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老太被儿子送进护理院,偷听卖房对话后冷笑:戏才刚开始呢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内容纯属虚构,所配图片来自网络,仅用于增强表现力。愿通过分享传递温暖,共同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人心如镜,善恶自现。

陈老太太坐在护理院的轮椅上,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的梧桐叶片片飘落。八十八岁的她,本应该在家中安享晚年,却被两个儿子送到了这个冰冷的地方。

昨天,她听到了两个儿子在走廊里的窃窃私语——他们已经把她住了三十年的老宅卖掉了,一百五十万,一人分得七十五万。

"妈已经老糊涂了,反正她也用不着那房子了。"大儿子陈志强这样说道。

听到这话时,陈老太太并没有愤怒,反而冷冷地笑了。她轻声自语:"戏才开场呢。"

这句话里蕴含着什么,恐怕连她的两个儿子都无法想象。六十多年的人生阅历,让这个看似衰老的女人,心中还藏着一个足以改变所有人命运的秘密。



陈老太太原名陈慧兰,出身于解放前的大户人家。她的父亲陈百川是当地有名的商人,经营着几家绸缎庄和当铺。陈慧兰从小就聪明伶俐,深得父亲喜爱。

然而,时代的洪流改变了一切。

解放后,陈家的产业被收归公有,父亲陈百川在一个雨夜悄然离世,临死前将一个秘密告诉了年仅十八岁的陈慧兰。

"兰儿,"弥留之际的父亲紧握着女儿的手,"记住,东厢房地窖里还有我们家最后的财产。那是一批古董字画,价值连城。等时机成熟了,它们会是你的依靠。"

父亲还给了她一张手绘的藏宝图,详细标注了地窖的位置和开启方法。

"但是要记住,"父亲的声音越来越微弱,"除非到了生死关头,否则绝不能动用。这是我们陈家最后的底牌。"

陈慧兰含泪点头,将这个秘密深深埋在心底。

几年后,陈慧兰嫁给了当地的一个木匠——李德华。李德华是个老实人,手艺精湛,人品朴实。虽然家境贫寒,但对陈慧兰很好。婚后,他们育有两子,大儿子陈志强,小儿子陈志明。

为了养活一家人,李德华起早贪黑地工作,陈慧兰也从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变成了勤劳的农家妇女。她从未向丈夫提起过父亲留下的财产,因为她知道,那个时代,拥有这些东西是危险的。

日子虽然清苦,但一家人其乐融融。陈慧兰将两个儿子教育得很好,陈志强考上了师范学校,后来成了中学老师;陈志明则学了经商,开了一家小商店。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李德华在五十五岁那年因为一次工伤事故去世了,留下陈慧兰和两个已经成家的儿子。那时候,陈慧兰才四十八岁,还很年轻,有人劝她再嫁,但她拒绝了。

"我要为德华守寡,要把两个孩子的孩子带大。"

从此,陈慧兰独自一人撑起了这个家。她帮忙照看孙子孙女,操持家务,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两个儿子对母亲也很孝顺,经常来看望她,给她生活费。

时光荏苒,四十年过去了。

陈慧兰从中年妇女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两个儿子也都事业有成。陈志强当了校长,在城里买了房子;陈志明的生意越做越大,也在城里有了自己的产业。

渐渐地,两个儿子来看母亲的次数越来越少。起初还是一个月来一次,后来变成两个月,再后来变成半年。每次来,也是匆匆忙忙,坐不了多久就要走。

"妈,你一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不安全,要不你搬到城里来?"陈志强曾经这样建议。

"我住惯了这里,不想动。"陈慧兰每次都这样回答。

其实她知道,儿子们并不是真心想接她去城里,他们只是想要这套老房子。这套房子位于市中心,虽然建得早,但地段极好,随着城市发展,价值不断攀升。

两年前,陈慧兰开始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有时候会忘记关火,有时候会忘记锁门。邻居们好心提醒,两个儿子也开始担心起来。

