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长河中,东北抗联第九军宛如一颗耀眼星辰,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闪耀着不屈的光芒,他们以血肉之躯,谱写出一曲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诗。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东北大地,锦绣河山支离破碎,无辜百姓生灵涂炭。在这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抗日的烽火在东北各地熊熊燃起。东北抗联第九军的前身李华堂支队,在动荡的局势中逐渐发展壮大。
![]()
李华堂早年投身绿林,“九一八”事变后,他不甘受日军奴役,率部走上抗日之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感召下,1937年1月李华堂支队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军长李华堂,下辖三个师,全军约2000人。这一改编标志着第九军在党的引领下,成为了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有明确战斗目标的抗日武装力量。
![]()
第九军成立后迅速活跃在松花江下游、汤原、依兰、方正等地与日伪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们运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给日军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1937年3月抗联第九军与第五军等兄弟部队联合攻打依兰县城。战斗中,第九军战士们个个奋勇争先,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突破防线,攻入城内。他们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用手中的武器狠狠地打击侵略者。此次战斗,共毙伤日伪军20余人,俘15人,缴获长短枪18支,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极大地振奋了东北抗日军民的士气。
然而,第九军面临的战斗环境极其残酷。日军为了消灭抗联部队,采取了“集家并屯”“坚壁清野”等毒辣手段,妄图切断抗联与群众的联系,将他们困死在深山老林之中。同时,日军还不断增派兵力,对第九军进行疯狂的围剿。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第九军战士们缺衣少食,常常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忍饥挨饿地战斗,但他们始终没有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与敌人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随着抗战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抗联第九军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部队减员严重,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在这艰难时刻,军长李华堂逐渐丧失了抗日的信心和意志,最终于1939年投降日军,走上了叛国投敌的可耻道路。李华堂的叛变给第九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绝大多数战士并没有被这一挫折打倒,他们坚守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继续与敌人战斗。
![]()
以郭铁坚为代表的一批坚定的抗日志士,接过了第九军的旗帜,带领部队继续在敌后开展抗日活动。郭铁坚作战英勇,指挥有方,他深知战士们面临的困难,但始终鼓舞着大家的士气。在他的带领下,第九军余部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依然顽强地坚持战斗,给日伪军以有力的打击。
![]()
东北抗联第九军虽然最终因各种原因而遭受挫折,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在国家和民族最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东北抗联第九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战斗,牵制了大量的日伪军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战大局。同时,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发了东北人民的抗日热情,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抗日信心。他们以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康 石)
![]()
作者简介: 李生,字:康石,1974年下乡知青,1980年返城在佳木斯电视台专题部当摄影记者。拍摄过很多纪录片 :2004年拍摄《佳木斯一一东北小延安》2014拍摄纪录片《铁血三江》2014年拍摄 《决战黎明》 喜爱用文字书写自然风光、生活趣事,人生感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