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资源对接活动现场,创业项目现场进行路演展示。
![]()
创业资源对接活动,机构代表直接向创业项目抛出意向投资金额。
湾创未来,粤聚英才!9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集成电路与低空经济、医药健康与生物制造、食品科技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与文化创意五大赛道,分别产生特等奖2名、金奖4名、银奖6名、铜奖8名,奖金分别为25万元、10万元、8万元和5万元。凡报名时或两年内在广东省登记注册的获奖项目,还将获得等额配套资助,最高奖金资助累计可达50万元。
随着获奖团队登台合影,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圆满落幕。本次大赛通过赛事与系列配套活动的深度联动,既展示了粤港澳三地青年创业者的创新活力,也有效促进了项目、资本与资源的高效对接。
三地协同
深入发动超1700个港澳项目参赛
开幕式现场,佛山咏春传承人董崇华和“黄飞鸿”醒狮队带来《醒狮·咏春》精彩表演,以岭南特色的咏春与舞狮表演拉开序幕,展现了大湾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开放活力。
“创业路上虽充满挑战,但大湾区给了我‘敢闯敢试’的力量。”澳门创业代表、佛山精鹰抖来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嘉欣率先分享了她在佛山六年多的创业历程与感悟。
邓嘉欣动情回忆,2019年大学毕业后,受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吸引,她选择落户佛山。在佛山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的支持下,她享受了三年免租免物管费的创业环境,并获得了人社部门“店小二”式的贴心服务,包括资金对接、政策辅导、导师陪跑、参赛推荐等多项助力。在基地的推动下,她的项目在入驻基地后的第二年即被上市公司金鹰传媒集团并购,成立佛山精鹰抖来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迈入更稳健的发展轨道。
近年来,广东与港澳携手共进,围绕青年所盼所需,出台地方专项法规、建设港澳青创基地、成立湾区青创基地联盟,帮助港澳青年在湾区“立住脚、扎下根、创未来”。
本次大赛得到香港民青局、澳门经科局大力支持,粤港澳三地政府部门共同对接港澳高校、创业平台、青年组织,深入发动超1700个港澳项目参赛。
香港数码港首席企业发展官朱美恩表示,数码港作为香港数码科技旗舰及创业培育基地,至今已成功汇聚超过2200家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累计融资总额已达462亿港元。数码港致力于全方位孵化创新企业及推动研发成果转化,积极发挥“超级联络人”的角色。展望未来,朱美恩强调,数码港将继续聚焦金融科技、智慧生活、智慧城市及数码娱乐等重点领域,为香港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青年逐梦
IDG、红杉等150多家创投机构深度参与
高校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大赛一启动,组委会办公室先后赴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12座城市举办28场宣介活动,先后对接166所高校,邀请知名高校校长、专家院士、青年精英、投融资机构及企业家代表为大赛打call,发动青年人才追逐创业梦想。
大赛承办单位代表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唐洪武院士表示,创业既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鲜明特质,也是华工人的基因传承,大湾区目前有200多家上市公司、大型企业由华工校友创业和引导,华工已建成30个国家级、25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009年至今,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52项,作为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学校累计孵化企业超过430家。
他表示,本次大赛的优秀项目展示了大湾区青年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技术风貌,未来华南理工大学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与高校院企业等社会各界的系统合作,共同打造更可持续的创新创业生态。
这不仅是一场项目的比拼,更是一场资源对接的盛会。大赛把资源对接作为重中之重。IDG、红杉、高瓴、粤财、深创投、深天使、松禾、东方富海等150多家知名创投机构深度参与,合作举办种子基金“直通车”、创业能力“实训营”等资源对接活动,已与参赛项目达成投资意向金额超10亿元。
深创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左丁表示,深创投作为立足湾区、面向全国的综合型投资机构,自成立以来始终与改革开放及大湾区建设同频共振。截至目前,深创投在大湾区通过直接投资和参股子基金等方式,累计支持科技企业超过1900家,其中85%以上为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硬科技领域投资占比超过90%。已培育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0余家、上市公司200余家,有力推动了一批优秀创业者在大湾区圆梦。
左丁透露,深创投已在总决赛现场设立展位,并推出“种子训练营”等专项活动,提供千万级启动资金与定制化创业辅导,面向高潜力项目开展深度对接与持续赋能。
服务平台
发布重点领域对紧缺人才的具体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设立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务实举措,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有力行动,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创新实践,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活动现场,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揭牌成立。该中心的建立,标志着粤港澳三地在就业服务一体化与人才协同发展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未来,各方将共同努力,将区域中心打造成为促进区域深度合作的“动力引擎”和引领就业创新的标杆。中心将致力于推动大湾区在政策衔接、办公服务、资源流通等方面的渠道畅通,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发挥示范作用,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更大贡献。
为精准引导人才流向,仪式上同步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人才需求目录》。该目录基于详实数据,系统梳理并明确了大湾区内地城市在重点领域对紧缺急需人才的具体需求,为海内外人才来大湾区就业创业提供清晰指引。
