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夏秀琴 通讯员 吕婷茹/文图
![]()
9月23日,在新安县举行的一场青年人才座谈会上,气氛热烈。30余名青年人才与他们的导师齐聚一堂,畅谈成长感悟,交流培养心得。
万基控股集团的逯晓宇说起自己的转变,语气中难掩振奋:“从对铝电解工艺一窍不通,到参与核心研发项目,导师为我铺就了一条清晰的成长路径。”短短一年间,作为新安县首批“政录企用”引进人才,他在企业导师、万基铝业生产技术部李部长的帮带下,已成长为万基集团铝基材料研究所的技术骨干。
这样的转变,正是新安县推行“导师帮带制”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县将导师帮带作为青年高学历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通过精准选配、系统培养、实战锻炼,助力青年高学历人才快速融入岗位、发挥专业优势。
![]()
导师帮带,首在选好导师。新安县坚持“优中选优”,从科级干部、优秀中层和行业专家中遴选出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重的导师,形成“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双提升的帮带模式。县审计局青年干部刘琪瑶的导师,是第十三批县级优秀专家、高级审计师。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导师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帮助她从“审计新手”迅速成长为能独立参与重大项目的业务骨干。
在学员选择上,新安县注重“需求—能力”双向匹配,将20余名帮带对象划分为科技创新、基层治理、产业攻坚三类,并围绕“岗位职责、能力短板、发展需求”制定三张清单,实现“一人一策”精准培养。通过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每位青年人才都能在最适合的方向上获得成长支持。
平台是人才成长的土壤。新安县紧扣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民生服务等重点工作,在新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等地设立实践教学点,组织常态化观摩与轮岗锻炼。逯晓宇正是在铝电解一线车间的实战中,快速掌握了工艺流程;刘琪瑶也通过参与审计项目,提升了业务综合能力。这种“干中学、学中干”的模式,让人才培养与县域发展同频共振。
成效检验是帮带制度落地的重要一环。新安县建立“自我评价20%+导师评价30%+单位考评30%+群众评议20%”的四维考核体系,每半年召开座谈会“晒成绩、找差距”。同时,实施“青苗—青藤—青松”递进培养计划,对表现突出者给予“优先锻炼、优先重用”的机会,并开展双向互评,将优秀师徒作为晋升奖励的重要参考,形成尊重人才、激励成长的良好氛围。
随着导师帮带制度持续深化,新安县一批批青年人才正逐步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据介绍,下一步,该县将系统优化导师帮带机制,围绕目标化管理、内涵式深化、模式创新与全程跟踪,推动青年人才在实践淬炼中脱颖而出,为地方发展注入持久人才动能。
编审:沈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