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穿越千里山河的“回家”故事

0
分享至

人民网记者 朱虹

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既是对烈士亲属的慰藉,也是对烈士最好的缅怀与尊崇,更是以感恩之心对英雄先烈精神的致敬与传承。

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将为烈士寻亲作为缅怀先烈、关爱烈属的重要举措和暖心工程,高效推进为烈士寻亲工作。省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制定《烈士寻亲工作流程》,搭建线上寻亲平台,在四川英烈网设置“烈士寻亲”板块,定期发布烈属寻亲需求清单,同时推动各地烈士陵园为异地祭扫不便的烈士亲属提供“代祭扫”“云祭祀”等关怀服务。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省已累计为1169名烈士寻找到亲人或安葬地。

“我们找到您的亲人了”

在四川省通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随着“为烈士寻亲”活动持续开展,一些烈士终于等来了亲人,但钟芳荣烈士的墓前,却始终未见亲属的身影。


钟芳荣烈士的墓碑。巴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岁月虽远,但墓碑上每年描红的字迹仍清晰可辨:“钟芳荣,河南新县人,一九〇六年生,中共党员,一九二八年参加革命,任红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一九三三年五月在四川通江作战牺牲。”

2024年初,通江县寻亲专员再次联系上河南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并发送了钟芳荣烈士的墓碑照片。“碑文明确记载钟芳荣烈士是新县籍,恳请协助查询新县烈士英名录,看看是否有相关记录。”通江方面言辞恳切。

“请放心,我们一定全力配合。”新县工作人员迅速回应。然而次日传来的,仍是那三个字:“没查到。”

寻找钟芳荣亲人的线索,再次中断。

转机出现在今年3月。通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赴烈士籍贯较为集中的湖北红安与河南新县开展区域协作寻亲,首站抵达红安县。

在红安县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通江县工作人员逐一查看墓碑,重点记录1932年底至1935年初牺牲于四川的烈士。“曾继奎烈士,1907年生,华家河公社曾家人……”“陈光清烈士,1905年生,高桥公社余家咀人……”正当他们专注核对时,一位寻亲专员突然高声喊道:“快看!钟芳荣烈士的墓碑!”

众人迅速围拢,取出手机中保存的钟芳荣墓碑照片现场比对——出生时间、参加革命时间、牺牲时间、地点与职务,完全一致!

红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立即联系县党史办、档案馆,并委托高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寻找烈士亲人。因信息记载明确,很快找到了钟芳荣烈士的侄儿钟应明。

在经红安县档案馆查询及钟芳荣侄儿钟应明讲述下,一个家族4位烈士的悲壮往事,终于浮现。

1929年,钟芳荣父亲钟端银率全家(除幼子钟方颜外)投身革命,钟芳荣父亲钟端和母亲杨菊香、妹妹钟芳恒都在对敌斗争中牺牲;1933年,已担任红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的钟芳荣在四川通江对敌作战牺牲;钟芳荣妻子在家破人亡后下落不明,音讯全无;钟芳荣姐姐为躲避“斩草除根”的迫害,带着年幼的弟弟钟方颜(钟应明父亲)隐姓埋名。

钟方颜在地主家放牛、打长工,直至解放后才恢复本姓。1955年,他返回红安县申报烈士,并为4位亲人修墓立碑。如今,钟芳荣烈士的侄儿钟应明虽因身体原因,尚未能亲自踏上通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路途,但他的心早已跨越千山万水,抵达了伯父长眠的土地。他说,总有一天,他要站在那座肃穆的墓碑前,亲手抚摸那描红的字迹,替父亲、替整个家族,说一句:“我们来看您了。”

三代人寻亲70年终圆梦

跨越近一个世纪的等待,一杯故乡酒、一瓶黄河水、一把荥阳土,9月3日终于洒在了李守仁烈士的墓前。

9月3日下午,南充市烈士陵园内,在“李守仁”烈士的墓前,第一次迎来祭奠的亲人。来自河南郑州荥阳的亲人,终于用家乡的水土告慰了长眠于此的英灵。

出生于1920年4月的李守仁烈士,是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县汜水乡赵村人;1938年入伍,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在解放大西南“三台战役”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生前系18兵团61军181师541团3营战士。1962年5月14日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为烈士。

李守仁烈士牺牲后,长眠于四川南充烈士陵园。由于历史原因,烈士与亲人失去了联系,这一别就是76年。多年来,家乡亲人从未停止过对李守仁的思念与寻找,但由于信息有限、距离遥远,寻亲之路异常艰难。

今年7月,南充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发布了李守仁烈士的信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李守仁”烈士的墓前,迎来来自河南郑州荥阳的亲人。南充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李守仁”烈士的墓前,迎来来自河南郑州荥阳的亲人。南充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寻亲路上,总有热泪盈眶的瞬间。8月下旬,一名志愿者在网上看到南充市烈士陵园此前发布的有关“李守忍”烈士的相关寻亲信息后,主动对接李守仁家属。两地取得联系后,南充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广泛走访,积极对接协调相关部门,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技术鉴定比对等方式全力溯源,经过诸多细节比对,确定陵园里安葬的“李守忍”烈士就是李守仁烈士。

李守仁烈士的寻亲故事,只是近年来众多烈士寻亲活动的一个缩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建以来,越来越多烈士寻亲成功的案例涌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全国各地上演。无论是河南省中牟县的孙树仁烈士,还是山东平邑县的李传祥烈士,亦或是安徽省亳州市的张传道烈士,他们在志愿者、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共同努力下,终于能够与亲人“团聚”。

除了巴中和南充,四川攀枝花通过线上精准录入烈士姓名、籍贯、牺牲时间等信息,依托全国烈士寻亲平台开展大数据比对,让信息突破地域限制实现流转互通;线下组织志愿者深入乡村街巷,翻阅历史档案,走访知情乡邻,从模糊记忆和岁月尘埃中打捞线索、核实信息。

“路再难,我们也必须要坚持走下去。”四川省不仅进一步规范寻亲工作程序,建立全省寻亲工作台账;同时,借助科技力量,省烈保中心与公安厅刑侦总队DNA实验室深度合作,开展无名烈士遗骸鉴定试点和遗传数据信息研判工作,今年成功提取6具烈士遗骸DNA信息。

下一步,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将进一步加强为烈寻亲工作,及时回应烈属关切,常态化讲好英烈故事,弘扬英烈精神,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良好社会氛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0069文章数 2007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