目录显示,在广东省20个战略产业集群中,人才需求程度排名前五的领域依次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通信技术工程师(月薪4–10K)和架构师(月薪15–40K)需求程度最高,均达五颗星;新能源产业中,光伏系统工程师(月薪6–15K)和机器学习工程师(月薪12–30K)需求同样为五颗星;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中,JAVA工程师(月薪10–20K)和图像算法工程师(月薪10–30K)也呈现最高需求等级。
从“政策大礼包”到“服务直通车”,从“产业协同网”到“全球朋友圈”,广东正以“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政治担当,让每个创业梦想都能在这里绽放。
资本助力
24个优秀创业项目与12个投资机构对接
9月27日,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创业资源对接活动在佛山市举行。活动上,24个有融资需求的优秀创业项目与12家知名投资机构面对面洽谈。在表达投资意向环节,机构代表直接向创业项目抛出意向投资金额,有项目获得最高意向投资金额为9000万元,合计金额高达1.85亿元。
据了解,活动集结了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和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大赛中有融资需求的24个优秀创业项目,同时邀请12个投资机构代表现场洽谈对接。活动采用“5+5+1”模式(项目介绍5分钟、洽谈对接5分钟、投资意向表达1分钟),高效对接资本与项目。通过这种精准的对接机制,众多初创企业获得了资本关注,部分项目更是赢得了投资机构的初步合作意向。
南都记者观察发现,项目涵盖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装备制造、航天军工、现代服务等多个领域,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硬核且具原创性,多个项目涉及“卡脖子”技术突破,从底层技术到场景应用全链条覆盖。
在表达投资意向环节,“新一代战略性新兴高端膜材料”项目直接获得6家投资机构的青睐,最高意向投资金额为9000万元,合计意向投资金额高达1.85亿元;同时,12个投资机构纷纷向多个创业项目抛出“橄榄枝”,意向金额几百万至数千万不等。
“多回路反馈穿刺介入手术控制系统”项目获得了3家投资机构的意向投资,最高5000万,总计8500万。项目负责人孙轶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这种形式的创投对接活动,活动形式“非常新颖、非常直观”。“让我们一下就知道有没有投资机构对你感兴趣,也可以看到每家的大致意向资金。因为我们是平台型的企业,需要的资金、资源都比较多,这样的形式让我们通过一场路演就找到有投资意向的机构,非常高效。”
资源对接
全国总决赛前投资意向金额超10亿元
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把资源对接作为重中之重。IDG、红杉、高瓴、粤财、深创投、深天使、松禾、东方富海等150多家知名创投机构深度参与,合作举办种子基金“直通车”、创业能力“实训营”等资源对接活动。据悉,在全国总决赛之前,多家知名创投机构已与参赛项目达成投资意向金额超10亿元。
“从初赛到决赛,广州金融控股集团全程参与。目前集团已经和25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初步的意向投资金额是1.3亿元。”广州金融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秀彬认为,此次大赛的资源对接方式效果显著,广州金控组织了20多家投资机构赴广州、深圳、珠海三地对接了100个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半导体与芯片三大领域。
在投资实践中,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志涛经常感受到一个普遍的难题:投资机构很难找到优质的早期项目,而很多早期的好项目也抱怨找不到投资。“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这样的平台,这类创业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恰恰可以得到有效缓解。”赵志涛表示,在比赛路演的过程中,创业项目得以充分展示,资本有机会进行精准对接,对构建良性创投生态具有重要意义。赵志涛还提到,有10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已进入深度接洽阶段,粤财控股团队将持续推进后续尽调与谈判工作,积极挖掘合作机会,助力优质创新企业成长。
孵化基地
“一站式”创业支持 打造企业资源朋友圈
在赛场之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其强大的“一站式”孵化能力和资源整合优势,将大赛的竞技场转化为创业项目的“落地加速器”,成为推动优秀创业梦想从蓝图走向市场的关键力量。
在全国总决赛当天,香港智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田皓博作为香港数码港的参展企业代表来到现场,他感慨道:“这次大赛极具专业性和包容性!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田皓博在现场看到,创业者被细分到五个专业赛道分别进行决赛竞赛,不仅有各种金融服务和投资对接,还有孵化器的支持与对接。
田皓博介绍,公司主要打造的项目是“智学科技排课助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课表,简化高校行政的负担。而他坦言:“在初创期,公司成员们大多只懂技术、产品和需求,但不懂具体的政策和资源扶持。”自今年5月落地香港数码港以来,基地通过孵化器为公司提供了一笔必要的启动资金,并帮公司跨越了许多创业政策方面的认知鸿沟。
“从场地租赁、工商注册到政策咨询、创业补贴申领等,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可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创业支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参与此次大赛对接的基地之一,据企业孵化服务部经理陈俊健介绍,基地目前已通过大赛与超200位创业者交流,成功对接了6个项目达成初步入孵意向。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主要面向港澳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同时积极吸纳内地优质科创型企业入驻。“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基地组建了由投融资机构、高校学者和企业家构成的导师团队,我们通过定期举办资源对接活动,帮助创业项目打造‘企业资源朋友圈’,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拓展资源网络。”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程安 孙小鹏 杨晓彤 杨丽云 李文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
视频:南都记者 马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