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爬泰山失联20余天的李小龙已找到
夜爬泰山失联 20 余天,李小龙遗体在声声亭附近被发现,法医已介入尸检
![]()
2025 年 9 月 27 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从山东泰山传来:此前夜爬泰山失联超过 20 天的 28 岁男子李小龙,其遗体已于 9 月 26 日在泰山声声亭附近被找到。目前,法医正进行尸检以明确死因,这起牵动无数网友心的失联事件,最终以悲剧告终。从 9 月 2 日监控中最后露面,到 20 余天的紧张搜救,再到遗体被发现,整个过程充满了家属的煎熬与救援人员的努力,也再次为户外探险安全敲响了警钟。
![]()
失联:凌晨进山,最后身影定格在下山路上
这场悲剧的序幕始于 9 月 2 日的凌晨。据李小龙的表姐王女士回忆,李小龙是家中独子,今年 28 岁,事发前在外地工作,家人与他保持着频繁联系,并未发现任何异常 —— 就在失联前 4 天,8 月 28 日,他还在父亲的抖音作品下点赞评论,父母甚至已和他商量好 “十一” 长假回家相亲的事宜。没人能想到,这场看似寻常的泰山之行,会成为他人生的终点。
根据景区监控记录,李小龙于 9 月 2 日凌晨独自进入泰山景区开始登山,身穿白色短袖,背着双肩包,随身未携带专业的户外装备。监控捕捉到的最后画面显示,9 月 2 日上午 7 时 40 分许,他出现在一条下山路上,但这条道路的山下出口并无他的登记记录,此后便彻底失去了踪迹。“那条路出口有铁门,24 小时有人值守,出来的人都要登记。我们守了好几天,挨个联系登记的人,没人对小龙有印象。” 王女士的话语中满是焦急,她推测,李小龙可能在下山时偏离了正常路线,误入了未开发的区域。
![]()
李小龙的同学赵先生则提供了关键线索:两人手机上安装了带有位置共享功能的地图软件,李小龙的最后定位显示在泰安市开明路附近,定位点周边标注有 “观景台” 字样。但很快,赵先生发现无法联系上李小龙,“他手机没电了,电话一直打不通”,意识到情况不对的赵先生立即联系了李小龙的亲属,家属随即向泰安市公安局大津口派出所及泰山景区警方报警求助。
搜救:悬崖垂绳、无人机勘测,20 余天的生死搜寻
接到报警后,一场跨越 20 余天的大规模搜救随即展开。由于泰山地形复杂,夜间搜救存在极大安全风险,救援人员只能采取 “日间集中搜救、夜间值守观察” 的模式,每天清晨便携带装备上山,直至傍晚才下山休整。参与搜救的力量涵盖了消防、公安、景区工作人员及民间救援队,亲属也始终坚守在景区,期盼着奇迹发生。
李小龙最后定位所在的区域成为搜救的核心地带。王女士提供的搜救视频显示,该区域布满陡峭山石,一处高台外侧即为约 200 米高的悬崖,虽有栏杆防护,但悬崖下方植被茂密、地形险峻,给搜救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9 月 11 日,救援人员采取了多种极限搜救手段:部分队员将安全绳绑在身上,垂吊至悬崖半空,借助望远镜仔细排查崖壁缝隙;另一组队员沿着狭窄小道徒步抵达崖底,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艰难搜寻;还有救援人员在悬崖对面的山体上建立观察点,同时操控无人机携带高清摄像头飞下悬崖,对视线盲区进行全方位勘测。
“救援人员真的冒着生命危险在找,悬崖那么高,绳子垂下去晃得厉害,我们看着都揪心。” 王女士对救援人员充满感激,她曾在采访中坦言,家属此刻最大的心愿就是 “不管是死是活,希望能把人找到”。泰安当地一支民间救援队在 9 月 11 日发布了寻人启事,详细标注了李小龙的体貌特征 —— 身高 1.6 米左右,体重约 50 公斤,9 月 2 日 9 时左右在大津口区域走失,并发动队员全员排查,但始终未发现有效线索。
