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
公元23年的中国,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简直到了极点。
在河南南阳的宛城,发生了一场令人“匪夷所思”的保卫战。守城将领岑彭带领士兵死守半年,城内已经饿到人吃人的地步。
就在这时,王莽派出的42万援军终于赶到了!但“奇葩”的是,岑彭却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投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天下大乱,绿林起义来添乱
王莽这个人挺有想法。他当了皇帝后搞了一堆改革,要是改革成功了,中国历史可能就改写了。可惜啊,他太理想化,根本没考虑到实际情况。
他搞的那套"王田制",说白了就是要把地主的土地分给穷人,听着挺好,实际上就是得罪了一大批有钱有势的地主。
不仅如此,王莽还改了货币制度,搞出什么"货泉"、"大钱",结果市场上五花八门的钱币让老百姓根本分不清楚。
![]()
更要命的是,他还想控制物价,结果弄得商人们不敢做生意了。
公元17年开始,天灾也来凑热闹。黄河决口,淹了好几个郡,老百姓死了不少,流离失所的更多。
王莽倒是派人去救灾了,可是朝廷的官员贪污救灾款,灾民们根本得不到救济。
到了公元22年底,民不聊生的情况下,绿林军在南阳山区起义了。
![]()
这帮人一开始就是被逼上山的穷苦人,后来发展到几万人。他们打着"刘汉"的旗号,要推翻王莽的新朝,恢复汉朝。
正好这时候,汉朝宗室里有两兄弟叫刘縯和刘秀,他们也在家乡舂陵起兵反王莽。刘縯是哥哥,刘秀是弟弟,兄弟俩各有所长。
刘縯脾气直,打起仗来勇猛无比;刘秀则更有头脑,善于谋划。两支队伍一拍即合,决定联手。
公元23年1月,绿林军和舂陵军联合攻打了南阳郡的首府宛城。宛城是个军事重镇,守将岑彭很能打,加上城防坚固,一时间竟然没拿下来。
![]()
宛城里的人间地狱
宛城的保卫战残酷得超乎想象。岑彭是王莽的铁杆支持者,他知道自己必须死守这座城池。
城墙上的士兵日夜不休地防守,每次绿林军冲上来,都被他们用箭矢和滚木石块给打了回去。
但是城里的情况越来越糟。由于外面被围得水泄不通,粮食很快就开始短缺了。
一开始还能定量配给,后来连定量都没法保证了。城里的居民开始吃一些平时不会吃的东西。
![]()
到了第三个月,饥饿变得更加可怕。军营里的战马被宰杀吃掉了,连老鼠都成了抢手的"美食"。城中的老人和孩子开始因饥饿而死去,尸体堆在街角无人处理。
到了第四个月,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有人开始偷偷吃死去的人。这种恐怖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城,但在极度饥饿面前,人性的底线被一次次突破。
岑彭知道情况糟糕,但他坚信王莽会派援军来解救他们。
![]()
他每天都站在城墙上,眺望远方,希望能看到援军的旗帜。他给士兵们打气说:"再坚持一下,朝廷的大军一定会来的!"
城里的每个人都盼望着援军。他们日夜在祈祷,希望能够早日获救。可是,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去了,援军的影子都没看到。
![]()
昆阳小城成了“战场”
其实,王莽并不是不想救援宛城,他是真的派了援军。
而且派的还不是一般的援军,是整整42万大军!这支军队由王邑和王寻领导,他们是王莽的亲信。
问题出在哪呢?王邑和王寻在行军路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当他们的大军推进到离宛城不远的地方时,遇到了一个叫昆阳的小城。
这个城才多大?方圆不过三四里,驻军才几千人,是刘秀的人马在守着。
![]()
按理说,王邑应该绕过这个小城,直奔宛城去解围。但是,他被刘秀的一个计谋给骗了。
刘秀故意放出假消息说:"宛城的援军已经到了!"
王邑一听,心想:"既然宛城已经有人去救了,那我何必着急赶过去?不如先拿下这个昆阳小城,立个军功。"
王邑的幕僚严尤极力反对这个决定。他说:"将军,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解救宛城,不能为了一个小城耽误大事!"但王邑不听,执意要攻打昆阳。
![]()
于是,荒谬的一幕出现了:42万大军包围了昆阳这个小城,围得是"数十重",也就是说从外到内有几十层的兵力。
城里的刘秀只有3000多人,局势看起来很明朗,肯定是王莽军获胜。
谁知道刘秀是个军事奇才。他观察到王莽的军队虽然人多,但军心不稳,很多是临时征召来的民夫,根本不会打仗。他决定冒险一搏。
![]()
刘秀先是派人在城墙上大声喊:"宛城的兵马已经杀到了王莽军的后方!"这一喊不要紧,王莽军中顿时人心惶惶。
正当他们惊慌失措的时候,刘秀率领3000敢死队,突然从城门冲出,直扑王莽军的中军大帐。
这3000人冲锋的气势太猛了,再加上王莽军本来就军心不稳,前面的人一退,后面的就跟着退,很快就变成了大溃逃。
这场战役最后的结果令人难以置信:王莽的42万大军全军覆没,而刘秀这边几乎没有伤亡!
![]()
援兵来了反而投降
回到宛城这边。岑彭和城里的守军已经坚持到了极限,他们不知道王莽派来的42万大军已经在昆阳全军覆没了。
他们只知道自己已经半年没有收到任何救援,粮食彻底耗尽,城里活着的人都成了骷髅。
就在这时,刘縯的绿林军加大了攻城力度。他们在城外喊话说:"投降吧!王莽已经完了!他派来的援军在昆阳全军覆没了!"
岑彭起初不相信这是真的,他认为这只是敌人的诡计。但是,当越来越多的消息传来,证实王莽军确实惨败于昆阳城下时,他的心彻底凉了。
![]()
想想看,他苦苦支撑了半年,城里的人都饿到吃人的地步了,就是为了等待援军。现在得知援军非但没能解救他们,反而全军覆没,这对他的打击有多大啊!
更讽刺的是,当援军真的接近宛城的时候,岑彭和宛城守军却因为信息不通,完全不知道援兵已至。在他们看来,援军永远不会来了,王莽的新朝已经气数已尽。
最终,在绝望和无助中,岑彭做出了投降的决定。他打开城门,向刘縯投降,结束了这场长达半年的“宛城保卫战”。
![]()
可如果王邑没有在昆阳耽误时间,如果他直接去解救宛城,历史可能就完全不同了。可以说,王莽新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个战略错误造成的。
“昆阳之战”后,绿林军士气大振,很快攻占了更多的城池。
刘玄被拥立为皇帝,建立了所谓的"更始政权"。而刘秀因为昆阳一战的巨大功劳,声望大增,为他后来称帝打下了基础!
![]()
《——【·结语·】——》
“宛城保卫战”的戏剧性结局,堪称中国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观。
岑彭苦守半年,城内饿到人吃人,就在王莽派出的42万大军即将到来之际,却因为信息断层而选择投降。
而这42万援军,又因为指挥官的战略失误,在昆阳城下被刘秀的3000人打得全军覆没。
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的军事格局,更彻底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资料来源:《汉书·王莽传》、《后汉书·光武帝纪》、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古代战争史》、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军事史研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