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拿不到中国的稀土,屡出奇招,现在准备和欧盟国家联手发限价令,还准备对中国的稀土加税。G7还在犹豫,中国已经先一步出手,制裁三家美企,禁止对其出口活动。
![]()
前言
2025 年 9 月 26 日,来自 G7 成员国的贸易官员仍在布鲁塞尔就稀土 “限价令” 草案进行最后的细节磋商,一则来自中国的公告已率先打破全球稀土市场的平静。
当天下午,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出口管制公告,将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等三家美国企业列入管制清单,全面禁止向其出口稀土材料及相关加工技术,所有出口申请均不予审批。
![]()
这一 “先发制人” 的举措精准击中美国稀土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距离路透社披露 G7 计划对中重稀土设定价格下限仅过去 48 小时,让正试图通过联合限价遏制中国稀土主导权的西方阵营陷入被动。
G7 酝酿的稀土 “限价令” 并非偶然,而是其 “降低对华资源依赖” 战略的延续。自 2024 年特朗普第二次入主白宫后,美国便联合盟友加速构建 “非华稀土供应链”,试图打破中国在全球稀土领域的垄断地位。
![]()
根据 G7 内部流出的草案,此次限价范围将覆盖钐、钆、铽等 7 类中重稀土,计划将其价格锁定在 2023 年平均水平的 1.2 倍以内,同时对超出限价的中国稀土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
这一方案的核心诉求,是通过价格管控削弱中国稀土出口的议价能力,为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稀土产业争取市场空间。
![]()
稀土软肋
支撑这一计划的是 G7 对自身稀土资源储备的乐观判断。美国拥有全球第二大稀土储量,加州芒廷帕斯矿是其唯一运营的稀土矿山,由 MP 材料公司负责开采。
澳大利亚则有伊卢卡资源公司的埃尼巴稀土精炼厂和阿拉富拉稀土公司的诺兰斯项目,前者获得 12.5 亿澳元政府贷款,计划 2026 年投产。
特朗普政府甚至盯上了格陵兰岛 —— 这个拥有全球 18% 稀土储备的地区,今年 3 月曾派副总统万斯带队考察。
![]()
但现实的短板显而易见:美国挖出的稀土矿石纯度不足,需运至中国加工才能转化为可用材料;澳大利亚的精炼厂虽已开工建设,却仍依赖中国的冶炼技术与设备,短期内无法形成有效产能。
中方对三家美企的断供精准戳中了这一软肋。此次被列入管制清单的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洛克希德・马丁旗下稀土加工子公司及一家为美军提供磁材的供应商,均深度依赖中国稀土产业链。
![]()
亨廷顿・英格尔斯作为美国最大的造船企业,其建造的伯克级驱逐舰所使用的雷达系统与推进部件,需高纯度钕铁硼磁铁支撑,而这种磁铁的核心原料镝几乎全部来自中国。
洛克希德・马丁的 F-35 战机生产线更离不开中国供应的铽元素,每架战机的航电系统需消耗约 2 公斤铽,一旦断供将直接导致生产线停工。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企业均有过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记录,曾为台岛提供军事工程与后勤支持,此次制裁兼具产业反制与安全警示的双重意义。
![]()
断供的影响迅速在美國产业链蔓延。亨廷顿・英格尔斯位于密西西比州的造船厂已宣布,推迟三艘驱逐舰的交付时间,理由是 “关键磁材供应中断”,该船厂负责美国海军 60% 的驱逐舰建造任务,延期交付将直接影响美军的舰队更新计划。
洛克希德・马丁的 F-35 战机生产进度也亮起红灯,其发言人承认 “正评估供应缺口”,而美国国防部的数据显示,目前 F-35 的零部件库存仅能维持两个月正常生产。
![]()
汽车产业同样受到波及,福特、通用等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依赖中国稀土制造的驱动电机,通用汽车已紧急启动替代供应商寻找计划,但内部评估报告显示,短期内找到合格替代源的概率不足 10%。
中方的反制底气源于在全球稀土产业链的绝对主导地位。目前中国占据全球 70% 的稀土开采量与 90% 的加工产能,更手握稀土冶炼分离的核心专利技术,从勘探、采矿到精炼的垂直一体化体系已运行数十年。
![]()
包头高新区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产业集聚区,能实现 88% 的稀土原料就地转化,这种全链条整合能力是其他国家短期内无法复制的。
更关键的是,中方不仅管控稀土本身,还限制冶炼设备出口,美国得州在建的磁铁厂因缺乏中国产的萃取设备,投产时间已从 2025 年底推迟至 2027 年,且预计生产成本将是中国同类企业的三倍。
![]()
国际的变化
G7 内部对中方的反制反应分化。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率先发声,指责中方 “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威胁将对中国的电子设备加征 200% 关税,但未提及具体实施时间表。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抱怨 “中国破坏全球供应链”,却回避了美国稀土产业的技术短板,其团队此前曾承认,即便调动《国防生产法》资源,美国要满足自身国防领域的稀土需求也需等到 2027 年,而追上中国的技术水平至少需要 15 年。
![]()
欧洲盟友的态度则更为谨慎,德国经济部长公开表示 “不希望卷入稀土贸易战”,因德国汽车业每年需从中国进口价值 42 亿欧元的稀土磁材,限价令与中方反制都将冲击本土产业。
日本与韩国虽表态支持 G7 计划,但其国内的稀土加工企业同样依赖中国原料,铃木、日产等车企已开始囤积稀土部件,应对可能的供应危机。
![]()
国际市场对局势变化的反应尤为敏感。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中重稀土价格在中方公告发布后跳涨 5.3%,其中镝价单日上涨 7.8%,创三个月来新高。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稀土期货持仓量激增,投机资金开始涌入避险。
多家机构发布预警,高盛指出若断供持续超过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将下降 12%,机器人产业产能缩减 18%;摩根士丹利则认为,美国国防工业的 “稀土缺口” 可能导致明年的武器采购计划缩水 20%。
![]()
中方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此次制裁是 “基于国家安全和利益作出的必要举措”,并非针对特定国家或行业,未来将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管制清单。
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中国一贯遵守国际规则,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制裁与价格操纵,稀土出口管制 “不针对民用领域的正常贸易”,符合中国《稀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这一表态为后续可能的谈判留下空间,也明确了反制的底线与范围。
![]()
目前,G7 尚未就稀土 “限价令” 达成最终共识,中方的断供行动已迫使部分成员国重新评估方案可行性。美国正试图通过盟友绕道获取稀土,计划从澳大利亚进口粗矿后转运至日本加工,但日本的冶炼厂同样依赖中国的萃取技术,实际产能有限。澳大利亚伊卢卡资源公司虽表示 “可增加粗矿供应”,但承认 “无法解决加工瓶颈”。
![]()
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深度绑定,让 G7 的限价计划陷入 “想制人却反受制” 的困境。
结语
从 G7 密谋限价到中方果断断供,这场围绕稀土的博弈折射出全球产业链的权力重构。中国的反制既展现了在核心资源领域的话语权,也暴露了西方阵营 “资源有储备却无能力” 的短板。
![]()
随着稀土在新能源、国防等战略领域的作用愈发关键,这场较量或许只是开始,而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与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各方必须面对的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