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法环境月华中地区开幕式暨“寰宇万物——中法环境月联合特展”启动仪式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副领事罗冉,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定桥,省外事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郭向丽出席并致辞,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副社长周怀龙、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张昊楠,国家自然博物馆副馆长张玉光出席,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省文物局、湖南农业大学、省内外知名博物馆、省自然资源厅相关处室及直属单位、相关学会、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省地质博物馆科学教育合作机构、学校代表以及相关媒体等100余位嘉宾齐聚现场。
![]()
△展览启动仪式现场
郭向丽在致辞中表示,湖南与法国合作基础深厚、潜力巨大,期待以此次中法环境月为契机,为双方在生态科研、环保产业、绿色技术等领域的对接搭建更广阔平台,让“绿色合作”成为湘法友谊的鲜明标识和坚实桥梁。
罗冉指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关乎地球生态平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也是中法两国长期关注的重要领域。此次“寰宇万物”特展通过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方式,直观呈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意义,期待展览能唤起更多人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守护意识。
李定桥表示,中法环境月走进湖南三年来,已成为两国生态保护理念与绿色发展路径深度对话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湖南在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行。愿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协作,持续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启动仪式现场,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与芒果TV、支付宝分别签署科学教育合作协议,未来将携手探索“科技+文旅”的新路径。随后,现场嘉宾代表共同宣读《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书》,为凝聚社会各界生态保护共识注入行动力量。
本次展览聚焦 “生物多样性” 这一全球议题,通过 “全球视野—中国故事—湖南特色”三大篇章,构建起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生态叙事体系。第一篇章从“生物多样性的本质特性”切入,系统解读“生机勃勃”“独一无二”“相互依存” 等核心内涵,同时直面“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海洋红色预警”等生态危机,引导观众思考人类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定位。第二篇章立足中国疆域优势与资源禀赋,展现从中国从森林到湿地的多样生态系统,阐述大熊猫等“活化石”物种、多种高等植物的独特价值,同时也客观剖析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物种遗传多样性下降等挑战。第三篇章则聚焦湖南本土,详解湖南野生动植物资源类型与分布,通过展现麋鹿、中华秋沙鸭、冷杉、银杉等代表性物种的现今生存场景,直观呈现湖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务实实践与鲜活成果。
在展陈设计上,本次展览深度融合 “中法文化互鉴” 与 “中国化表达”理念,以“二进式中式庭院”为整体风格框架,选取“坚韧内敛的湖南湘妃竹”与“灵动舒展的法国鸢尾”作为核心视觉符号,二者不仅以装饰元素贯穿展区各处,更在中央微景观展区形成精妙呼应——湘妃竹挺拔枝干与鸢尾舒展花瓣交相辉映,其间错落陈列红嘴相思鸟、丹顶鹤、朱鹮、秃鹫等动物标本,让观众在沉浸式场景中感受“文化符号+生态实物”的双重触动,最终凝练成“方寸微景观,可观大千世界”的立体观展体验。
![]()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由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指导,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法国文化中心、国家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提供特别支持。展览位于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南栋一层,展期至2025年12月,免费对公众开放。
![]()
△中法环境月海报
法国驻华大使馆自2014年起举办中法环境月,目的在于普及信息、增强意识、倡导行动,并加强两国在所有环境相关领域的合作。今年,在这一跨学科活动节的框架下,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武汉法语联盟将与其中法合作伙伴在今年秋季于武汉、南昌和长沙联合举办13场展览与讲座等活动。
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 通讯员江河 汤楚云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