士们与英军拼命时,郑起却拉住了他,示意他赶紧回来。
![]()
郑起年纪不大,但此时却显现出与年龄并不相符的沉稳。他对副班长解释,他们的任务是坚守住阵地,而不是与阵地一起牺牲。他们的牺牲也不是没有意义,为的就是不让阵地葬送在敌人手里,这才是他们坚守此地的关键所在。
在郑起看来,此处阵地的意义非凡,英军之所以如此拼命也要抢到控制权,就是因为该阵地卡在了补给线上。一旦该阵地丢了,志愿军的补给线就会遭到威胁,前线作战的战友们就要面临断粮的风险。
而他们如今要尽量多拖延时间,即便是牺牲也要更有意义。只要多坚持一分钟,前线的战友补给就安全一分钟,友军来支援的时间也就多一分钟。听完郑起的解释,副班长深以为然,对郑起的看法十分认同。
![]()
但话虽然如此,他们已经陷入了绝境,如何能拖延更多时间呢?郑起这时把手里的枪放下,因为他觉得两杆刺刀已经不足以退敌。而他身为一名司号手,手里除了有枪之外,还有一把冲锋号,他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坚守的阵地上吹响冲锋号,哪怕是死,也要吓英军一跳!
按照当时的军规,冲锋号不能乱吹,必须在我军发起冲锋时才能吹响。但郑起当时的处境特殊,他哪里还顾得上这么多,只想着在生命最后时刻给英军一个教训。
郑起拿起冲锋号,登上阵地的最高点,在绝望之际展现出的却是全胜的姿态,仿佛志愿军主力抵达。冲锋号嘹亮的号音顿时响彻整个战场,英军虽然没有系统学习过志愿军的冲锋号含义,但他们在以往的交战中早就总结出了经验教训,只要这种号声吹响,就意味着志愿军要发起总攻了!
虽然他们知道阵地上的情况,志愿军最多就剩下几个人,但志愿军会不会来援兵,他们也不清楚。愣神、犹豫、转身逃跑,英军就这样被郑起的冲锋号给吓跑了!郑起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绝望之时的一个动作,竟然保住了不可能守住的阵地。
![]()
郑起很清楚,英军害怕的不是他的号声,而是志愿军一直以来保持的勇往直前的信念。那种如同猛虎下山般的攻势,无惧牺牲的意志,让英军吓破了胆。
此战过后,郑起保住了关键阵地,荣立特等功,荣获二级英雄称号。后来,郑起受邀去了北京,以志愿军代表的身份与毛主席亲切握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