"妈这样下去不行,万一出什么事怎么办?"陈志明对哥哥说。

"是啊,要不然送到护理院去吧,那里有专业的护工照顾。"陈志强建议道。

去年春天,两兄弟联手把陈慧兰送进了护理院。理由是为了她的安全着想,护理院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能够给她更好的照顾。

陈慧兰没有反抗,她只是静静地看着两个儿子,心中已经明白了一切。

护理院的生活并不舒适。虽然设施齐全,但缺少家的温暖。陈慧兰被安排在一个双人间,室友是一个同样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患有轻度痴呆症,经常半夜说胡话。

护工们虽然尽职,但毕竟不是家人,照顾起来多少有些程式化。陈慧兰经常坐在窗边,望着外面的世界,想念着自己的老房子,想念着那个承载了她半生回忆的地方。

两个儿子偶尔会来看望她,但每次都显得很匆忙。



"妈,你在这里还习惯吗?有什么需要的就跟护工说。"陈志强每次都这样问候。

"护理院的伙食怎么样?医生说你的身体状况还不错。"陈志明也会关心几句。

但陈慧兰能感觉到,他们的关心是表面的,敷衍的。真正的关心应该是陪伴,是交流,是倾听,而不是这种走过场式的问候。

就在昨天,陈慧兰无意中听到了那个让她心寒的对话。

她正在走廊里散步,突然听到拐角处传来两个熟悉的声音。她悄悄走近,躲在墙后偷听。

"房子终于卖掉了,一百五十万,比我们预期的还要高。"这是陈志强的声音。

"是啊,这下我们都能松口气了。妈在护理院的费用一个月才三千块,够用很久了。"陈志明回应道。

"说实话,我早就想卖那套房子了,但妈一直不同意。现在好了,她已经老糊涂了,什么都不记得了。"

"就是,反正她也用不着那房子了,放着也是浪费。我们拿这笔钱做点投资,赚了钱还能给她更好的照顾。"

"对,我准备拿我那份钱投资股票,现在行情不错。"

"我想开个分店,扩大一下生意规模。"

听到这些话,陈慧兰感觉心如刀绞。原来,在儿子们眼中,她真的只是一个累赘,一个可以随意处置的老物件。她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养大,为了这个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年华,到头来却得到这样的回报。

那一刻,陈慧兰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话:"除非到了生死关头,否则绝不能动用。"

现在,不正是生死关头吗?不是身体上的生死,而是尊严和情感上的生死。

陈慧兰回到房间,从贴身的小包里取出一张泛黄的纸片。那是父亲留给她的藏宝图,六十多年来,她一直贴身保管,从未示人。

地图上清楚地标注着:东厢房,地面第七块青砖下,向下挖三尺,有暗室一间,内藏古董字画若干。

陈慧兰看着这张地图,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

她想起了年轻时父亲曾经带她看过的那些宝贝:明代的青花瓷瓶,清代的名人字画,还有几件玉器和金器。那时候,父亲说这些东西价值千金,是陈家数代人的积累。

如果这些东西现在还在,按照现在古董市场的价格,恐怕价值不菲。陈慧兰虽然老了,但头脑还清楚,她知道现在收藏市场有多火爆。

第二天,陈慧兰做了一个决定。

她告诉护工说要回老房子取一些东西,护工起初不同意,说老太太一个人回去不安全。但陈慧兰坚持说只是取些衣服和纪念品,而且只去几个小时就回来。

最终,护工同意了,但要求她的大儿子陈志强陪同。

陈志强接到护理院的电话,起初很不耐烦。"妈要回去干什么?她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去拿就行了。"

但护工说陈慧兰很坚持,非要亲自回去看看。陈志强没办法,只好请了半天假,开车来接母亲。

"妈,你要回去拿什么?房子都卖了,过几天新主人就要装修了。"陈志强在车上说道。

"我想拿一些老照片和你爸的遗物。"陈慧兰平静地回答。

陈志强点点头,没再说什么。他觉得母亲是想念父亲了,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很常见。

