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
本文已获得授权
![]()
从材质到感知
触觉,是人类古老且直接的感知方式。
在建筑体验中,触觉作为超越视觉的感知维度,使材料除了其物理属性,亦是文化记忆与历史叙事的媒介。
材料的质感与肌理在身体感知中被唤醒,使个体在行进与停驻间,与历史和地域文化建立深层联系。
触觉,让我们不只是旁观者,而是与历史产生最直接联系的“参与者”。
01
雅典卫城博物馆
贝尔纳·屈米、福提亚迪斯 /希腊雅典
雅典卫城博物馆的建筑语言,是一场由玻璃与混凝土谱写的新旧对话。
建筑由瑞士建筑师贝尔纳·屈米与希腊建筑师米哈伊尔·福提亚迪斯设计,其选址于卫城脚下,悬于考古遗址之上,使建筑与历史遗存形成对话。
![]()
▲ 建筑选址
雅典卫城博物馆分为基座、中间与顶部三个部分,形成清晰的空间叙事。
![]()
▲ 草图
基座悬于遗址之上,入口处的玻璃地面让人脚步之下直观“踩着历史”,透过透明材质,古代遗迹与当下空间产生了奇妙的重叠。
![]()
![]()
▲ 建筑室内外场景
中部由高大的混凝土柱体支撑,两层高的展厅中,粗粝的混凝土墙面传递出厚重而庄严的质感,让参观者在触觉上感受到古典文明的重量。
![]()
![]()
▲ 中部
顶部则是“帕特农神庙画廊”,透明的外壳不仅引入理想的光线,保护雕塑免受过度光热,同时使观者能够在观展的同时与远处卫城建立起视觉与感官的联系。
![]()
![]()
▲ 顶部
透明揭示遗存,厚重传递记忆。
在这里,玻璃与混凝土成为古今对话的媒介,参观者在馆内行进间于触觉与视觉的交织中感受历史层叠。
02
阿尔罕布拉宫
奈斯尔王室/西班牙格拉纳达市
阿尔罕布拉宫坐落于西班牙格拉纳达市区的萨比卡山丘,在奈斯尔王朝期间建造而成,作为清真寺、宫殿与城堡相结合的皇家建筑群。
![]()
▲ 建筑全景
在阿尔罕布拉宫的空间结构中,石膏雕刻、彩釉瓷砖与木雕构成了复杂而有机的材料体系。
这些材料大多经过最少加工处理,保留了其原生态的质感与地质特性。
石膏、瓷砖与木材在墙面、拱券和天花板上交错铺陈,阿拉伯花纹与几何图案形成连续的纹理网络,使触觉成为空间理解的重要维度。
![]()
![]()
▲ 材质细节
不同材料呈现出各自的物理特性:石膏表面细腻而平整,瓷砖坚硬略感冰凉,木雕则保持温润质感。
这些特性不仅实现结构和装饰功能,也传递了文化符号与工艺技法的延续。
![]()
▲ 整体表现
材料与纹理的结合体现出地域性与传统工艺的精神,同时通过触觉体验让观者在身体感知中理解空间,获得超越视觉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认知。
03
弘前当代美术馆
ATTA事务所/ 日本
弘前美术馆位于日本青森县西部地区弘前市。最初,这座建筑是20世纪初建成的清酒酿造厂,几十年后改为仓库。
2017年的PFI竞赛中赢得改造机会,以“连续的记忆”为设计理念,将仓库转化为现代美术馆,同时保留其历史价值。
![]()
▲ 建筑全景
美术馆在改造中保留了原有的红砖结构,必要处补上新砖,使新旧砖在视觉与触感上形成连续性。
屋顶采用“苹果酒金色”钛金属,呼应建筑曾经的苹果酒酿造历史。室内辅以玻璃和混凝土,兼顾采光、结构安全和现代设计美学。
![]()
![]()
▲ 建筑主体
红砖、钛金属屋顶、玻璃与混凝土等材料形成触觉对比,使观者在穿行空间时感知历史沉淀与现代改造的交融;
这种触觉体验不仅强化了历史记忆与地域文化,也通过公共路线引导的空间流线,将观者从视觉观览转向身体感知与文化参与。
04
敦煌旅游集散中心
朱小地工作室/ 中国敦煌
敦煌旅游集散中心采用厚重的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与周围沙漠自然色彩相呼应,屋顶坡度缓行,仿佛延伸的沙丘。
![]()
▲ 建筑全景
建筑内部结合混凝土和玻璃,用于支撑大屋顶与引入自然采光,形成洞窟式的空间氛围。
![]()
▲ 室内环境
厚重石材的粗糙质感赋予建筑坚实触感,屋顶和墙体间透入的阳光在内部形成几何光影,与石材质感结合,带来强烈的视觉与触觉双重感受。
同时,洞窟式空间使游人在炎日中获得遮蔽与凉意,触觉与空间体验相结合,强化了身体对环境的感知。
![]()
▲ 室内环境
项目通过材料与空间布局的结合,实现了自然环境、地域文化与现代建筑功能的交融。
石材与厚墙不仅承载结构功能,也成为触觉记忆的载体;洞窟式空间和光影处理使建筑成为人与沙漠、历史与现代之间的媒介。
结语
材料的肌理、表面的温度与时间的痕迹,交织成一条细腻的感知链。
在触摸之间,个体不仅确认了物质的存在,更悄然参与到历史的延续之中。
触觉赋予遗产建筑以生命,使其不再只是静默的遗存,而是承载记忆、唤起认同、延续文化的流动容器。
资料引述:
1.《伯纳德·屈米作品:雅典新卫城博物 馆,古今的对峙与融合 》https://www.archiposition.com/items/20201209033248
2.《 阿尔罕布拉宫:“欧洲故宫”现状的深度探究 》
3.《连续的记忆: 弘前 当代美术馆》 https://www.gooood.cn/hirosaki-museum-of-contemporary-art-by-atelier-tsuyoshi-tane-architects.htm
4.《沙漠中的钻石:敦煌旅游集散中心 》https://www.gooood.cn/dunhuang-tourism-distributing-center-china-by-biad-zxd-architects.htm
编辑| 刘 岩
责编|李婧博
初审 |袁兆童
终审 |黄 山
- End -
内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匠山行记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