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揭示:一个人有没有福,一眼就能看出来,这3点伪装不了

分享至

民国初年,江南乌镇的东市河畔,有一座百年历史的观音堂。堂内供奉的观音菩萨像,是明朝万历年间留存下来的木雕珍品,相传极为灵验。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镇上的百姓都会带着香烛、供品来参拜,祈求平安顺遂。观音堂里有一位老僧法号智空,她看着堂内熙熙攘攘的香客,缓缓说道:“诸位施主,皆来求福,可曾想过,福分并非求来,而是自身修来?观音菩萨曾说过,一个人有没有福,无需问卜,一眼便能看出,只因这三点特质,藏不住,也装不来。”

话音刚落,人群中便有人追问:“大师,不知是哪三点特质?还请您细说。”智空尼微微一笑,目光扫过人群,最终落在了三个不同的身影上:“这三点特质,正好能在三位施主身上找到印证。今日,老尼便借这观音堂的清净地,为诸位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待人谦和:眉宇间的温善,装不出的宽厚

智空最先指向的,是站在供桌左侧的一位中年男子。他身着藏青色绸缎长衫,面容温和,正弯腰帮一位年迈的阿婆整理被风吹乱的头巾。此人是乌镇西市街 “景明绸缎庄” 的老板顾景明。

顾景明在乌镇经营绸缎庄已有十五年,生意做得红火,却从无半点老板的架子。镇上的人都说,顾老板是个 “软性子”,待人谦和得很。就说去年冬天,有个外地来的货郎,不小心把担子撞翻,里面的胭脂水粉洒了顾景明一衣襟。货郎吓得脸都白了,连连道歉,说要赔钱。顾景明却笑着摆摆手,非但没要赔偿,还帮着货郎把担子扶起来,叮嘱他路上小心。



还有一次,绸缎庄来了个穿粗布短打的青年,说是要给即将过门的妻子扯一匹红绸做嫁衣。可青年摸遍了口袋,也只凑够了一半的钱,急得眼圈都红了。顾景明见他窘迫,便主动说道:“小兄弟,这红绸你先拿去,剩下的钱,等你以后日子宽裕了再还也不迟。” 青年感动得连连作揖,后来每逢过节,都会带着自家种的瓜果来看望顾景明。

可谁也不知道,顾景明并非生来就如此谦和。他年轻时性子急躁,一点小事就容易动怒。二十岁那年,他跟着父亲学做绸缎生意,有一次因为伙计算错了账,他当场就发了火,把账本摔在地上,还说了不少难听的话。这件事让父亲很是生气,对他说:“做生意先做人,你脾气如此暴躁,谁还愿意跟你打交道?福气只会被你吓跑。”



顾景明当时没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直到半年后,绸缎庄的生意突然一落千丈。老主顾渐渐不来了,新客人也寥寥无几。他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他听到两位客人在店外议论:“听说这家老板脾气差得很,上次有个老人问多了几句,就被他怼了回去,咱们还是去别家买吧。”

顾景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坏脾气,竟把生意都 “作” 没了。他想起父亲的话,开始学着收敛脾气,待人谦和。绸缎庄的生意,也慢慢好了起来,不仅老主顾回来了,还多了不少新客人。

智空讲完顾景明的故事,对众人说道:“诸位请看顾施主,他与人说话时,眉眼总是带着笑意,待人接物时,举止总是透着谦和。这种温善,不是装出来的,而是长年累月待人宽厚积累下来的。有福之人,必先学会谦和,因为谦和能聚人,人能聚则事能成,事能成则福自来。若一个人总是满脸戾气、言语刻薄,即便家财万贯,也难有真正的福气。”



行事踏实:手脚间的勤勉,藏不住的稳重

接着,智空尼的目光转向了观音堂门口的一位老妇人。她穿着灰布围裙,手里提着一个竹篮,正弯腰捡拾地上的香灰,将其倒进旁边的布袋里。这位老妇人,便是东市街杂货铺的店主王阿婆。

王阿婆今年六十多岁,丈夫早逝,独自一人拉扯大了两个儿子。她在东市街开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