车子很快开到了老房子门前。这是一套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四合院式平房,虽然陈旧,但保存得还不错。陈慧兰看着这个住了三十年的家,心中五味杂陈。

进了院子,陈慧兰直接走向东厢房。

"妈,你要找的东西不是在主房吗?"陈志强有些疑惑。

"我想先看看这边。"陈慧兰推开东厢房的门,这里以前是储物间,堆放着一些杂物。

陈慧兰按照记忆中的位置,找到了地图上标注的第七块青砖。她指着地面说:"强子,你帮妈把这块砖撬起来看看。"

"撬砖干什么?"陈志强更加疑惑了。

"你爸生前说过,在这下面藏了些东西,我想看看还在不在。"陈慧兰随口编了个理由。

陈志强虽然觉得奇怪,但还是按照母亲的要求,用工具撬开了那块青砖。砖下面果然有异样,泥土明显比其他地方松软。

"真的有东西?"陈志强来了兴趣,继续往下挖。

很快,他挖到了一个用油布包裹的木箱子。木箱不大,但很重。陈志强费了很大力气才把它抬出来。

打开木箱的那一刻,陈志强惊呆了。

木箱里装满了古董文物,在午后的阳光下闪闪发光。

陈志强从未见过这么多的古董:精美的青花瓷瓶、卷轴字画、玉器、金饰,还有一些他叫不出名字的古玩。每一件看起来都很珍贵,有些甚至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

"妈,这些...这些是哪来的?"陈志强的声音都在颤抖。

陈慧兰看着儿子震惊的表情,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她缓缓说道:"这些都是你外公留下的,当年我结婚的时候,他偷偷告诉了我这个秘密,让我在最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陈志强拿起一个青花瓷瓶仔细端详,虽然他不懂古董,但光从这精湛的工艺就能看出这不是凡品。

"妈,这些东西值多少钱?"

"我也不太清楚具体的价值,"陈慧兰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但你外公说过,这些东西足够我们家好几代人衣食无忧。"

陈志强的心跳加速了。如果这些古董真的价值连城,那他们刚刚卖掉的那套房子简直就是小儿科。一百五十万?这些古董随便一件可能就不止这个价。

"妈,我们得赶紧把这些东西搬走,要是被新房主发现就麻烦了。"陈志强急切地说道。

"不急,"陈慧兰摆摆手,"这些东西在这里埋了六十多年都没事,不差这一时半会儿。"

"妈,你是什么意思?"陈志强隐约感觉到母亲话里有话。

陈慧兰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看着陈志强说:"强子,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这些古董真的价值千万,你准备怎么处理?"

陈志强愣了一下,然后说:"当然是...当然是大家一起分啊,我和志明,还有妈你,我们一家人一起分。"

"一家人?"陈慧兰冷笑一声,"昨天我听到你和志明的对话了。"



陈志强的脸色瞬间变白。他想起昨天在护理院和弟弟的那番对话,心中暗叫不好。

"妈,你听到了什么?"他试图掩饰。

"我听到你们说我老糊涂了,说我用不着那房子了,所以你们就把它卖了,一人分了七十五万。"陈慧兰的声音很平静,但每个字都像刀子一样刺在陈志强心上。

陈志强想要解释,但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强子,妈养了你们兄弟俩四十多年,最后却被你们当成累赘送进护理院,连自己的房子被卖了都不知道。"陈慧兰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你们以为妈真的老糊涂了吗?"

"妈,我们...我们也是为了你好..."陈志强结结巴巴地说道。

"为了我好?"陈慧兰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为了我好就把我送进护理院?为了我好就背着我卖房子?为了我好就在背后说我老糊涂了?"

陈志强跪在了地上,"妈,我错了,我们错了,求你原谅我们。"

陈慧兰看着跪在地上的儿子,心中五味杂陈。这是她从小疼爱的孩子,是她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但现在却为了钱把她当成了累赘。

"现在说错了?晚了。"陈慧兰转身朝外走去,"戏才刚刚开场呢。"

陈慧兰的这句话让陈志强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