景区工作人员在搜救中分析,李小龙失联的关键原因可能是 “走小道、失方向、手机没电”。泰山部分区域虽设有 “禁止进入”“注意安全” 等警示标识,但仍有游客为追求 “捷径” 或 “独特风景” 误入未开发区域。此前 3 月,泰山玉泉寺管理区就曾救援过一名违规进入森林火险区的游客,该游客因迷路、手机摔坏陷入绝境,最终被护林员偶然发现才得以脱险,而李小龙显然没能这般幸运。
结局:声声亭旁发现遗体,法医尸检待解死因
9 月 26 日上午 10 时左右,持续多日的搜救终于有了结果,但传来的却是最坏的消息。泰山景区警方在声声亭附近发现了一具男性遗体,经家属辨认,确认正是失联 20 余天的李小龙。接到警方通知后,王女士与其他亲属立即赶往现场,20 余天的等待与期盼瞬间化为无尽的悲痛。
9 月 27 日,王女士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证实了这一消息,她透露,遗体发现后,法医已第一时间介入,正在进行全面尸检,“具体的死因还需要等尸检报告出来才能确定,目前警方还在进一步调查中”。截至发稿,泰山景区分局及泰安市公安局尚未发布官方通报,关于李小龙为何会偏离路线至声声亭区域、是否存在意外坠落等关键问题,仍需等待尸检结果及警方调查结论。
声声亭位于泰山中麓区域,虽不属于核心景区,但周边多为陡坡与密林,且部分路段未铺设正规石阶,仅能依靠踩出的土路通行,尤其在雨后易发生滑坡、落石。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该区域并非推荐游览路线,平时鲜有游客前往,“一般只有熟悉地形的当地人或资深驴友才会经过,普通游客很容易在这里迷路”。结合此前监控线索与现场环境推测,李小龙可能是在下山时误判路线,进入该区域后因地形复杂、手机没电失去方向,最终发生意外。
反思:夜爬泰山热背后的安全隐忧
李小龙的悲剧并非个例。近年来,“夜爬泰山看日出” 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旅行方式,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泰山作为五岳之首,主峰海拔 1545 米,山体绵延数十公里,虽核心景区配套完善,但大量未开发区域仍存在 “无照明、无标识、无救援点” 的 “三无” 隐患,而这些区域往往成为游客失联的高发地。
2024 年 3 月,一名济南游客就因好奇 “独闯” 泰山北麓森林火险区,躲过护林员巡查后迷失方向,最终在饥寒交迫中被深夜巡查的护林员发现,彼时他已多次滑倒,背部布满伤痕,手机也已摔坏。景区数据显示,每年泰山景区都会接到十余起游客迷路、失联的求助,其中超过七成发生在夜间或非正规路线,涉事游客多为独自出行、未携带导航设备的年轻人。
针对此类安全风险,泰山景区虽已采取多项防控措施:在非正规路线入口设置围栏与警示标识,增加护林员夜间巡查频次,在官方平台反复强调 “沿正规线路游览”,但仍难完全杜绝游客违规探险的行为。“很多年轻人觉得‘说走就走的旅行’很酷,忽视了山区环境的危险性。” 景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夜间登山不仅易因视线受阻发生坠落事故,还可能遭遇野生动物出没、突发恶劣天气等风险,且一旦失联,夜间搜救难度极大,往往会错失最佳救援时机。
法律界人士则提醒,游客违规进入未开发区域导致意外发生,不仅自身要承担风险,还可能因占用公共救援资源承担相应责任。根据《旅游法》及《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游客不得擅自进入禁止游览区域,因违规行为造成自身损害的,景区已履行安全警示义务的,不承担赔偿责任;造成救援费用的,游客或其家属需予以承担。
李小龙的遗体被发现时,距离他原定回家相亲的日子仅剩一个月。这场未完成的旅行,留给家人的是无尽的悲痛,也给所有热爱户外旅行的人敲响了警钟。泰山的日出固然壮丽,但生命更为可贵。当我们踏上旅程时,遵守规则、敬畏自然,才是对自己、对家人最基本的负责。截至发稿,尸检工作仍在进行中,澎湃新闻将持续关注事件后续进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