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台风桦加沙肆虐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光复乡瞬间被水淹没,17人死亡,11人仍下落不明。眼看灾情惨烈,人命攸关,本应全心全意救灾的领导人,却被目击在现场“嬉皮笑脸”。赖清德的出现,不是紧张的指挥,而是所谓“走秀式”的视察——嘴角的微笑、击掌的动作、轻描淡写的问话,全被民众和媒体捕捉、放大。岛内舆论炸锅:灾难面前笑得出声,这领导还能指望吗?网友怒斥:“真的没救了!”
![]()
9月23日,堰塞湖溢流,光复乡被淹,灾情严重。灾民陷入绝境,台军和救援人员连夜奋战,泥水、断桥、倒塌房屋成为眼前景象。然而赖清德25日前往花莲市区视察时,不仅嘴角带笑,还在台军士兵手中击掌,甚至调侃受灾男童“怎么脸黑黑的”,舆论哗然。民众质问:“这是在做秀吗?”“观光吗?”前民意代表郭正亮在节目中直言:“全部的人都沉浸悲痛,只有他在笑。”此画面,成为民进党当局公信力受损的象征。
台风灾害本可视作自然事故,但此次堰塞湖事件,却折射出“人祸”的影子。台当局有关部门早在7月就已监测到堰塞湖形成风险,8月国民党提出附带决议要求纳入灾后复建条例,建议挖溢洪道、加强监测,台农业部门却评估“没有立即溃堤危险”,仅安排水利署清淤而已。结果9月23日灾害成真,伤亡惨重。赖清德的轻佻笑容,更让民众对政府的防灾能力感到失望。
![]()
影响与利害不言而喻。花莲居民的生命安全直接被威胁,救援与后续安置压力巨大;民进党当局的公信力在岛内几乎崩塌,民众对防灾、预警、行政效率的信任几乎归零。台媒评论尖锐指出,民进党在灾情发生后,并非第一时间投入救援,而是急于操弄舆论,把责任推给花莲县长徐榛蔚。政治操作优先于生命保障,这种“甩锅文化”,引发岛内公众强烈不满。
关键变量在于领导姿态与制度执行。赖清德的表现,让公众不仅质疑个人素养,也质疑民进党灾防体系的机制性漏洞。一个领导人在灾区的态度,是信号:微笑、打气、击掌,或许是安慰,但灾民眼中,这更像漠视和无力的象征。制度上,堰塞湖监测、风险评估、灾前处置未能落实,是悲剧根源;领导表态与行动的脱节,则放大了民众的不满。
![]()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岛内政治文化。灾害面前的“走秀式”勘灾、轻佻言行,反映了官员面对媒体、民意时的表演心态,而非实质治理能力。灾难发生时,民众期待的是快速有效的应对和救援,而不是“韧性台湾论坛”式的口号,更不是领导在水淹家园前“打气一下”的姿态。此事件无疑将成为选民心中民进党防灾能力的负面标记,也为未来岛内政治舆论埋下隐忧。
赖清德的花莲之行,虽然是官方视察,但被民众解读为形式大于内容、表演大于救援。自然灾害带来的是死亡与损失,而领导的轻佻举止,带来的则是政治信任的崩塌。堰塞湖悲剧提醒所有人:灾害的防范不仅是自然科学问题,更是行政决策和责任意识的检验。微笑、击掌、问话,这些看似“人性化”的动作,在灾民眼中,已经无法掩盖制度缺位与领导失格的现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