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后台有人问我说:
舟安老师,我第一次知道还有「人力资源节」这个节日,挺新奇的。
我目前正在做研发助理岗位,3年工作经验,有想过转型做HR,知道您在这块很有经验,想听听您的想法。
【舟安的解答】
题主,舟安的建议,就这四句话:
想高收入,别来;
对人钝感,别来;
走投无路,可以考虑;
有耐心懂人性,欢迎来。
我可以很直白地跟你说:HR工作的本质就是和人性打交道。
我在知识星球里说过:只有你自己是千年狐狸,才能看透另一只狐狸的招数和动机。
很多人转型做HR,最容易忽视的一点,以为就是招招人,写写方案,搞搞活动,或者在会议上读两条制度。
但等真正进来才发现,你面对的不仅仅是流程和文件,更多是活生生的人性:嫉妒、算计、欲望、恐惧、利益冲突。
这些东西不在书里,不在课里,却天天扑面而来。你能不能识别?能不能处理?能不能在灰度里活下去?
这才是真正决定你能不能做好HR的关键。
换句话说,你必须看懂人心,识别背后的动机,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才可能做好人力工作。
如果你害怕冲突,或者遇到复杂局面就退缩,那你大概率很难走远。因为HR不是冷冰冰的流程,而是每天都在和活生生的欲望、矛盾打交道。
想搞定人性,就三个字:利他性。
舟安为什么能把这个公众号做起来?因为我抓了人性里的利他性。
HR也是一样,不是空洞的「做管理」,是要抓住人性中的利他性。
利他性,并不是你自嗨地写个方案、做个流程、整天搞形式和氛围,它是你能读懂别人真实要什么,比如:老板要的是结果和安全感,业务要的是资源和效率,员工要的是公平和被尊重。
如果你听不懂这些潜台词,还在那儿拿着教科书喊口号、谈理论、说模型、喊趋势... ...对不起,你做的所有方案,别人只会觉得是负担,是多余,是花架子。
你在别人的眼里,也是个很奇怪的存在。
与人交往也是同理,要给对方潜意识里真正想要的东西。比如我常说的「沟通中的喂球」:沟通交流中,把重心放在对方身上,满足TA的自恋、自怜、自尊、控制感等等。
很多HR都意识不到这些。HR问题就在于,习惯照着理论走,却忘了人性是灰度的。
举个例子:很多领导都喜欢甩锅。
在HR的思维里面,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是背上锅,要么是甩掉锅。
但更重要的,不是这两个选择,是你能不能把锅变成「交易」。
领导甩锅给你,从人性的角度思考:那就得「有交换才有背锅」。
抗锅之前,一定要问清楚:替谁扛,怎么扛,有什么补偿。
如果啥都没有,就是糊涂账,你只会白白消耗。
如果领导频繁甩锅、承诺落空、还见不得你成长,别犹豫,这种人不值得跟。要么走,要么准备取而代之。
但如果只是一次两次没兑现,而后面有补偿动作,那就要学会带条件背锅,并且为下次谈判做好个铺垫。
再举个例子:关于站队。
绝大多数基层HR,是不需要站队的。你只要把手头的业务做好,就没人盯你。
一旦升到中层,就得学会研判。资源有限,领导一定会优先给那些表态最快的人。与此同时,你要在同级别里找盟友,谁升职了都能互相拉一把,背后都是人性。
到了高层,立场必须鲜明。位置有限,竞争残酷,你要是还想中庸,领导就不会给你下注。
现实是,职场大多数时候你身不由己,HR更是如此,你往往只能跟着部门和直属领导站队。哪怕知道是弱势阵营,也得跟。
二五仔,最后的下场都会很惨。
还好,如果你输了,还能找下家。
尤其是对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来说,就算站错了队,其他公司也会抢着要你。
所以我才说,这4句话决定你做不做HR:
想高收入,别来;
对人钝感,别来;
走投无路,可以考虑;
有耐心懂人性,欢迎来。
HR能不能做,最终看你能不能扛得住复杂、看得透人心。
希望对你有启发和帮助。
同步一下:过往所有案例中的精华金句与核心思维,我都整理进了一本手册里。从即日起,新加入或续费知识星球的朋友,都可以免费获赠一本,全国包邮!
相信我,这本手册你读十遍,每一遍都会有新发现。
![]()
更多深入、具体的案例拆解,欢迎前往我的知识星球。你也可以向舟安提问:只要问题不是特别空泛,舟安都会耐心回应,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即便你暂时没有具体困惑,也欢迎围观舟安为他人解题,从真实案例中学习,尽量避开那些人生大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