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300余中学生探访泥河湾人类起源研学旅游基地 现场钻木取火学考古

0
分享至

9月26日下午,由河北省张家口市委宣传部主办、张家口日报社承办的“研学张家口 一起向未来”采访活动走进泥河湾人类起源研学旅游基地,300余名来自阳原三中的学生现场体验考古发掘、钻木取火、打磨石制工具以及制作木筷等过程。其中一名中学生表示,这样的研学帮她推开了另一扇通向科学知识的大门。


泥河湾是河北省阳原县东部的一个小村庄,位于桑干河上游的阳原盆地,这里被科学家认为是“东方人类的故乡”,泥河湾也被称为“东方人类第一村”。那些沧海桑田带来的沟壑纵横间,埋藏着远古人类的秘密。

9月26日下午3时30分许,在泥河湾人类起源研学旅游基地内,媒体记者偶遇300多名阳原三中的孩子们前来研学。



“我们要把不同年代地层的土装进这个瓶子里,制作‘地层瓶’,观察地层构造情况……”在研学体验馆,学生白徐璐和张鑫歌一起认真地观察桌子上摆放的各种沙土。这些沙土来自马圈沟遗址、小长梁遗址等。白徐璐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指导老师会讲解泥河湾人类起源的相关知识,也会讲解远古人类日常生活的情形。我们这片脚下的土地,在远古时期同样生活着人类,他们可能就是我们的祖先。”

现场的指导老师认为,同学们通过常见的泥土,与远古人类有了一次心灵对话。


“挖出藻类化石需要认真记录它的出土位置和状况,用鬃毛刷小心刷去泥土。遇到刚刚露头的远古遗物更要小心处理……”在几百米外的考古体验区,一名戴着“泥河湾考古”字样草帽的指导老师,正带着二三十名学生在画着方格的探方内进行“发掘”。

泥河湾人类起源研学旅游基地讲解员介绍,这名指导老师其实是附近村民,参与过泥河湾的相关考古发掘工作,所以可以向孩子们传授基本的考古知识。由于“考古发掘”还原度很高,孩子们做起来异常认真,一边听讲一边操作,做起来像模像样。


最受媒体记者关注的是钻木取火区,同学们身穿兽皮图案的衣服,三人或者四人一组,使用工具尝试钻木取火。记者赶到现场时,已经有一组学生成功“取火”。其他同学仍在不断尝试中。

“钻了10多分钟,刚才看到了有点烟雾冒出,但是没有将草点燃。”张信(化名)同学说,通过模拟远古人类的日常生活和行为,知道了古人的不易,“我使用的钻木工具比他们的更好,想钻出火来还这么难,他们很多时候可能要忍冻受饿了。”


在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实验室里,同学们进行了石质器具的磨制体验,了解古人制作工具的过程。江雯锦同学说,通过磨制体验之后发现,材质酥松的石头磨制后无法发挥作用,太硬的石头则很难打磨,所以磨制的时候需要选择硬度适中的材料。

最后,在木工作坊内,指导老师还带领同学们学习木头筷子的制作过程,并讲解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体验研学过程中,一名中学生认为,这样的经历,让大家插上了科学的翅膀,学到了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受益良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incentive-icons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北青网官方网易号
1025238文章数 85338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