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友刚被关进看守所,家属最急的就是 “见一面、说句话”,却常误以为 “没判决就不能会见、不能通信”。其实根据规定,在押犯罪嫌疑人依法享有会见和通信权,只是需要符合特定条件、避开 “雷区”。下面就把会见、通信的规则讲清楚,帮家属少走弯路。
![]()
一、先明确:谁能会见?怎么申请?
刑事案件未判决前,会见权有严格限制,但并非 “完全不能见”,核心分两类情况:
1. 这两类人能直接会见,无需家属申请
辩护律师:这是最常规的会见渠道。家属委托律师后,律师持律师证、委托书、会见专用证明等材料,可直接向看守所申请会见,一般 1-3 天内就能安排(涉密案件需经办案单位批准,时间稍长)。律师会见时能和犯罪嫌疑人沟通案情、讲解法律、传递家属的关心,还能了解其在看守所的生活情况;
办案单位人员: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办案人员,因案件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需要,可直接提审会见,家属无需参与。
2. 家属 / 其他人想会见:必须 “有必要”+ 办案单位批准
如果家属或其他亲友(如近亲属、单位代表)有 “会见的必要”(比如犯罪嫌疑人有重大疾病需家属告知情况、有紧急事务需当面交接等),不能直接去看守所,需先向办案单位(如负责案件的派出所、刑警队)提交书面申请,说明 “会见理由、会见人与犯罪嫌疑人的关系”。
申请通过后,办案单位会派人全程在场监督会见,且会见内容不能涉及案情,只能聊 “紧急事务”;
注意:这类会见审批较严格,若没有“特殊必要”,办案单位通常会驳回申请,建议优先通过律师传递信息,更高效也更合规。
![]()
二、通信权:没判决也能写信!这些规则要记牢
很多家属以为 “没判决就不能写信”,其实只要办案单位没有明确禁止(比如案件涉及国家秘密、需防止串供),在押犯罪嫌疑人就能和亲友通信,关键是懂 “怎么写、写什么”。
1. 什么时候能写信?谁能寄?
时间:亲友被送到看守所后,只要入所登记完成,就能收信,没有 “关押满多久才能写” 的限制;
寄信人:没有限制!家属、朋友甚至陌生人都能寄信,但信的内容会经管教民警审核,不合规会被扣押。
2. 信里能写什么?绝对不能碰这5 类内容!
核心原则:只聊家常,不碰案情,不传递违规信息,具体禁忌如下:
不写案件相关:比如 “警察问了你什么”“同案犯有没有被抓”“案件会不会判轻一点”,哪怕是猜测也不行;
不写 “找关系”:比如 “我找了人帮忙,你放心”“我托 XX 打听了案情”,这类内容会被认定为“影响案件办理”,直接扣押;
不写暗号 / 隐语:比如用 “家里的猫丢了” 指代 “同案犯跑了”,或在信纸、信封上做标记(如画特殊符号),都会被怀疑 “传递秘密信息”;
不写反动 / 迷信内容:比如宣扬封建迷信、诋毁国家机关等,这类内容本身违法,信会被没收,还可能影响犯罪嫌疑人的改造态度;
不写消极负面信息:比如 “家里欠了很多钱”“孩子没人管”,避免加重其心理负担,建议多写 “家里一切安好”“我们都在等你” 等暖心话。
如果担心内容不合规,可通过 “暖心驿”公众号寄信 —— 平台会先审核内容,有问题会及时联系家属修改,确保信件合规寄出,不用反复折腾。
![]()
3. 地址怎么写?避免因 “写错” 被退回
地址必须精准,尤其是 “监室号” 和 “姓名备注”,否则容易因 “找不到人” 被退回:
格式:XX省XX市XX区(县)XX街道 XX看守所 XX仓号/监室号(若不知道监室号,可写 “XX 看守所 待分监区”);
姓名:写犯罪嫌疑人身份证上的真实姓名,若担心重名,在姓名后备注 “出生年月日” 或 “身份证号后 4 位”(例:张三1995.06.18),方便管教快速定位。
三、寄了信多久能到?回信为什么这么慢?
家属寄信后最急的就是 “对方什么时候能收到”,但信件传递受 “审核流程” 影响,时间不固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1. 寄过去的信:3-5 天到看守所,审核时间不确定
物流时间:通过邮政寄信,一般3-5 天能到看守所前台;
审核时间:信件会转交给犯罪嫌疑人所在监区的管教民警审核,审核时长因人而异 —— 有的管教效率高,1 周内就能转交;有的因工作忙,可能需要 15-30 天;极少数情况下,若信的内容有争议(比如边界模糊的话题),可能会延迟审核,甚至暂时扣押。
关键:只要物流显示 “看守所签收”,就说明信已到看守所,耐心等待即可,不用反复追问 “为什么还没到本人手上”,管教有固定的审核节奏。
2. 收到回信:慢是常态,别过度期待 “快速回复”
很多看守所允许犯罪嫌疑人写回信,但回信速度比寄信更慢,原因有 3 点:
条件限制:看守所内没有 “随时写信” 的条件,犯罪嫌疑人需要找同改借信纸、信封、邮票,还要等 “自由活动时间” 才能写;
二次审核:写好的回信要先交管教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由看守所统一寄出去,这个过程同样需要 1-2 周;
不可控因素:若管教发现回信内容有问题(比如提到看守所管理细节),可能会要求修改,甚至不允许寄出。
建议家属 “不等回信、主动寄信”—— 比如每周固定寄一封简短的信,分享家里的小事(“孩子今天学会了画画”“爸妈今天去公园了”),让对方知道 “家里一直惦记着他”,比纠结 “为什么没回信” 更有意义。
![]()
四、家属还能做什么?这些细节能帮到亲友
寄照片缓解思念:多数看守所允许寄生活照(如家人合影、孩子单人照),照片要避免暴露隐私(如不拍家里的门牌号、不拍贵重物品),数量控制在 3-5 张内,贴在信里一起寄,能让亲友直观感受到家里的变化,缓解焦虑;
通过正规渠道寄信:没时间跑邮局的话,可微信搜索 “诚心家信” 公众号,在线写信、上传照片,平台会当天打印寄出,还能查物流状态,方便又省心;
加入家属群获取经验:如果对 “会见、通信” 还有疑问,或想了解更多看守所的管理细节,可加入服刑家属群,和其他家属交流 “寄信技巧”“律师委托经验”,互相打气、答疑解惑,避免自己摸索走弯路。
其实对看守所里的亲友来说,“家属没放弃、一直在联系” 比什么都重要。哪怕只是短短几行字的信,哪怕要等很久才能收到回信,这份牵挂都是他们熬过艰难日子的动力。记住:只要符合规则,会见和通信都能做,别因 “误解” 错过了传递关心的机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